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家中捣鼓着农具的王望瑾看着小厮递上来的曹操的通缉令不由地笑出声来:“不得不说,这画师画的是真的像。”
对于这蜀魏的两位主君,王望瑾的关注点可是一点不少,稍有动向便是有人传回消息,就算是早亡的孙坚,他也是派人盯着。
对此的郭嘉虽有些好奇,但是在了解这些情报后便有些吃惊。
前二者皆是心智坚毅之辈,并且也都有文臣武将相助,那第三人也是武艺闻名,手下同样是人才济济。
三方猛虎皆被主公所知,敌明我暗,优势更多。
更何况如今使君麾下也猛将如云,实在是有望气之能,伯乐之才。
将天下局势握于掌中,北斗星移,当是紫薇降世,人皇正位。
郭嘉心中的那股期许也开始变得越发重了。
能够辅佐帝王归位,更是在乱世之中谋求一统,恐怕便是那秦皇汉武的功绩,自己也能与张子房并肩齐驱,名留青史。
以后的事先不谈,却先来看看桃源郡近日之事。
前些时日,甄逸被人送了回来。
他那病怏怏的样子着实是吓到了王望瑾,实在没想到这家伙的劫数还没有结束。
不过也是这般现实,即使是自己来到产生的蝴蝶效应又何能留得住生老病死的转角。
但是也幸亏回来的及时,甄逸的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留的一线生机,却也是有些萎靡,只怕是时日不多。
不过,王望瑾也是穿书来到此地的人,又如何不知晓这东汉有两位名医可有生死人肉白骨之能。
虽说这话多少说的有些太过离谱,但是两人的医术水准应当是这个时代的顶流巅峰水准。
想到这里,王望瑾也是立刻派人前往各个州郡,尤其是荆州、扬州、广州等少战之地寻找张机张仲景以及华佗华元化两位医者,希望能够得到良药以此来拂去甄逸的病痛。
看着床旁好友焦急的神色,甄逸也是心中感慨。
自己一生行商多年,见惯了人间的尔虞我诈,本就是世间逐利之所,如今也算遇到真心相交之人。
虽说甄家其他人并不想在甄逸身上过多付出,这样会让他们分得的财产减少,但是王望瑾在此,太守的威仪展露无遗,自然是威势全场。
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可不敢得罪太守,否则一刀下去,可就是阴阳两隔,再不相见。
纵使是耍小聪明,在汤药里下毒也是不可能的,王望瑾会先用银针试毒,然后喂给鸡喝,若是没事,则再喂给狗喝,检验没毒后这才给甄逸服下。
更何况,王望瑾到时就算是错杀,也不会有官差来找王望瑾麻烦,这也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也是此时,一个小女孩慌忙间冲了进来,模样甚是秀气,看得出来日后必定是倾国倾城之貌。
王望瑾也知道来者名姓,便是三国日后母仪天下的甄宓文昭甄皇后,因为自己的到来,她们兄弟姊妹也都是平安顺遂,在甄逸的照顾下安全长大,不像原先一般颠沛流离,日后也必定不会再嫁给袁熙那家伙了。
想到这,王望瑾嘴角翘起,对于帮助他人脱离苦海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此时,甄宓看着卧躺在病榻上气色不佳的父亲有些恍惚,虽然他还是处于病痛之中,但精神状态显然不错,和使君谈的有说有笑,这也让她对王望瑾产生了好感。
虽说甄逸曾经给王望瑾介绍过自己的女儿,王望瑾还抱过甄宓,但是那时的甄宓只有岁余,而今却是有五六年过去,再过一倍年月便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实在是时光如梭,光阴似箭。
甄逸听到动静也是转过了头,看着面前这些儿女,心中莫名的感慨,若是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或许就能看到他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吧。
但是他已经不相信自己还能活下去,心中也是有些后悔出去经商,导致这般地步,虽说还能说笑自如,只是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但是转机却也同样来得如此之快,华佗在一处村庄被人寻到的消息传了回来。
也是巧合,那名兵士中途口渴,附近只有一家村庄,而此刻也有着一位郎中为乡亲们诊脉,只是随意一问,他便是找寻到了华佗,如今已是在赶来的路上。
接到信件的王望瑾心中欣喜,对于传说中的人物更是好奇不已,不过甄逸显然并不乐观,只是顺着王望瑾勉强笑笑,他对于忍受病痛和苦药的双重折磨显然是抱有抗议的态度。
几天过去,华佗来到了中山无极甄家府中。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甄逸,华佗诊脉片刻,便是有了答案道:“我观你脉象虚浮,气息紊乱,阴脉隐于其间,阳脉藏于其后,实乃两不相隔,但却和病入膏肓还有一线之隔,只是仅续得几年寿命。”
听到此话,了然华佗其后言语,甄逸也是心惊,竟然完全吻合,实在是自己肚中蛔虫,一清二楚。
虽说中药苦涩,病痛难忍,但是能活着治好伤病,这些又有什么?
岂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
既然这里有一个重病患,华佗也是决定在此地稍作停留。
王望瑾知道华佗喜欢游走四方的脾性,却也是毫不吝啬的将自己之前经营修建的药楼给华佗管理,并让其中医师给华佗打下手。
这目的也很明显,便是想要多多搜集华佗自己琢磨的药方。
听到使君命令的众人有些惊愕,没有想到竟然会有空降的老大。
不过华佗的名气比他们大,求医问药都得排队,更何况华佗还有甄家主的医治方子,如今便是接近的时机,所以众人并没有闹出什么不愉快。
而一旁的华佗从未见过这么系统且庞大的药楼,所以也是好奇的紧。
每天几百名医师来来往往,相互间作着学术交流,交换着各自的心得,又会产生新的体会,更是有着天分高的学徒被送入药房,整日学习,对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还会时刻出去为乡亲们诊病。
附近的乡镇百姓都是慕名前来求医问诊,穷苦之人分文不取,只是在后山种下一棵松树即可,富贵之人即使是十足铁公鸡,看见上面那“悬壶济世“的招牌也会给出诊费,所以来到这里的人络绎不绝。
这让华佗看到了未来,更是看到了理想。
不由得,元化先生的心中五味杂陈。
离开和留下的心思相互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