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把记忆中的特种兵相关事情写完后,又把记忆中觉得可能有用的东西一点一点写下来,如同写日记般,想到什么写什么,每天都写点,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一生。
晚上司剑等人回来知道此事后后怕的很,因为山谷的地理环境大家就放松了,差点酿成大祸,众人重新排班,男人有事外出都要留一人在家。
村里人因为这次的事件,第二天抽调了三十人把山谷进行了地地毯式的搜索,还真让他们发现了通向外界的通道,这个通道很是隐蔽,从远处看是一处山壁,走到近处才看到是一处能通过马车的峡谷,峡谷有一里的样子,众人穿过峡谷后看到下面的是另外一个比他们所在的山谷还要大好多倍的山谷,众人爬到高处看到此山谷应该说是一个很平整的盆地,这个所在山高林密,峡谷幽深,溪流顺势而下,众人商量后决定还是原路返回,这个山谷和他们所住的山谷不一样,他们的山谷看着就有人居住过的痕迹。
众人回来时就看到村长和几位族长正在拿着张纸研究什么,众人上前见礼后把发现的山谷汇报给村老们。
村长看着众人担忧的眼神,拍拍桌上的纸张道:“谢家少爷早上送来一张八卦阵,我们几个老家伙研究了下觉得不错,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还是你们三十人,明天砸点石头先弄个简易的,等农忙过了再仔细弄一个,其实我觉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多弄几个出来,就是将来世道再乱都不怕。”
村长本来正轻捋胡须的手因为激动揪了两根胡子下来,看着手里的两根胡子,老头这个心疼下,他的宝贝胡子呀。
因着野猪事件村里气氛很是压抑,村长和几位族长当天晚上拜访了崔老先生,崔老夫人第二天上完课就跟她和莹莹说起村长想办个学堂,司剑每天早上带着男孩子们练武,上午老先生教教男孩子读书识字,崔老夫人教教女孩子女红。
这个事小宜和她说过,现在乱世习武才是最重要的,她也想跟着司剑习武。
日子不快不慢的过着,村人的心情也慢慢恢复过来,山谷外的地也种的差不多了,壮劳力们也转战山谷,因为谷内杂草多,村长决定谷里的地先种豆子,刚到山谷村长就带着村民割了杂草沤肥,今年肥少先种豆子养养地。
村长把村里的库房清空了一个窑洞,做了村里的学堂的教室,西里间做女孩子的教室,东里间做男孩子的教室。
崔老先生身体还行,每天上午教村里孩子千字文,下午教他们五人。
崔老夫人身体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每天上午最多也就是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的样子,上午其它时间都是碧云和莹莹俩人边学边教。
碧云来到大楚第一次和这多人一起上课,而且还是小助教,刚开始小姑娘们还有点拘谨,三天后大家熟悉后就放开了,如同一千只鸭子的聚会。
开始碧云觉得她还能教教,后来就觉得不需要了,好多小姑娘的天赋比她强多了。
当然莹莹她们是超越不了,莹莹那双手是绣双面绣的大师手。
可能老夫人被小鸭子们吵烦了,又增加了半个时辰的礼仪课。
作为一个跨空间生活过的人,对大楚的一些礼仪很是不喜欢,当然这只是她个人的感觉,比喻笑不露齿,比喻裙子要长到不能露出脚来。
崔老夫人看着云丫头一次次压下脾气装着很有耐心的样子很好玩,回去和老头子分享了这件好玩的事,崔老先生就决定挤挤时间来给众人再开一课:棋,琴棋书画中的棋。
崔老先生说是要开棋课,可是现在他的时间排的太满挤不出时间,就是现在这样大家都怕他身体受不了。
孩子们上午学习,下午是一定要劳作的,在大楚普通家庭都是一日两食,官家等有地位的人家才能一日三食。
这也是碧云最不喜欢的一点,吃几次饭都要管,普通百姓要劳作,吃不饱饭没有力气怎么劳作。
可是所有的这一切她只能不喜欢不习惯,只能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村里孩子们上学的热情已减退,分了两部分,喜欢读书的孩子坐在前面认真听讲,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们换到后面屁股底下如同有钉子一般。
崔老先生看着下面稚嫩的小脸,决定今天把孩子们屁股下面的钉子给他们拔一拔,他捋了捋修剪漂亮的胡子,笑着对下面的孩子们宣布,“孩子们,今天我们不认字,夫子给你们讲故事,你们听了夫子的故事要说说你们听了后有什么想法好不好?”
“好!”下面的孩子一听不用枯燥的认字了开心回道。
“夫子今天给你们讲三个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叶公好公、拔苗助长,你们想先听哪一个?”崔老先生让孩子们选。
碧云以前的观念里,古代的教育都是呆板的,可是这段时间听了崔老先生的课才觉得那些真是偏见,老先生讲课都是因材施教,他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点拨学生,他推荐给她要看的书和小宜的不一样,推荐给小宜和浩哥的也不一样。
“叶公好龙。”村长家的小孙子,圆圆的脸上因大声回话而泛起红晕。
“不要,我要听守株待兔。”一个很文静的小男孩轻声反驳道。
崔老先生笑哈哈的看着两个孩子一眼,又在其他孩子脸上扫过,“还有想先听拔苗助长的吗?”
“没了。”
“好,那夫子给你们看个字,谁又快又准确的认出,那夫子就听先讲他的故事。”崔老先生拿出事先写的好大家打开让二人来认。
......
碧云听着先生又绕回去让孩子们认字,孩子们却一无所觉,不由感叹,孙猴子怎么能逃出如来佛主的手掌,这不又让他老人家绕回来了。
崔老先生看着孩子们今天能积极完成任务,很是欣慰,他道:“你们现在刚开始认字,可能今天学了十个字,第二天醒来就忘记了八个字,你们只看到你们忘记的,没有看到你们记住的,其实你们能坚持每天比前天多认识一个字,过一段时间后你们就会发现你们原来认识很多字。”
“就好比种地,都是需要在春天把种子播下去,夏天除草浇水施肥,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不然你们就会和刚才故事中的三个一样了,你们想做故事中的那三个人吗?”
孩子们连连摇头,更有几个孩子一脸沉思。
“云姐姐你在看什么呢?”莹莹看着站碧云堂屋看着东里间不动,轻轻走过来问道。
“啊,我要听先生讲课,莹莹老先生真厉害!”
“呵呵,当然了,你也不看是谁的祖父!”
碧云:......
崔老先生出来就看到自家孙女和谢家小丫头大眼瞪小眼,故作高深的咳一声,左手背在身后右手轻轻捋着胡子,示意两人堵路了。
二人忙行礼后把路让开,崔老先生点点头微笑着身体挺直步伐稳健的走了出去,很有气势的样子。
二人目送先生离开后对视一眼咧嘴无声笑了起来,老先生(祖父)又装深沉。
跟着老先生后面出来的小萝卜头们,象蝗虫一般吓得二人急急退到墙边,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最后出来的村长的小孙子,看着二人紧贴墙壁避让他们,忙上前行礼道:“姐姐们对不起了,我祖父说小子们饿了如蝗虫过境,其他时候还是很有礼的。”
哈哈哈......
“好,我们知道了,小蝗虫你也去吃午食去吧。”碧云回了一礼后道。
碧云是笑着回到家的,这个平台上因为地方小人多所以谁家都没有垒院墙,现在如同一个大家庭,这家说话旁边邻居在家就都能听到,很是热闹。
一进家门就看到堂屋放着六个箩筐,三筐白色石头三筐灰色石头,“这是做什么的?”
春桃看到姑娘回来,忙上前接过姑娘手里的书筐,“这是姨夫人送来的棋子,棋盘明天就能送来了,姨夫人听说要开棋课,让您和两位少爷养棋呢。”
“......姨母怎么知道我们要上棋课了?姨母太贴心了。”碧云拿起一块石头看了看,结果发现不是石头,应该是玉石才对,“这六筐都是玉石?”
“什么都是玉石?”凌浩和小宜还没有进门就听到碧云的话便问道。
“姨母送来的,做棋子。”
兄妹三人看着六筐玉石表情各异,凌浩和小宜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碧云却有点苦笑,这也太麻烦了,她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又加这一项,睡觉时间一再的压缩是不对的,更主要是她不想做太费脑子的事。
碧云痛并快乐着,终于棋子选出来被送去打磨了。
一旬后随着棋子回来的还有国公府的五人,浩哥和小宜和五人关起门来说了什么她不知道,但是看着浩哥的脸色就知道又有事了,苏显北走后浩哥的脸色凝重了几分,还没有缓过来这又来事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真正是多事之秋呀。
三日后五人中的一人接管了村里的学堂,崔老先生又开始专心给他们五人上课,先生调整了上课时间,每天拿出半个时辰专门给浩哥上课,浩哥晚上的灯灭的越来越晚。
小宜和崔宝儿也少了嬉笑玩闹的时间,俩人的功课也越来越多,她和莹莹完全成了打酱油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又到了休沐时间,碧云想着去看看姨母,姨母说她这些年习惯了安静,所以让村长给她盖的房子在山谷另一边的半坡上,小院子围墙是用的石头,院墙修的很高,看着很安全。
她们轻轻敲响院门,很快就听到脚步声,接着院门就被打开了,给她开门的就是六岁的小丫头,“净空小师傅早上好!”
“碧云大施主早上好!”
碧云点了点小丫头的鼻尖,从春桃手里接过一个小油纸包递给她,“坏丫头,你喜欢吃的。”
净空皱皱鼻子,开心道:“谢谢云姐姐。”
碧云点了点她,也学着她皱了皱鼻子。
净空还是婴儿就到了庵里,是庵里的师傅们抚养长大的,不熟悉时,净空就是一板一眼的小尼姑,熟悉后就是一个嘴甜的六岁小丫头,很贴心好玩的小丫头。
无为师傅微笑看着姑娘和净空玩闹着,表姑娘比刚来时开朗了许多,脸上制式的微笑变得真诚了。
碧云看着无为师傅扶着帘子等她,忙紧走几步上前行礼,“无为师傅早上好。”
“姑娘早上好!”无为还礼后让开请碧云进去。
她进到屋里就看到姨母坐在椅子,温和的看着她,她忙上前行礼道:“姨母早上好!您吃过早食了吗?我给您拿了些素包子,还热着呢。”
“什么馅儿?”
“鸡蛋西葫芦馅,春桃和孙嬷嬷在屋里种了几盆韭菜,看着能吃了夏柳今早就蒸了鸡蛋韭菜馅和鸡蛋西葫芦馅包子,孙嬷嬷说您喜欢吃鸡蛋西葫芦馅。”
主持点了点头,“午食吃吧。”
说完二人一阵沉默,碧云转到桌边看上面放着的画,画的是站在院门口看到的山谷的早晨,山谷的一草一木都笼罩在晨光中透着勃勃生机,看来姨母的心境也变了。
“姨母这是您今天早上画了吗?”
“嗯。”
......
又是一阵沉默,两个不喜欢说话的在一起,她算是理解浩哥的感受了,姨母就是话题终结者。
碧云正在准备细细看看姨母的画,她就指了指凳子对她道:“搬个凳子坐过来,我有些话你和说。”
她点了点头乖巧的摆起凳子放到桌子边,坐了下来。
“无为说你想学武。”
“对,我们三人都想学,夏柳和小芽说她俩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了,算是童子功,我们三人现在练太晚了。”
“小宜我有安排,你卯时来我这里能做到吗?”
她换算了下,早上五点就要来到这里,那最少就要在四点半起床,有点起不来,但是为了小命也只能拼了,“行,我卯时一定准时到,姨母您给我找的哪位师傅?”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小宜和浩哥呢?”
“小宜还想学排兵布阵,我给他和你浩哥另外找的师傅。”
“孙子兵法?”
“也学。”
碧云再次有了有娘的感觉,母亲去世后,她和小宜俩人自己安排自己,只有孙嬷嬷能提醒,可孙嬷嬷的见识在那放着,再多也给不了她们姐弟了。
从她们来到莲花村开始,姨母不说但是没少做,她们缺什么少什么她都默默给她们准备好,她担起了她母亲的责任,在背后默默照顾她们。
刚和姨母接触其实特不愿来庵里,她俩人都不是喜欢说话的人,俩人在一起不说话老是沉默也是很尴尬的,可是慢慢的,衣食住行她都想在她前面都给她们准备好,浩哥来了后浩哥有什么她和小宜也有什么,有了对比后心里更是感动,人心是肉长的,又有血脉的牵扯,现在她们情同母子女。
“姨母您给我请了谁做师傅就不能提前露点出来吗?”碧云撒着娇,带着点娇憨道。
“没耐心。”
“......姨母......”
“回去吧,这段时间谷里要来很多人,你别乱跑。”
“嗯,”碧云点点头道,“姨母那您送我几幅画吧,我回去裱了挂我屋里,我前几天刚学会裱画。”
主持点点头,“回去吧,好好休息休息。”
碧云开心的去桌上收拾要拿回去的画,她多拿几幅画装裱好留着做传家宝。
主持看着如同掉到蜜罐里的小老鼠的某人,不由摇了摇头,拿下木鱼完成今天的功课。
碧云不知道为什么姨母进了谷里后又是木鱼又是早晚课,好像真成了莲花庵的主持。
想不明白摇摇头在木鱼声中开心的看着选着姨母的画作,姨母的画感情都很细腻,线条行云流水,意境深远含蓄,气韵生动传神,现在好像又多了一种空灵之感,她临摹过好多幅都觉得少了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