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在一边禅坐,默默看汉禹在教李嘉财练大鹏展翅的动作。
李嘉财站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就开始全身左右摇晃,两腿发软,两个肩膀再也承受不住两臂的力量,一下子坐到了地上,说;
“广朋啊,你这是什么功夫,我的膀子几乎快掉下来了,根本顶不住。”
看到李嘉财站无站相的样子,而且两只手臂刚才像棍子一样直来直去的甩动,现在又干脆来了个屁股蹲,面无表情地说:
“汉禹,算了吧,嘉财能练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没有佛性,哪里可能立地成佛啊———还是让他回家后慢慢琢磨比较好,这种事情可是性急不得。”
汉禹倒是平心静气,心里平静如水,听师傅这么说,想了想也是有理,就给嘉财端来一碗水,让他休息一下。
嘉财也是累了, 几口喝了下去,然后说;
“广朋,饿坏了,我们到哪里吃饭点啊?”
师傅马上说:
“茂林寺有规矩,不是化缘,是不许出寺的。我们这里有大灶,有小灶,你是汉禹的家乡人,又是同学,你们可以吃小灶去,我这就找值更僧讨要饭牌去,吃饭的时候,汉禹你任你同学随便点就行 ,厚待客人可茂林寺的规矩,你遵照客人的意思就行。”
汉禹入寺后,一直追随师傅,可以说形影不离。师傅吃大灶,他也就跟着师傅吃大灶,从来没有去过小灶。
他拿着师傅讨要来的饭牌,带着嘉财到了茂林寺的小灶。
小灶位置其实就在茂林寺的一角,小灶的门口有通道直通寺外,正连接着外面的大路。
而要从大路上的外面看起来 ,就是一个旅馆加饭店。
其实,这也是茂林寺的一个赚钱门路,完全由俗家弟子经营,他们也不穿僧服,可以对外面的客人索要费用,而寺里的僧人就餐只需寺里的饭牌就可以。
这样可以增加寺里的收入, 补贴清苦的僧人们,又可以让僧人借机得到全面的营养,恰是心中有佛的体现,也就是实现不必拘于形式的内心向佛。
汉禹递上饭牌,小灶的俗家弟子带着二位来到菜谱前面,请嘉财与汉禹点菜。
不知道是刚才活动身体累了 ,还是一路走来饿极了,嘉财点的都是肉食:
肘子,酱猪头肉,猪蹄膀,九转大肠。
还加了一坛酒。
四个,全是大肉。
汉禹看到这个菜谱,为了体现茂林寺的待客之道,就又加了一个红烧鲤鱼,一个辣椒酸白菜,体现出鱼肉搭配,荤素搭配。
茶水是茂林寺自己制作的野山茶,汉禹早就喝的惯常 ,就点了两大壶,分别二人饮用。
却不知,小灶的饭菜却是非常可观的,每一个菜的分量都足有二斤重,而且都是用小盆上桌,而不是盘子盛着上桌的。
六个菜很快上来,香气扑鼻,煞是满满的一桌,茶壶都几乎无处放了。
嘉财倒上一碗酒,也给汉禹倒上一碗,二人多年未见,汉禹端起来与嘉财一碰,一口喝了下去,然后夹起一块酸白菜,就上一口里面的辣椒,慢慢咀嚼着。
嘉财也不客气,第一筷子就夹了一大筷子肥肠,几口下去,然后说:
“好香!”
显示主人的尊重,汉禹也吃了一口,可是他感觉味道偏淡,就喊了一声:
“辣椒,拿一串干辣椒,油里闷一下,上来。”
很快,一股辣椒的香味飘了过来,呛得嘉财一个劲咳嗽,随后,一盆黄中带红的干辣椒端了上来,香气四溢。
汉禹没有犹豫,抓起几个放到嘴里嚼了嚼吃下,端起酒碗与嘉财一碰,再次喝了下去。
看起来是风扫残云,可是嘉财的食量却是不大,每个菜分别尝了几口,酒只喝了三碗,菜也是只吃了三分之一的样子,就喊饱了。
汉禹看到这个样子,倍感可惜,因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如此暴殄天物,实属心境不良,心中有作恶的感觉。
“怎么了,饭量这么小怎么行,身体受的了吗?”
“我的饭量一直不大,肉的油水大,吃这些已经足够了。”
“那不该点这么多菜,应该适量就行。”
“我也没有想到这里的菜这么大量,竟然是用盆上的,太吓人了。”
“我和师傅一直以来都是用盆吃饭,我一次可以吃三大盆,再加上酸白菜一盆,才勉强算吃饱。”
“天啊,你这一顿饭能吃上十斤吧?”
“应该不到十斤,也就九斤左右吧。”
“汉禹,就那么一个大鹏展翅,可以吃十斤饭菜?”
“对啊,不是正常嘛。”汉禹看了嘉财一眼 ,他一脸惊奇与羡慕的样子。
他劝嘉财继续吃一点,自己却感觉也没有吃饱,就喊再上一坛酒。
这一餐,汉禹吃了足有七八斤肉 ,加上两坛酒,又吃了两碗米饭,才说:
“和我一顿饭的饭量差不多,其实吃肉和吃菜差不多,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吃饱就行,不要苛求一些事情。”
“这是鲁智深的样子了,你要还俗回家, 家里的饭菜怕是根本不够你吃的。”
“哈哈,难怪你那么瘦,吃的太少了。虽然人身是皮囊,但是,皮囊也要饭菜撑起来才行, 不然就是枯骨了。而枯骨是无法惩恶扬善的。”
“嗯,我比不上你,酒也厉害,嘴也厉害,总之就是太厉害啦。”
汉禹心里发笑;
“要是先生知道嘉财的文采只留下厉害俩字的话, 还不气晕过去。”
“我师傅才厉害。你记得你大爷回家那天晚上,他喝了多少酒吗?”
“那是真正的海量,我大爷到现在说起来,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感激的也是五体投地呢。他说 ,他那天挨了一闷棍,觉得就是你师傅随身跟着的佛爷惩罚他的,才让他走向自新的归化之路啊。”
“是啊,你大爷也太苦了,也是幸亏族长和保长出面。他们怎么样了?”
“别说了,保长被区里(注1)来的区长罢了官,区里给了他二亩薄田做补助;又重新指定了一个他的表兄弟,接任保长这个新保长又说族长的年纪也大了,该让他养老又, 换上他的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表亲当了族长。他俩连起来光想着自己捞钱,村里乌烟瘴气的。哎,你师傅留给保长的茂林寺的旗子,也让老保长带回家了。”
“为什么!”
注1:
当时的县里下面一级,设置区的建制,区长由县长委派,统管下面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