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老爹顺手拿起一旁的烟枪,放到嘴边吸了两口,才发觉火早就灭了。
他无奈地瞧了黄氏一眼,没再去重新点火。
萧老爹苦笑着,轻轻咳嗽一声,把烟枪放回原位,对着萧天宝摇了摇头说:“咱们家这房子,自打建成后就没好好修整过,每年也就是简单地用茅草补补屋顶。”
既然打算修缮,倒不如彻底翻新一次。
“我还想着在主屋两边各加盖一间房,光找李海泉、赵大他们帮忙可不够。”
黄氏皱着眉看向萧老爹,问道:“我没听错吧,你刚说要加建两间房?”
萧老爹端起桌上已经变凉的茶杯,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他皱了皱眉,不过说话的语气依旧坚定:“没错,就是要再建两间。”
停顿了一会儿,见妻子和儿子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他接着解释:“既然打算送孩子们去念书,总得给他们准备个书房。再说,你们不是一直想着把念心那姑娘接到家里来吗?就现在这情况,她要是来了,住哪儿呢?”
萧老爹这话,让萧天宝的眼中燃起了希望之光,黄氏更是激动地拉住他的手,急切问道:“大师真答应让念心来咱们家了?”
萧老爹脸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没给出明确答复,反而摇了摇头。
这可把黄氏惹得不开心了,她拿起鞋底,轻轻拍了下萧老爹的肩膀:“你这老头子,就爱吊人胃口!”
“那只是个假设,是你自己当真了。”
萧老爹斜眼瞅着黄氏回答,“不管怎样,这次一定得多盖两间房。想想看,正道今年都十三岁了,当年天宝在这年纪,都开始考虑婚事了。”
听到这话,黄氏沉默了。
回想起从前,萧家在蜀地时也算小康家庭。
萧天宝不仅长相英俊,还颇有学问,十岁的时候就有媒人上门说亲。
可那时候,萧老爹一门心思盼着通过科举为家族谋得出路,自然不想让萧天宝太早定下婚约。
当萧天宝发觉自己不是读书走科举这条路的料后,萧老爹便让黄氏开始为他挑选媳妇。
即便如此,萧天宝和王氏订婚时,也才年仅十五岁。
见黄氏不说话,萧老爹转头对萧天宝说道:“家里现有的竹子和藤条还够使,明天你就不用去山里砍了。趁着这几天天气不错,先割些茅草回来备着。等我做好嫁妆箱和书篓,就能动手编茅草顶了。土坯也得尽快制作,黄泥还是去后山坡挖,那儿的土质最合适。”
萧天宝赶忙点头应允,他清楚割茅草、制土坯这些活儿对他来说不算难事。
虽说家里人手不多,但他的两个儿子也能搭把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几天内就能备好修缮房屋所需的材料。
向萧天宝交代完后,萧老爹对黄氏说:“拿出五两银子来专门用作修屋。”
这话差点让黄氏蹦起来,她紧紧护住荷包,难以置信地看着萧老爹:“你这是要建金屋银屋吗?不过是修整房子,多加盖两间土房,哪用得了这么多银子?”
萧老爹差点被气笑了,瞪了黄氏一眼说:“谁不想有个金屋银屋啊,可咱有那么多金银吗?家里就这几口人,修房建屋能不请人帮忙?总不能让人空着肚子干活吧?”
“不过是修个屋,加建两间土房,抓紧点两天就够了。你打算请多少人来帮忙?得准备多好的饭菜才要用五两银子?就算拿白米白面、大鱼大肉招待,也不过二两银子!”
萧老爹听了更不高兴了,又瞪了黄氏一眼说:“人家来帮忙不要工钱,但也得让人吃得饱、吃得好,最后再喝点小酒。”
尽管知道萧老爹说得在理,但一想到要拿出五两银子,黄氏就不乐意了:“在乡下请人帮忙本就不给工钱,吃的喝的我会好好准备。你说请十个壮丁,两天时间够不?我每天给每人准备一斤杂粮做的馒头,再备半斤肉……你说最后还要请人家喝酒,行!最后再给每人半斤酒,再加上后院菜地里的蔬菜,二两银子只多不少!”
最上等的肉,每斤大概二十五文钱。
十个人,每人半斤,一共五斤,两天就是十斤,算下来总共要二百五十文。
品质较好的杂粮面,一斤大约十五文,两天所需二十斤,得花费三百文。
说到酒,乡下过年一般喝的是每斤二十文的酒,五斤的话总计一百文。
既然请了人来帮忙修缮房屋,自家也不能太寒酸,就算把家人的份也算上,一两银子应该也足够应付这些吃喝开销了。
一提到要拿出五两银子,着实让人吃惊!
黄氏荷包里总共也就不到八两银子,要是拿出五两用来修屋,剩下还不到三两,这怎么够两个孙子上学用呢?!
黄氏快速盘算后的这番话,让萧老爹有点下不来台:“你这个老婆子,怎么这么抠门!”
不过,他心里清楚妻子操持这个家不容易,于是语气和缓地解释道:“我让你拿出来的五两银子,可不只是用来吃喝的。新屋以后要给正道他们当书房用,里面肯定得有桌椅板凳。读书人的书房用品,和咱们平时用的简单家具可不一样,最好请陈老大定制一套合适的,你说这五两银子多吗?
好了,正道他们上学的费用不会从你这儿出,我还留着媳妇当初带回来的那十两银子呢。”
萧老爹的一番解释,终于让黄氏松了一口气,她痛痛快快地从荷包里掏出五两银子放在一旁。
紧接着,萧老爹又列出了几项家里必要的开支,看着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少,黄氏的脸色又变得凝重起来,嘴唇紧紧抿成了一条线。
可仔细瞧瞧手中的银两和铜钱,发现每一项开支都省不了。
看到父母为了这个家如此辛苦操劳,萧天宝心里满是愧疚,几次想说话又咽了回去,最后只说了一句:“爹,娘,以后我会更用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