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清第一时间没有去看信,而是先将拿回来的包裹拆开了,瞬间,包裹里的东西就咕噜噜的就滚了出来,一个滚落在她脚边。
“咦,是石榴?”苏雨清讶异,伸手将脚边的这个石榴捡了起来。
石榴红通通的,个头很大,她一只手还抓不过来,苏雨清对这个石榴的来历瞬间有了猜测:这个石榴,大概是他们在京城那栋小洋楼里的石榴树结的果子。
之前她和赵春闹就有约定,等那里的石榴成熟了,赵春闹会给他们邮寄一点,让他们尝尝味道。
等她看了赵春闹的信,心里的猜测也得到了确认,这石榴,的确就是他们家石榴树上结的果子,赵春闹在信里说,这棵石榴树今年结的果子很多,粗略估计能有一百多斤了。
“……我将大部分石榴摘下来偷偷卖了,一共卖得十二块五毛三分钱,我都塞在包裹里一起给你送来了。”苏雨清在包裹里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一个一张包着的手帕,手帕打开,里边正是赵春闹说的那十二块五毛三分钱。
苏雨清看着,心中好气又好笑,又有些感动:“闹闹也真是的,都说了树上的石榴她自己留着吃,或者摘了卖都随她,她怎么把钱给我了?”
再往下继续看信,心里赵春闹像是知道苏雨清此时心里的想法,写着:“我知道你肯定在心里说我,不过我也没这么傻,我自己也留了一些吃的……剩下的石榴,我给你邮寄了一部分,还剩下好多了,我就自作主张,一给钱阿姨他们送去了,你不会怪我多管闲事吧?”
苏雨清看到这里心头一顿,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滋味来,她嘀咕道:“我怎么会怪你呢?我肯定要感谢你的。”
赵春闹会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她了解苏雨清,知道苏雨清虽然离开的时候和苏家人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是她心里肯定是惦记着苏家人的,毕竟二十一年的骨肉亲情啊,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磨灭掉的。
赵春闹继续写着:“钱阿姨后来来跟我询问过你的情况,我没跟她透露你的消息……对了,雨军哥被安排下乡了,半个月前就走了,他下乡的地方,也在东北那边,不知道会不会和你遇上。”
苏雨清看到这里,心头一突:苏雨军竟然下乡了?
看到这个消息,苏雨清竟是一点都不觉得惊讶,毕竟之前她就觉得苏雨军争不过苏雨瑶,而在她和沈霆钧谈论过苏雨瑶这个人之后,这一点就更加不确定了。
苏雨清心想:“苏雨瑶身上有古怪,大哥怎么可能争得过她?”
想到苏雨军下乡,她心中不免有些为对方感到忧虑,她曾经怨过、恨过苏雨军,恨他和父母们一样,在知道自己不是苏家的孩子之后,自己就不再是他最喜欢的妹妹,但是这所有的怨和恨,在远离那些人之后,好像就逐渐消失了。
现在她再想起苏雨军这个人,想到的却是他对自己的好。
苏雨清叹了口气,让自己不要多想,她继续看赵春闹的信。
“……你之前让我打听胡女士的消息,我按照你说的,去找那位妇联主任黄阿姨,已经打听到胡女士的消息了。”
当初苏雨清给赵春闹和胡女士分别寄了信,赵春闹这都是第二封回信了,可是胡女士那边却一直没消息,苏雨清便让赵春闹帮忙打听一下。
黄阿姨是那一片的妇女主任,消息灵通,也认识胡女士,所以苏雨清让赵春闹去找对方打听。
苏雨清有些着急的继续往下看信,等看见接下来所写的内容之时,她呼吸骤然一滞。
赵春闹信里写道:“……那位胡女士,已于三个月前去世……”
两个月前?
苏雨清算着时间,距离赵春闹写下这封信,差不多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也就是说,胡女士去世于三个半月之前,那时候,苏雨清和沈霆钧离开京城没多久。
也就是说,基本是她和沈霆钧前脚离开京城没几天,后脚胡女士就去世了。
苏雨清突然觉得鼻尖一酸,眼里的泪就滚了出来。
她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虽然和胡女士并没有相处太久,但是对于这位老人,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尊敬,现在知道对方去世,即便苏雨清心里其实早就有了准备,却仍然为对方的去世感到难过。
吸了吸鼻子,苏雨清将赵春闹的信看完。
赵春闹写着她从黄阿姨那里打听来的消息,胡女士大概早就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所以她在去世之前,便已经将自己的身后事都安排好了。
胡家胡女士他们家这一支,只余胡女士一人,剩下的胡家人,全是旁支,和胡女士家其实并没什么太亲近的关系,但是胡女士这么一个孤寡老人,却坐拥着胡家偌大的家业,哪个人看得不眼红?所以这么多年,胡家的那些旁支一直都想着跟胡女士攀关系,其中打的什么想法,谁都看得出来。
那些旁支想得好,胡家就胡女士一个人,她去世了,胡家的那些资产,于情于理,都该他们这些远房亲戚继承了,可是谁也没想到,胡女士在去世之前,已经将胡家所有的财产都给安排好了。
她捐了,她把胡家偌大的资产全给捐了,包括胡家所有名下的房子、财产,全都给捐了,捐给了国家。
在胡女士去世后,打着“胡家人”名号,理所应当觉得能继承胡家产业的那些胡家远房亲戚上门来,就得到了这个噩耗。
“……黄阿姨说,当时的场面极为精彩,只恨我没亲眼看到那一幕,没看到那些人丑陋的姿态。”赵春闹的可惜,几乎从字里行间透了出来。
赵春闹又写:“黄阿姨说,那些胡家旁支想撒泼闹事,可是胡女士资产捐献的对象是国家,谁敢跟国家闹呢?”所以那群胡家旁支的人,最后是灰溜溜的逃走的,什么也没拿到,倒是给大家增添了许多笑话。
苏雨清看到这里,心中既觉得解气,又觉得感伤。
她想,胡女士这么安排,应当是早就知道在她去世后,旁支的人会来闹吧,毫无疑问,比起将胡家的家产托付给某个人,倒不如捐给国家来得干净利落,也免得旁支的人痴缠。
苏雨清想到胡女士,心情不免有些低迷了。
等晚饭时分,洪嫂子家包了饺子——中午在县里,洪嫂子买了两斤肉,正巧今天吃个新鲜的,混着大葱包的大葱猪肉馅的,难得的还用了富强粉,算是丰盛了。
现在家里就女人和孩子,洪嫂子和苏雨清关系好,便捡了十二个给苏雨清送来,她过来,就见苏雨清神情恹恹,一副打不起精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