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和阿美夫妇在好心人李老板的帮助下,把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的两个孩子妥善的安顿好后。阿达和阿莓夫妇离开农家小院来到这座繁华又冰冷的b城市里,阿莓和丈夫阿达租住在城郊一处狭小昏暗的公寓中,生活像被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紧紧束缚。阿达在一家小工厂三班倒,微薄薪水被各项生活开销迅速吞噬,阿莓则守着街边一个寒酸的小裁缝摊,每日从早到晚与针线绸缎为伴,可即便如此,债务依旧如山压顶。
他们的债务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家瞬间坠入深渊,信用卡透支、亲友借款,数字一天天膨胀,催债电话频繁得如同夺命追魂铃,把日子搅得支离破碎。
转机出现在一个阴霾密布的午后,阿莓在裁缝摊正为一件礼服裙摆的褶皱发愁,一位穿着考究、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路过,停在摊前,目光被她手中精致的针法吸引。交谈几句后,阿莓得知他就是本地知名企业的戴老板,做服装外贸生意,对阿莓手艺啧啧称赞之余,还留下名片,说或许有合作机会。
起初,阿莓没抱多大希望,直至一周后接到戴老板秘书来电,邀请她去公司试样衣制作。走进那敞亮气派、满是忙碌身影与时尚布料的办公区,阿莓紧张又激动。李老板拿出几款设计稿,复杂且独具匠心,眼神温和又期许:“阿莓,我看你手艺扎实,想请你帮忙打样,若成品出色,后续订单不会少,价格从优。”阿莓忙不迭点头,双手紧紧攥着稿纸,似攥住了救命稻草。
此后,阿莓没日没夜钻研版型、挑选面料、飞针走线,丈夫阿达下班也赶来帮忙剪线头、熨烫,小屋里满是布料摩挲声与熨斗蒸汽声。当第一批样衣呈到戴老板面前,那满意的颔首瞬间驱散阿莓多日疲惫,“太漂亮了,完全契合设计!正式订单这就安排,工期不赶,保证质量就好。”
有了稳定订单,收入渐涨,虽债务仍巨,但每月还款不再让他们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阿达工作时也有了劲头,凭借勤恳努力被工厂主管赏识,调去技术岗,薪水提升还能学新技术;阿莓的裁缝摊因与戴老板公司合作声名在外,有散客慕名而来定制高端服饰,额外增收不少。
职场并非一帆风顺,戴老板公司遭竞争对手恶意抹黑,外贸订单骤减,阿莓这批订单也面临延迟付款风险。公司内部有人猜忌阿莓手艺是否真达标,流言蜚语飘进她耳中,委屈与焦虑啃噬内心。但阿达紧握住她手,目光坚定:“咱凭良心做事,手艺经得住考验,困难是暂时的,挺过去!”
他们主动找戴老板,提出优化工艺、降低成本助公司渡难关,还利用业余时间跑市场找新客源、拓展销售渠道。人心换人心,风波渐息,公司重回正轨,阿莓夫妇也因忠诚与担当,在戴老板不遗余力地扶持与帮助之下,他终于彻底摆脱了那片长久以来笼罩着自己的阴霾。经过一番努力和奔波,成功地租下了一间虽然不大却充满希望的小店面。就这样,一个微型的服装工坊应运而生。
回想起往昔那段艰难岁月,安稳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仿佛是天边那颗遥不可及的星辰,只能远远地仰望、憧憬。然而如今,这看似难以企及的梦想竟然真真切切地成为了现实,就如同手中紧握着的珍宝一般珍贵而实在。
站在这个小小的起点之上,他们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前方的道路蜿蜒曲折,一眼望去似乎看不到尽头,或许依旧会充满了数不清的坎坷和令人畏惧的荆棘。然而,那一份对于美好生活的炽热而又执着的追求,宛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在他们心中从未熄灭过。这份强烈的渴望,成为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与此同时,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的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如同牢固的基石,支撑着他们在风雨交加的路途上稳步前行。无论是面对狂风骤雨还是艰难险阻,他们始终紧紧相依,携手共进。因为他们深知,只有依靠对方的力量,才能够跨越重重障碍,抵达那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彼岸。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勇气、毅力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坚信美好的未来必然会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就像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正缓缓展开,每一步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每一个脚印都代表着他们不懈努力的痕迹。
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未知的挑战,勇敢地踏出每一步,去开辟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或许崎岖不平,但沿途必定会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这个旅程也许漫长艰辛,但最终必将铸就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篇章!在这漫漫征途中,希望的曙光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夫妻俩卯足了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希望日子越过越好。能够多还一点债务。
“阿莓,这催债的电话又打来了,咱不能再拖下去啦。”阿达皱着眉头,把手机扔到柜台上,重重叹了口气。阿莓正整理着货架上的衣料,闻声抬起头,眼神里虽有慌乱,却透着股执拗劲儿:“怕啥,咱有手有脚,只要肯吃苦,总能把这窟窿补上。”
决心既定,夫妻二人开始盘算着拓展生意。阿达每天天不亮就蹬着那辆半旧三轮去批发市场,和商贩们争分夺秒抢最新价格最合适的货,现在为了多挣利润,开始琢磨小众但需求旺的物件。像那种复古风的搪瓷杯,图案带着怀旧色彩,成本不高,他看准了附近写字楼里年轻群体追求复古潮流,进了一批,精心摆在店门口显眼处。
阿莓也没闲着,她把店铺后面狭小储物间收拾出来,摆上桌椅,支起个简易“社区小茶馆”。煮上几壶廉价却香郁的花茶、绿茶,配上自己烤的小饼干、蒸的红薯,定价亲民,专供那些逛累了的老街坊、带娃主妇歇歇脚。起初人不多,阿莓就挨家挨户上门送自制的茶点小样,拉着家常介绍自家小店新服务,一来二去,这小茶馆竟也有了固定客源,每天下午都热热闹闹,顺带把店里商品销量也带起来了。
可生活的波折从不手软。供应商那边突然涨了价,说是原材料稀缺,囤货成本高。阿达看着新进货单,心像被泼了盆冷水,愁得在店里来回踱步:“这一涨,咱利润又薄了,可货不能断啊。”阿莓咬咬牙,翻着账本说:“咱找别的渠道试试,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再把茶馆收费调整下,推出套餐,多销薄利嘛。”
两人四处打听,跑遍周边城镇,终于寻到个稍远但价格公道的小供应商,虽运输麻烦些,可成本稳住了。茶馆这边,阿莓设计“茶饮 ” + 服装日用品试用装套餐,买套餐还能积印花换小礼品,引得众人纷纷尝鲜,收入慢慢回升。
债务如山,每还一笔只是挪走一颗小石子,但阿达夫妻没放弃。恰逢社区电商兴起,阿达报名参加培训,熬夜学运营、做美工,把店铺搬到线上,推出送货上门,哪怕只挣几块配送费,积少成多。阿莓跟着社区志愿者学手工编织,做些精致的杯垫、挂篮,挂在店里、线上店售卖,独具匠心的小物件颇受顾客喜爱。
日子在忙碌中飞梭,催债电话从频繁变得偶尔,银行账户里还款数字渐渐变大。某个黄昏,夫妻二人关了店门,并肩坐在门口台阶上,看着天边被夕阳染透的云霞,阿达握紧阿莓的手,粗粝掌心满是力量:“莓啊,最难的时候咱都扛过来了,往后,日子肯定像这晚霞,越来越亮堂。”阿莓靠在他肩头,浅笑点头,余晖洒在身上,勾勒出他们疲惫却坚毅的轮廓,那是逐光者最美的姿态,未来的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