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成面露难色,迟疑片刻后回道:
“只是如今永乐的皇后乃是穆月,此女正是穆嘉之妹。以她的性子,恐怕难以应允此事。”
赵文仪缓缓地开口说道:
“那永乐皇帝绝非等闲之辈。想当年,他竟能够巧言令色,哄得穆月相助于他,最终成功登上皇位。
由此可见,此人乃是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之人。而朕此番所提出的建议,其中有巨大诱惑,想必他不会拒绝。
毕竟,他依旧可以稳坐永乐之王的宝座,继续掌控着永乐剩下的地方。
如此精明之人,岂会不知权衡利弊?依朕看,他定会欣然接受我们的条件。”
站在一旁的赵文成听后,不禁连连点头,对大哥的这一计划赞不绝口。
他心中暗自思忖,如果永乐真的愿意归附大启,成为其附属之国,那么永乐与大静之间的联盟必将土崩瓦解。
到那时,他们便无需再顾虑后方,可以倾尽全力攻打大静。每每念及于此,赵文成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因为他实在是太过思念穆嘉了,自从上次在战场上分别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想着当初肆意凌辱穆嘉时的情景。
那种感觉,让他难以忘怀。为此,他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
紧接着,赵文成当机立断,决定立刻着手实施这个计划。他先是暗中派遣使者火速赶往永乐,向永乐皇帝传达大启的意愿。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积极地调兵遣将,整军备战,为即将到来的与大静之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绝不会再轻易放走穆嘉!
今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御书房那古朴的御案上,穆嘉正聚精会神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突然,一阵匆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一室的宁静。
我抬眼望去,只见温大人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奔进殿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禀告道:
“陛下,月公主刚刚传来紧急消息!大启皇帝妄图离间永乐和咱们大静的联盟啊!”听到这话,我心中猛地一震,手中的朱笔差点滑落。
“不过万幸啊,陛下!永乐皇帝明辨是非,并未应允大启的阴谋诡计。”温大人接着说道。
我惊得从龙椅上站起,怒不可遏地吼道:
“哼!大启竟然如此大胆,敢趁火打劫?他们也未免太轻视我们大静了!妄想一举拿下永乐和大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想到此处,我不禁握紧了拳头,关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然而,庆幸之余,我也暗自感慨,好在月妹妹目光如炬,没有看错人。我这位妹婿倒是颇有几分骨气,关键时刻能够坚守立场,不为大启所动。
思绪稍定,我立即恢复了冷静,果断下令道:
“既然大静与大启之战已在所难免,温大人,你速速调集粮草运往阳朔,务必确保前线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同时传朕旨意给裴之将军,命他即刻遣兵增援大驸马,不得有丝毫延误!”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我缓缓坐回龙椅,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此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与赵文仪这些年来的种种纠葛。
虽说已经多年未见,但他对我的那份痴狂却始终未曾改变。我深知以他的性子,绝不会轻易放弃得到我的念头。如今大静局势危急,我必须未雨绸缪,保住大静的国本。思及此,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方洁白的绢帛,提笔蘸墨,默默地写下了一道禅位诏书。
果不其然,赵文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兵分两路展开行动。其中一路大军气势汹汹地抵达了永乐,此地与清丰城相距不远,战况可谓一触即发。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刘将军和二哥早已在此严阵以待。
而另一路则由赵文仪亲自率领,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般直直朝着大静都城逼近而来。
令人震惊的是,此次出征赵文仪居然选择了御驾亲征,这无疑彰显出他对这场战争势在必得的决心。
尽管大静方面对于赵文仪的来袭早有防备,但他却凭借着高超的战术屡次成功拦截我方的运粮队伍。
由于粮草供应出现短缺,阳朔城内的情况变得日益危急。面对如此困境,大驸马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率领城中守军出城迎战。
然而,在赵文仪卓越的领导下,启明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锐不可当。经过一番激烈鏖战,大驸马最终无奈地选择撤退至汾阳。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文仪如同战神降临一般,接连攻克四座城池,战绩辉煌。
当我手捧着最新的战报时,心情瞬间变得无比沉重,仿佛有一块千斤重的巨石死死地压在了心头,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汾阳距离金陵仅有区区六座城池之遥,倘若赵文仪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凌厉的攻势,并顺利攻破这六座城池,那么再算上他之前已经攻占的那十一座城池,整个大静国将近三分之一的辽阔疆土都将被他纳入囊中!
想到此处,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虑,眉头紧锁,久久无法舒展。
次日清晨,早朝上的氛围异常凝重压抑,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群臣们个个面色阴沉,沉默不语。就在这时,只见林相站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如今金陵与汾阳相距如此之近,微臣认为,陛下您暂且前往江南暂避风头,方为上策啊。”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林相之所以这样提议,无非是担心万一大驸马没能守住汾阳,而我又身处金陵,届时定会身陷险境。然而,要我就这样轻易地舍弃国都,弃城中百姓于不顾,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回应道:
“林相,朕深知诸位爱卿对朕的关心和担忧,但即便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朕也绝不会抛下金陵的子民独自逃生,此事休要再提!”
尽管我态度坚决,但此时的金陵城内已然人心惶惶。许多富商权贵纷纷携家带口逃离金陵,争先恐后地涌向江南地区。我深知这绝非什么好兆头,这意味着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前景感到极度悲观。
然而,就在局势愈发紧张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一份来自大驸马的加急快报送达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