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苏然深知,现有的生产规模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扩大规模、增添生产线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抓住市场机遇的关键举措,更是公司在电子产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与国营厂的合作会议上,苏然提出了扩大生产规模的详细计划。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说道:“目前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我们必须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新增两条生产线,将产能提升至少一倍。这不仅能满足当下订单需求,还能为未来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营厂厂长李强微微皱眉,面露难色:“苏总,新增生产线可不是小事。场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还有技术工人的培训,这一系列工作不仅耗时,资金投入也相当巨大。我们厂目前的资金状况,怕是难以独自承担。”
苏然对此早有准备,他沉稳地回应道:“李厂长,资金方面我们共同想办法。我已经和公司的财务团队以及几家银行进行了沟通,我们有信心通过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筹备大部分资金。同时,我建议我们双方按照合作协议的比例,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共同出资扩大生产规模。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然和李强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线扩建的筹备工作中。
场地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难题。国营厂内可供扩建的空地有限,经过实地勘察和多轮商讨,他们决定租用隔壁闲置的厂房,经过改造后作为新生产线的场地。在与厂房所有者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后,终于以合理的价格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
设备采购环节同样充满挑战。苏然和技术团队对市场上的各类生产设备进行了详细调研,综合考虑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最终选定了几家优质供应商。然而,在与供应商沟通时,却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设备需求量大,且交货时间紧迫,供应商起初表示难以满足要求。
苏然亲自与供应商负责人进行沟通,他详细阐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合作诚意,承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付款方式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经过多轮协商,供应商终于被苏然的诚意和决心打动,同意优先安排生产和发货。
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也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苏然从公司抽调了最精锐的技术人员,与国营厂的技术骨干组成联合调试小组。他们日夜奋战在安装现场,严格按照设备安装手册进行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等。技术人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经过反复测试和调整,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技术工人的招聘和培训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面试,最终录用了一批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为了让新员工尽快熟悉生产流程和掌握操作技能,苏然组织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由公司内部的技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担任培训讲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新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生产线扩建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资金周转出现了短暂的困难,部分设备的运输因不可抗力因素延误,新员工在培训初期的学习进度较慢等问题接踵而至。但苏然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积极应对,逐一解决。
资金方面,苏然再次与银行沟通,争取到了一笔紧急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对于设备运输延误问题,他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督促其加快运输进度,并协调物流公司开辟绿色通道;针对新员工培训问题,培训团队调整了培训计划,增加了实践操作的时间,同时加强了一对一的指导,确保每一位新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两条崭新的生产线终于在新厂房内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生产。看着生产线有序运转,一箱箱产品下线,苏然和李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苏总,多亏了咱们齐心协力,这两条生产线才能按时投产。接下来,就看市场的表现了。”李强感慨地说道。
苏然自信满满地回答:“李厂长,有了这两条生产线,我们的产能大幅提升,一定能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只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我们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随着新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公司的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订单交付速度明显加快。市场上的反馈也越来越好,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苏然深知,这只是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未来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他坚信,只要团队团结一心,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