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饱含血泪的禀报却如石沉大海,迟迟得不到回复。郑廉明每日都在县衙焦急地等待,他的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他一次次地派人去打探消息,得到的却总是令人失望的结果。原来,他的禀报被层层压下,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们,或是忙于争权夺利,或是害怕承担责任,对这关乎无数百姓生死的灾情视而不见。
郑廉明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他深知,每拖延一天,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失去生命。他试图再次向上峰申诉,却发现自己的声音被无情地淹没。他看着望泽镇的百姓们在苦难中煎熬,心中的痛苦如同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他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县衙的院子里,望着天空,喃喃自语:“百姓何辜,要遭受如此苦难?为何我的禀报就得不到回应?”
但即便如此,郑廉明也从未放弃过努力。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想尽一切办法安抚百姓,组织大家进行自救。他亲自带领百姓寻找水源,哪怕明知希望渺茫,也绝不放弃一丝可能。他鼓励大家相互扶持,共度难关,尽管他自己也清楚,这些努力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时光无情流转,旱灾的阴影愈发浓重,如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将望泽镇紧紧笼罩。城中的生活每况愈下,逐渐陷入了绝境。曾经的繁华与安宁已然消逝,如今,县令郑廉明一家与普通灾民并无二致,每日只能靠那碗能数清米粒的稀薄米粥勉强维持生机。城外的土地早已被饥不择食的灾民们翻了个底朝天,草根被挖得干干净净,连根须都不剩。粮仓中的储备粮也即将见底,整个望泽镇仿若一叶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孤舟,随时都有被滔天巨浪吞噬的危险。
在这绝望的境地中,人性的丑恶被无限放大。一些穷凶极恶之徒,被私欲蒙蔽了双眼,趁着混乱与绝望,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他们毫无人性,早在灾难初期,便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无辜的孩子与柔弱的妇女。这些可怜的人,被他们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甚至沦为食物,在无尽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为了守护自己的至亲,灾民们自发团结起来。他们将妇女和孩子安置在临时搭建的简陋居所中央,用仅有的破旧木板、粗壮树枝和坚韧藤条,匆忙搭建起一圈简易的防护栅栏。这栅栏虽看似不堪一击,却承载着他们对家人最深沉的爱与守护。男人们和稍年长的少年,日夜轮流值守在栅栏旁。烈日高悬时,滚烫的阳光烤得他们汗如雨下,衣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寒夜降临时,刺骨的冷风如刀子般割在他们脸上,冻得他们瑟瑟发抖。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的眼神始终坚定而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风吹草动,从未有过一丝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