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你把守正给领到新宅子里看看,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一并给添置齐了!”
“是,老爷!”那刘福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
“守正,你且去吧!先安置好家眷,再好好帮叔父做事。这幽州是咱刘家的幽州,总不能让一个外人说了算!”刘虞又把目光转向刘忠,语重心长的说道。
“叔父放心,刘忠明白!”
其实刘忠心里是站在刘虞这一边的,因为刘虞的治政理念符合刘忠的价值观。那公孙瓒虽然英勇,在抵御胡人上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公孙瓒穷兵黩武、纵兵劫掠百姓。更为重要的是乱世将至,自己要想把这幽州拿下作为立足的基业,和公孙瓒对上是早晚的事。所谓先下手为强嘛!
为了拉拢刘忠,刘虞真是下了些心思。就说这刘虞送的豪宅吧,面积广阔、房屋众多。不但有庭院楼阁、花园鱼塘,甚至连简单的防御措施都有,完全就是拎包入住的庄园豪宅。赵云本就出身大族,见了也是连连咋舌。刘忠当日就把貂蝉从官舍接了出来,住进了刘虞送的大别墅。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大了!这么大的宅院只住着刘忠、貂蝉和貂蝉的几个侍女,实在是有点空旷。并且这么大的宅院,要保持日常运转都需要不少人。
比如说承担杂务,协助主人处理简单事务的家僮,负责侍奉主人及家眷生活起居的婢女,负责驾驶马车接送主人出行的车夫,还有负责掌管主人宅院大门的门房,负责烹饪饭菜和厨房事务的厨役,负责花园整理维护的园僮,当然也少不了看家护宅的护院家丁,负责干些砍柴、挑水等粗重体力话的苍头。
这杂七杂八的算下来,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人。倒不是说刘忠已经腐朽堕落了,而是作为高级官员,你家里也是没有这些配置,人家那些高官门第、世家大族都看不起你,都不想和你交往。东汉三国时候,有些家族里仆人几万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也许是刘虞怕刘忠多想,只送了宅院没有送刘忠家仆。刘忠也不像赵云,族里能送来家生的奴仆伺候。如果别人不赠送的话,刘忠要想获得家仆,只能去市场上购买或者有些老百姓为了生存卖身为奴。
“刘将军!”刘福一直忙前忙后的,见刘忠总算是暂时安顿下来,便打算回去复命。“若是将军没有什么吩咐,刘福就先告退了。刘福还需回去给主人复命。”
“有劳刘翁了!”
刘忠原本不需要和刘福这么客气,毕竟那刘福只是刘虞的一个家仆。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刘忠,还是无意识的就将刘福平等相待。这刘福还是刘虞的亲信,相当于老板的贴身秘书,这可是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的角色,怎么能不讨好呢?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对于这些身居关键位置,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人物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屑一顾的,自己简单的尊重,或者是几句话就起到很大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不敢!不敢!”那刘福听刘忠如此称呼自己,心中有些感动,更有些惶恐,言语之间也更加的谦卑了:“将军没什么吩咐,小的就告退了!”
“刘翁!你说我这叔父,这么大的宅院都送了,怎么也不送几个家仆过来。”刘忠开玩笑似的抱怨。刘忠心里很清楚,刘虞不送家仆是一种态度,就是我不会去监视你。但是人家给面子,自己要兜住。抱怨似的要几个家仆,也是表明刘忠自己的态度:我对叔父你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刘忠相信刘福一定会把这句话带给刘虞的。
“将军!”刘福见刘忠如此和蔼,没有一点上位者的架子,也稍稍放开了点。“主人可能是怕将军使唤着不顺手,因此没有送家仆给将军。小人回去之后一定禀告主人,相信主人一定不会吝啬!”
“那我就谢谢刘翁了!”刘忠笑着又说道:“不过我这做侄儿的也不能老让叔父破费。请问刘翁我想买些家仆,需要去何处啊?”
“将军,主人在这幽州广施仁政,百姓日子还过得去。尤其是在这蓟县,主动卖身为奴的不多。”刘福先给自己主人的脸上狠狠地贴了一层金,难怪能成为刘虞的心腹家仆。“将军若想买些管家、厨娘之类的,可去那牙行里,说不定就有些合适的。要是将军只想买些粗笨的人手使唤,可去那公孙校尉的军市上去。公孙将军常年征战,手中有不少俘虏和抢来的平民,都在军市上发卖,价格也便宜些!”
“多谢刘翁指点!”刘忠面带笑容,甚至向刘福拱了拱手。
“不敢,不敢!”那刘福更惶恐了,连连摆手。“将军若是没有什么吩咐,小的就告退了!”
“刘翁慢走!”那刘福听刘忠如此说,向刘忠和一旁的赵云施了个礼,就慌忙转身走了。刘忠如此客气,让刘福有点惶恐。自己这辈子也就在仗着主人的信任,在那些家仆面前耍耍威风,什么时候有当官的给自己拱了拱手?
“子龙,你看这宅院如此之大,不如你也暂且搬过来住,如何?”见刘福出门走了,刘忠便对赵云说道。
“多谢守正兄美意了!我孤身一人,住军营就好!守正兄如今守着如花似玉的如夫人,我若来你这里借住,岂不是大煞风景?”赵云自从刘忠坚持不让私底下叫将军,只以兄弟相称之后,在刘忠面前已经放开了许多,此时也忍不住调侃了刘忠几句。
“我好心相邀,没想到子龙竟调笑于我!”刘忠也哈哈大笑起来。“不如我们现在就去那牙行和公孙瓒的军市上看看,也好给子龙买个小妾回来,免得你看着我眼馋啊!”
赵云和刘忠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策马徐徐而行,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闹市之上。
蓟县作为幽州的治所,城墙坚固、兵强马壮,粮草堆积如山,在这个胡人频频侵扰、烽烟四起的年代,反而成了幽州的世外桃源。由于边境各郡县烽烟四起,很多世家大族、家道殷实的豪强,纷纷在蓟县置办产业,以躲避战乱。反而让蓟县出现了病态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