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独自坐在宫中,心中思绪万千。她深知,仅凭自己一人的力量,在这错综复杂的宫廷权谋中实在太过渺小。那些大臣们各怀心思,他们所追逐的利益与自己为百姓谋福祉的心愿往往背道而驰,又怎会与她同心协力?
想到此处,张嫣无奈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罢了,暂且缓缓吧。先着眼于当下,让百姓熬过这个寒冬再说。”
随后,张嫣唤来了小吴公公,神色郑重地交代道:“小吴公公,本宫命你去查看库房和金库,统计其中还存有多少银两。然后取出一半,在偏僻的村庄中为每户人家分发一个铁炉子,再配上些蜂窝煤。还有,如果织房中有不好的残次品布料,也一并带去分给那些贫苦的百姓。此事务必办好,不得有误。”
小吴公公恭敬地应道:“娘娘放心,奴才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说罢,小吴公公便匆匆离去,着手去办张嫣交代的任务。
小吴公公先是来到库房,与管库的官员一同仔细清点银两。库房中弥漫着陈旧的气息,一箱箱金银财宝整齐地摆放着。经过一番忙碌的计算,终于确定了可动用的银两数额。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安排人手去采购铁炉子和蜂窝煤。铁炉子是从城中手艺精湛的铁匠那里订制的,蜂窝煤则是找了可靠的商家大量供应。
与此同时,在那些偏僻的村庄里,百姓们正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与寒冷之中。破旧的房屋难以抵挡寒风的侵袭,屋内阴暗潮湿,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老人的脸上刻满了岁月和苦难的痕迹。
他们身上穿着单薄且补丁摞补丁的衣物,每到冬天,只能依靠相互依偎和燃烧有限的柴草来获取些许温暖。家中的被褥也是又薄又旧,难以抵御夜晚的寒冷。
粮食常常短缺,一日三餐能勉强填饱肚子已是奢望。很多家庭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生活困苦不堪。
当小吴公公带着一众随从,拉着装满铁炉子和蜂窝煤的马车,以及那些残次品布料来到村庄时,百姓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真的吗?朝廷给咱们送来了温暖?”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颤抖着声音问道。
小吴公公高声说道:“乡亲们,这是张嫣娘娘的恩赐,娘娘心系大家的疾苦,特命我等来为大家送上这些过冬的物资。”
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激的泪水。
“感谢娘娘的大恩大德啊!”一位妇女激动地说道,她怀中的孩子冻得通红的小脸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小吴公公指挥着随从们将铁炉子和蜂窝煤分发到每户人家,又把布料交到百姓手中。
一位年轻的男子接过铁炉子,双手颤抖着,说道:“有了这个铁炉子,我们家晚上就不会那么冷了,我娘的病也能好得快些。”
一位老者抚摸着柔软的布料,老泪纵横:“这些布料可以给孩子们做几件新衣服了,娘娘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
随着铁炉子在各家各户安装好,点燃蜂窝煤,温暖的气息逐渐弥漫开来。原本寒冷萧瑟的村庄仿佛迎来了春天,孩子们欢快地在温暖的屋子里奔跑嬉戏,大人们则围坐在炉子旁,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幸福。
“从来没想过,我们还能过上这样温暖的冬天。”一位村民感慨道。
“是啊,张嫣娘娘真是菩萨心肠,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份恩情。”另一位村民附和着。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张嫣娘娘的善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百姓们心中的希望。他们深知,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但这份关爱让他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小吴公公完成任务回宫复命时,将百姓们的感激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