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都城内,一连数日过去,宋峰大军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并且还主动往后退了数里地重新扎营。
城墙上,守军们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奇怪,宋峰怎么还不攻城?”曹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敌营,眉头紧锁。
高诀也感到不解:“按理说,他们兵力占优,应该趁我们援军刚到,立足未稳之际发动进攻才对。”
曹浪捏了捏下巴,喃喃自语道:“等斥候打探消息回来再看看吧!”
第二日一早,就有斥候趁着天色未亮偷偷从南门进城,来到太守府立刻求见曹浪。
“启禀统领!”斥候首领单膝跪地:“敌方大军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他们的粮草被截断了!”
“噢?”曹浪猛地站起身:“还真让他办到了!”
能做这个事情的只有之前派出去的程怀亮才有机会做到。
斥候继续说道:“据我们探查,宋峰囤积在后方的一处粮仓被人烧毁,粮道也被截断。现在他们军中已经开始缺粮,士兵们怨声载道!”
“好好好!”曹浪连连点头,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虽然成功烧毁了敌军粮仓,但凭借派出去的三百骑兵只能做到这一次,并不能一直阻断地方的后续运粮队伍。
被偷袭这么一次后,他们对后续的运粮以及粮仓的看守必定会更加森严,不会再给曹浪再来一次的机会。
只要他们扛过了这段缺粮的日子,还是可以卷土重来,而现在他们就是在等后续的粮草供应送到。
而这段时间他们必然不会有其他动作,自己便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想办法应对。
现在这个情况若是再不叫援军来,后面恐怕难以守住,于是曹浪马上叫来了花木兰。
“主公!”花木兰身穿甲胄步入大殿当中。
“木兰,我命你马上快马去一趟海州!”曹浪道:“让吕将军暂时不要和海州刺史开战,让他尽快增派援军过来,越快越好!”
花木兰立刻抱拳:“遵命!”
是夜,花木兰摸黑离城,一路南下往海州方向去。
黄都城去海州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二十多日的时间,这期间足够宋峰大军等到下一轮粮食的补给送到。
也就是说这期间,很大可能会面临敌方大军的再一次攻城。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曹浪只有在城中招募临时民兵,让他们负责后勤事务,以及辅助红巾军的守城任务。
这日,曹浪骑马带队在城中巡视,来稳定民心。
这也是告诉城中百姓,自己和他们同在,不会放弃黄都城中的每一个百姓。
百姓们都是知道谁好谁坏的,自从红巾军入城之后,他们的生活明显比之前朝廷统治的时候过得好得多,众人看到曹浪后也都是夹道欢迎,纷纷高呼统领万岁。
刚刚走过一条街道,前方突然变得有些混乱,像是有人闹事。
“前面怎么回事?快去看看!”曹浪马上对着身边小将讲道。
小将纵马上前片刻后立刻返回禀报:“启禀主公,前面客栈有人喝酒闹事吗,已经打伤多人!”
听到这话,曹浪整理了一下衣服,知道该自己上场了,这又是自己赚功绩的大好时候。
骑马穿过人群,百姓们看到是曹浪纷纷主动将路让了开。
士兵们迅速将客栈门口的空地包围,将里面的人封锁了住。
“大胆贼人,竟然敢当街闹事!”几个士兵大声呵斥,兵立刻朝着闹事之人围了过去。
突然,一道白影从客栈内闪出,手中长剑如游龙般舞动,几个士兵的兵器应声而落。
\"好剑!\"曹浪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只见那白衣酒客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潇洒之气。他手持长剑,傲然立于客栈门前,丝毫不惧周围数十名士兵。
“大胆狂徒,还不束手就擒!”一名将领厉声喝道。
白衣酒客冷笑一声:“就凭你们这些酒囊饭袋,也配让我束手就擒?”
将领大怒,正要一拥而上,突然一个满身是血的中年人踉踉跄跄地从客栈里跑出来:“住手!住手!”
曹浪定睛一看,看上去像是客栈掌柜。于是连忙下马,扶住摇摇欲坠的掌柜,偷偷又增长了不少功绩:“掌柜,这是怎么回事?”
掌柜喘着粗气,指着地上几个被打伤的酒客:“统领明鉴!是这些人吃白食不给钱,还打伤了我家小二,这位白衣公子是见义勇为,替我们出头啊!”
曹浪闻言,脸色一沉:“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掌柜指着地上的酒客,“他们几个是城中有名的地痞,平日里就欺压百姓。今日又来吃白食,我不过说了几句,他们就动手打人。多亏这位公子出手相助,否则我这把老骨头怕是...”
曹浪转头看向那几个地痞,只见他们虽然被打得鼻青脸肿,但眼神闪烁,显然心中有鬼。
“来人!”曹浪厉声喝道,“把这几个人给我拿下,送到衙门去审问!”
士兵们立刻上前,将那几个地痞五花大绑带走。
曹浪又转向白衣酒客,抱拳道:“这位少侠,方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白衣酒客收起长剑,淡淡道:“无妨。在下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已。”
曹浪仔细打量着他,只见此人虽然衣着朴素,但气度不凡,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侠气,心中一动,问道:“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白衣酒客微微一笑:“在下李白,字太白!”
“噢!”听到这个名字,曹浪眸瞬间闪烁,终于看到了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了。
现在的李白二十多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看上去一表人才,侠气凌然,像是武侠小说里面的剑侠一样。
“少侠武艺非凡,又行侠仗义!”曹浪笑道:“现在我军正是缺人之际,不知道少侠可以可否愿意来我军中任职?”
曹浪知道李白这人傲气得很,就算是自己召唤来到,也不一定会主动来投靠,还不如自己直接抛出橄榄枝要好。
可是李白听后却是摇头:“我看就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