风轻轻拂过,带起一层薄薄的沙雾,在空中缓缓飘散,像是某种无形的屏障,阻挡了脚印们的延伸,也阻挡了于白的前进。
头颅的轮廓在空旷的沙地上显得格外巨大,像是从沙层中拔地而起的一座山峰,带着一种无声的压迫感。
刚刚见它,于白还在沙漠边缘。
此时再见,于白距离它更近了。
头颅仰躺在沙层中,后脑勺显然有一大部分陷入沙层之下。
它的皮肤呈现出灰白色,表面干燥龟裂,裂纹纵横交错,像是被风沙侵蚀的古老石像。
裂纹的深度和宽度不一,有的细密如蛛网,有的则像是被某种力量撕裂的沟壑,裸露出的内部结构呈现出灰褐色的质地,与表面的灰白色形成鲜明对比。
眼窝空洞,没有眼球,沙流从眼窝中无声地倾斜而下,两条沙河,沿着头颅表面蜿蜒而下。
鼻孔宽大而高挺,鼻翼两侧的皮肤布满了细密的裂痕,沙流从鼻孔中缓缓流出,与眼窝中的沙流汇合,形成一条更宽的沙河。
嘴巴微微张开,沙流则从它的嘴角缓缓流出,仿佛头颅的体内隐藏着某种无尽沙源,源源不断地将沙粒输送出来。
站在距离它不远处,空气中弥漫着细沙的味道,带着一种干燥而陈旧的气息。
于白看着这沉默的头颅,细细感受着那份巨物带来的压迫感。
他和这头颅之间最后的距离,就是这片没有任何脚印的沙地。
在刚刚的测试中得知,震动会吸引蠕虫攻击。
踩在厚实的脚印上,能避免制造震动传到沙层下。
现在这段最后距离上,没有脚印,也就意味着于白一旦踩上这片沙地,就一定会触发蠕虫攻击。
况且——
这段沙地的距离并不短,不是于白一鼓作气冲过去就能突破的。
而于白眼下的精神耐受值只有堪忧的8点。
难,难,难。
这就陷入了新的矛盾。
眼下突破点就在眼前,但问题是怎么突破?
别说是于白,就连场外观察室都沉默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陆陆续续又有其他杀意侧写师被回收出来。
屏幕墙上,一个个亮着的画面熄灭,宣告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众人的心情随着画面的熄灭而逐渐沉重。
“又失败了……这是第几个了?”
“已经超过一半的侧写师被回收了,剩下的也没几个了。”
“目前还留在场上的侧写师,进度最大的就是于白,但他那8点精神耐受值……”
“风险太大了,万一于白失败了,精神耐受值清零,我们岂不是既损失了于白,又没得到破案的线索?”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于白的画面上,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们对于白抱有期待,但又不敢期待。
期待,是因为于白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行动思路,都明显远超其他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侧写师。他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不敢期待,是因为现在他的精神耐受值实在太低,再来一点新的危险,只怕到时候就算没找到任何线索,席子向也必须将他立刻回收。
“如果于白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
有人轻声问,却没人回答。
再熬一会,天都要亮了。
束手无策的等待,让杀意空间内外的人都饱受折磨。
“是那些蠕虫。”
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声音兀自出现,打断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众人寻找着声音的来源,看向了舒良策:“什、什么?”
而他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动作没变,甚至面对众人疑惑地询问,他也没和任何一个人对上视线。
他只是,直直地盯着于白的杀意空间画面,看着于白的身影。
像是福至心灵,又像是察觉到什么,于白动了——
只见他弯下腰,开始抓起沙子,再次填充塑料瓶,这一次,他选择将塑料瓶填满。
装填完毕后,他拉开绳子,朝着自己面前的方向,直直将塑料瓶抛去。
塑料瓶带着绳子重重砸在于白面前不远处的沙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咚”响。
沙层微微一震,仿佛水面被投下一颗石子,激起无形的波纹。
于白的目光死死盯着沙层,等待着蠕虫的反应。
没过多久,沙层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塑料瓶所落位置,细沙缓缓流动,朝着塑料瓶的方向汇聚而来。
紧接着,一只蠕虫破沙而出,迅速缠上塑料瓶,要将它往下拽。
于白没有停下,他再次拉动绳子,将塑料瓶高高甩起,随即又一次用力抛出。
咚——
塑料瓶重重砸在同一个位置,沙层再次震动。
这一次,反应更快了。
沙层下的震动加剧,两股细沙同时流动,朝着塑料瓶的方向汇聚而来。
又有几只蠕虫钻出,再次重复刚刚的行为:缠上塑料瓶,试图将其拖进沙下。
于白还是没有罢休,他再一次甩起塑料瓶。
咚——
咚——
咚——
一次又一次,塑料瓶重重砸在同一个位置,沙层的震动越来越强烈。
一股、两股、三股、四股……
沙层上,再次出现了令人心惊的“凸起”,只是这次大家对这些凸起不再陌生,知道这些沙层上的凸起,底下其实是一只只抱起团来的蠕虫在前进。
越来越多的蠕虫被吸引过来,沙层下的震动几乎连成一片。
原本只是于白在上面制造震动,而现在因为大量蠕虫聚集过来,又间接引发了次生震动,再一次将震动的范围扩大,吸引了更加多的蠕虫前来!
随着蠕虫群在底下飞速运动,上层沙粒开始流动,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竟然形成了一道正在运动的沙流!
于白刚刚在获取塑料瓶的过程中,近距离观察到蠕虫身上有一种鳞片。
这些鳞片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结构,边缘微微翘起,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像是无数把小型的铲子。
当蠕虫在沙层下移动时,这些鳞片会随着身体的扭动而微微震颤,像是无数把小铲子在沙粒中划动。
这种结构无意中起到了类似“传送带”的作用,蠕虫在沙层下移动时,鳞片的震颤会带动周围的沙粒,将沙粒朝着蠕虫运动的方向推动。
随着越来越多蠕虫聚集在一起,这种推动力会逐渐增强,最终形成上层沙粒的流动。
这也是于白敢孤注一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