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生越来越忙了。除了练琴自学经济学,周一早上张勇提醒该去对外汉语中心当互学了。
赵海生和穆洋赶到汉语中心的时候,楼前已经三三两两站了一群人,仔细一看基本都是大二大三的中文系学生。
还没等赵海生上前打招呼,张勇和一位同系师姐出来了,宣布了一些事项,大概意思就是已经中外学生已经配好对子了,大家听到点名就一起去教室开始上课。
原来这个互学,说是互学,其实主要是给对方教汉语,这些美国来的学生,趁着暑假上一学期的课,就可以得到一个外语学分,这个学分虽然是p大给的,但是对方的大学也承认。
这些美国学生基本上是汉语零基础,所以互学的最大作用就是给对方讲作业改作业,毕竟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月底就会考试结课。
分给赵海生的是一个个头矮小的白人,个头虽然小,但是很健谈,自我介绍叫梁大卫,英文是david Lion。
“Lion就是汉语的狮子,david就是门卫,我是守门的狮子。”梁大卫举起双手做出张牙舞爪的样子。不过狮子这个汉字可就只能写一半了,使用了拼音。
第一天教汉语,所以中国学生老师的任务都一样,帮自己的学生完成作业——自我介绍。这个梁大卫的自我介绍倒也有趣,先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介绍了自己的家人,自我介绍的最后,他写道:
“我希望找到一个女朋友,女朋友应该是妈妈喜欢,爸爸不喜欢;如果爸爸喜欢,可能就会变成爸爸的女朋友。
现在我不想找女朋友,也不想我的妈妈和爸爸,我想我的狗了。”
这段文字至少有一半用的是汉语拼音,美国人学汉语,一般都是会说不会写,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来替代。
赵海生耗费了十几分钟帮着把拼音写成汉字,心里感慨这帮洋鬼子真是奢侈,为了学一门语言就跑到中国来,来之前几乎都是零基础。
教汉语的费用也有了变化,这些学生接受不了一次两个小时,那就变成一天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补助30元人民币。
刚开始听还觉得觉得占了便宜,私下听张勇说对外汉语中心收了留学生一节课10美元。官方汇率是三块七,实际上远远不止。
总而言之,也算是双赢吧。一天一节课,一次培训班下来要上20节课,含泪收下600元。对学生来说,也算一笔巨款了。
这也是赵海生穿越之后拿到的第二笔钱。之前放录像分了一笔,但不多。这次的钱也没有预付,对外汉语中心每次上完课之后就发钱,另外还没人多发了50块钱,说是请留学生吃饭的饭费。
拿到钱之后赵海生不由得感慨,中国学生一个月的补助只有50多,就这还算是补助最多的,大部分院校只有30左右的补助。国家还是要发展啊!
想到这里不由想到自己的经济考察项目还没找到办法呢。要是有办法,系统的奖励可是很让人期待啊!
结束了留学生汉语课,和穆洋汇合,两人的情况都差不多。
第二天要请留学生吃饭,赵海生提议就在学校食堂吃吧,还能省不少钱,但穆洋不答应,觉得不能太小气。
“哎,那帮洋鬼子根本不了解情况啊!”赵海生怎么劝也没办法,只好约定第二天各自带了学生集合了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