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过个元旦喝了通宵,还是跟男的喝,今儿个再水一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道教的主要节日和二十四节气。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真正意义上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记载,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说得详细一点,正月也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俗称七月半,是祭祀先人的日子。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 定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民间称,中元节那天,鬼门大开,直至八月十五才结束,谓地官赦罪。所以,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农历十月十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亦称“下元日”、“下元”,亦是祭祖的节日。

历史上,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随着日月的流逝,这三个节日,在民间有了不小的变化。

“上元节”、也即“元宵节”的盛况,从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可见一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在,只有“上元节”在民间还比较隆重,有比较正规的活动,像庙会、灯展、吃元宵等等。

“中元节”也即“鬼节”,在很多地方,也只是各家祭祀祖先,并没有重大活动。

\"初秋当望夜,平楚带斜曛。暑气能昏月,砧声不隔云。华灯浮白水,老衲诵冥文。漫说中元节,儒书惜未闻。\"

下元节,古代还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自民国以后,传统的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消失,只有历史记得,它亦是祭祀祖先的节日。有诗作证:

“良露初冬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天地水府风调顺,消灾降福国民安。”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时至立春,在南方的北回归线及其附近一带,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万物仍萧索,有的地方还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在我国现气候学(候平均气温)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c至22c的时段。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后,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降雨逐渐增多,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c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c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c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一年十二个月,每月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标示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震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四季划分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清明,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采用立杆测影(土圭)测定黄河流域日影最长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起点,每个节气时间15天;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清明时节一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之由。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此时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

谷雨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冬天,秦岭够阻挡寒潮南下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标志着逐渐升温、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c上下。若按现代气候(候平均气温)学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c以上为夏季开始。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北方)。

进入小满节气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在北方,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很少,气温上升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时节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个时节,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西南地区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时节。北方地区也即将进入雨季。

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稻、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节气作为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是一个播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因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农谚“芒种忙,忙着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频繁、台风。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言中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只是对季节气候(气温)特点的概括,并不代表进入“立秋”气温立马就变凉。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明。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小雪和大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

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

冬至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天。时至冬至,民间便开始“数九”计算寒天了,“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因为冬至这天北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因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季的真正寒天是在冬至之后,冬至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小寒,标志着寒冬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中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干支历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十二月令),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循环往复。

二十四节气正式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成书于西汉初年(前179-前121)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日影(平均时间法)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太阳黄经度数)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称为冬至。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分别为夏至和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越中国境内。北回归线代表了很多事物的分界线,是温度带(热带和北温带)的一条划分界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纬度线,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的时候,也意味着北半球到了夏至日(此时斗柄指向午位,太阳黄经达90°)。北斗、太阳等天体运行所标示的节气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交替时很多物候现象、气候类型在这条北回归线附近渐变。

廿四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中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包括热带、副热带(亚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中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高温湿润,季节转换时光照、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中纬地区(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中纬地区四季温差大,气温变化分明。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干支(摄提),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干支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其基本内容,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据文献记述,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是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太初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日影长度测定“二十四节气”,以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测定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土圭法确定的节气以黄河游域的日短至、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按太阳黄经度数(“定气法“)划分的“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日期几乎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定气法“二十四节气”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UU文学推荐阅读:我一个鬼差,你让我跟校花领证?我在终极时空当幕后黑手女尊:穿越反派刷存在感末世:我只有一台榨汁机龙王出狱,万千女神脱单了赏罚游戏开局被裁员,我觉醒神级收益系统四合院:傻兄傻弟记忆审判:那一刻,全国为他痛哭基地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种之父重生之农村致富传奇小乞丐掀翻三界重生后肆爷他嗜妻如命我在纽约开出租大叔,轻轻吻下乡知青:直接跟全家断绝关系重生后,爷爷为我暴打富豪爸爸重生黑猫,他们都叫我诡异之主末世降临,先杀圣母出狱了,大哥带我挥金如土荒野求生之体修的日常我和渣夫都重生了重回过去,传奇从摆摊卖字开始穿越游戏世界,我变成了游戏女主系统觉醒后,我看谁都不顺眼!暴雨中的最后一次对望四川憨宝岳州纪事打造神级农场,狂赚万亿资产!星火城混在RM做演员风流纨绔神医暗卫全球机甲,开局觉醒SSS级天赋S级武魂是破刀?你可曾听过魔刀民间情感故事精选被师父赶下山去祸害师姐你说他哪像魔法师我的异士界收徒之旅带着系统创家园风水鉴宝师易界乾坤荒野淘金客重生82:从上山挖宝开始致富皇上非要为我废除六宫刚满级天帝归来,就碰上重生者?变成女生后,多了个未婚妻?重生之来到五百年后的天骄红警系统,助我纵横诸天!年代:梦入神机他开了挂
UU文学搜藏榜:重生之从做个好爸爸开始人在斗罗,开局被比比东活埋皇后成长手札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掌欢完美战兵四合院:这个保卫员坏,痞,帅!梦游妈咪:谁是我爹地千树万树情话开疯狂从2000开始叫我女王(GL)赘婿之杀神回归县城青年之入世萌妻羞羞:BOSS,慢点撩!松小姐今天喝酒了吗千金大佬她slay全场小乞丐掀翻三界高武:刀镇星空故事无限我真不想当女主角都市霸道医仙人间凶狗直播:穿书炮灰反成人生赢家皇上今天掉马了吗重生七零我靠种田暴富了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退婚后我嫁给了渣男他叔头条婚约都市崛起之开启万界交易序列为零东京泡沫后的文娱时代逍遥渔场妖孽男神在花都最废女婿战神她在娱乐圈杀疯了胭尘团宠寨主种田忙开局我被系统一直坑地府微信群军少,有点喜欢你娱乐之中年危机错婚试爱病娇惹不起想支持乡村教育,却成为商业大佬逍遥明星娶夫不易[穿书]重回1981从退婚开始不凡兵王我的篮球生涯养废青梅的我,只好负起责仙履奇缘:睥睨
UU文学最新小说:六零:日穿十分钟,摆烂成首富考场搞科研,我被军方连夜带走!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飘渺星踪:地球被守护的八亿年这是你侄女!不是你老婆!末世:开局吞噬火焰就能变强,吾名炎帝我的落魄千金大小姐从桃花坞开始称霸娱乐圈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重生1987:能苟才能浪小哥鉴宝神眼传娱乐:让你写遗憾,你唱后来?归来无敌,一脚踩爆龙王重生七十年代:岁月烟火重生2000:开局网吧造AI放弃KPI后,县委书记很潇洒被圈养的人类们五十马赫白帝模型,全球网友惊了都市逆袭之狂龙傲世青春甜的要命抗战之新晋绥军重生快意人生都市传奇食路陈宇的逆袭之旅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真相的暗影我,异能雷劫,渡尽天下妖魔擎天之生来倔强获得壁虎神功后,我迈向人生巅峰天才少年医生雹泉镇黑道重生2009,财色兼收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建立超级家族,从隐居山林开始歪歪人生路仙途外卖:凡心不灭晚年病危:十二符咒鬼影接踵而至通幽师征战在异界赶海:往返八十年代养小姨子穿越首都送外卖来自深海的怪物网游之缘:豆子与莉莎别惹我老公,他爸是道门至尊魔物入侵:我创立组织反攻魔界重生不娶大肚子,养猪种地好日子癌症晚期,总裁前女友疯狂报复我斩神:以开拓之名,狩猎诸神开局五名室友,输出全靠正义之袋神话回响前世今生的缘分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