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四号,中午,太阳正正地俯照着宝力格大地。我们终于将最后一车草,全部堆积到了草垛上,我们望着与大红山差不多高的草垛,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我们爬上了草垛的顶部,站在上面狂欢。
我们像是攻克敌阵大获胜利的将士,站在高高的山顶欢呼雀跃,周贵挥舞着驱车的马鞭,我和郑顺王鑫挥舞着积草垛用的钢叉,铁耙。高声的呐喊,大声的呼叫,大红山山脉,广袤无垠的草原一遍遍地回放着我们的澎湃的心声,我们无比的激动,无上的自豪。我们是胜利者。
脚下堆积成山的每一株小草,似乎也很懂我们的心境,似乎也很感激我们对它们如此的重视和关爱,更感激我们让它们有如此般大家庭式的团聚,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汇集在一起,它们凝聚每一株小草的力量,将我们一次次高高抛起,为我们庆功,为我们欢呼,与我们同乐在大红山脚下,宝力格草场。
是呵,我们脚下的这垛草,和我们有着浓浓的情,深深的义。这垛草见证和记载了我们离开学校,离开父母,来到农村牧区这个学堂,接受贫下中农(牧)再教育,记载了我们五个多月在宝力格草场的朝朝夕夕,承载了我们在这里洒下的滴滴汗水,并掩埋了我们无数的眼泪和痛苦,激发和鼓舞了我们许多激情和斗志,也让我们憧憬了很多美好的未来。
红色的晚霞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划过,一朵朵彩云从我们胸前游走,我们真想拽着晚霞,拉住彩云和她们亲吻和她们拥抱。
晚霞和彩云含情脉脉地走了,我们默默地走下了草垛,深深地向它鞠躬,像少先队一样向它敬礼,含着满眼的泪花,带着胜利的滋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洒下了我们无数汗水,倾注着满满情义的草垛,明天我们就要回大队报到了,就要回到知识青年居住点,也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就要见到她们啦!
我们的马车载着我们的激动,装着我们的情怀,带着我们的期盼,回到了偌大的宝力格草场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防暑避寒。为我们修心养身,为我们浮想追梦的唯一的蒙古包一一我们的家。我们深情地耸立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这个雪白的,以羊毛为主,经过巧妙制成的,称之为蒙古包的家。我们在这个家里一住就是一百五十八天。明天,明天我们就要将它拆除,我们有种说不出的凄凉,说不出的无奈,我们只有,只能将它连同我们对这里的一切记忆带走。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线穿透薄雾,我们的身影已出现在“查布尔井”旁。这是我们积草以来,收工最早的一天。我和郑顺、王鑫,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按照老书记的嘱托,我们要为这口充满神奇传说的井,施加一层伪装,以防那些不怀好意之人破坏它的宁静。
王鑫是个行动派,他迅速装满两桶水,以备不时之需。我站在井边,目光被那清澈见底的井水吸引。冬日的寒冷和井水的冰凉仿佛都消失了,我俯身低头,双手捧起一捧水,仿佛捧起了一段历史的记忆。我吸了一口捧在手心中的井水,仿佛将这口井的灵魂吸入了心田。
郑顺和王鑫见状,也学着我的样子,猛吸了一口井水。我们相视而笑,齐声高呼:“痛快!痛快!喝了查布尔井的水,健康、长寿、无病灾!”那一刻,我们仿佛释放了内心的束缚,像孙悟空摘下了紧箍咒,尽情地在井边嬉戏打闹。
周贵牵着大辕马闻声赶来,他见我们玩得兴起,便将王鑫打起的一桶水喂给了大辕马。大辕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井水的神奇,它埋头畅饮,直到将水喝得一滴不剩。周贵又将第二桶水递给大辕马,这次它喝得更加从容,仿佛在品味着甘甜的滋味。喝完后,大辕马仰天长鸣,仿佛也在喊出那句:“痛快!痛快!喝了宝力格井的水,健康、长寿、无病灾!”
周贵看着大辕马满足的样子,忍不住在大辕马喝剩下的水桶里“咕咕”喝了一口。他抹了抹嘴,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牵着大辕马缓缓离去。
我们的伪装工作也开始了。我们找来干草和泥土,小心翼翼地掩盖住井口,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片普通的草地。我们还在周围种上了一些野花,为这片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伪装工作完成后,我们站在远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虽然井口已经被掩盖得严严实实,但我们知道,那些神奇的传说和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就这样,查布尔井的传说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一段永恒的回忆。而我们也将继续守护着这个传说,让它永远流传下去。
明天我们就要走啦,在回蒙古包的路上,我想起了小黄羊,想起了邢二蛋,桂山毛,想起了我们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情不自禁地哼着歌曲《送别》 ,慢悠,慢悠地向蒙古包走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酒一杯,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