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旭这小子确实给力,经过秦家吃穿不愁后那个子也是嗖嗖的长。
跟在秦朗身后那也是健步如飞。
一行四人来到了贡院外,这会试就在这贡院进行,为期还是三天。
经义策论诗赋,验明正身,秦朗背着书篓进了贡院。
是否一飞冲天,就全看这会试和殿试了。
筹备了这么久,有枣没枣的那也得打上三竿子。
不过秦朗对自己倒是信心满满,迎着破晓的初阳,他在自己的号舍前站定。
翻修过的贡院确实不错,没有臭号,贡舍高大宽敞。
秦朗在贡舍内先是把笔墨纸砚一一排齐,然后,他吃饭了......
鸡汤还温热,此刻不喝当是暴殄天物,必须得趁热喝才是对美食的尊敬。
当然还有一层深意,上次的鸡汤可都被自己那便宜岳父给喝的干净。
这次自己不把握住机会,怕是还没有进自己肚子的可能。
反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这奇葩的操作倒是没引起多少人注意。
无非是这扑鼻的香气让人为之侧目,反正还没开考,大家扭头歪脑也无人制止。
秦朗看这会试的考生少见年轻人,多数都是壮年,乃至老年。
所以大宋举人这身份的,含金量那可真不一般。
像他这么小的人更是一个没有,十三的举人,虽然略微微有水分,可也当得一绝了。
也怪不得赵恒对他的重视,这可不单单是独子的重视。
作为原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雄主,赵恒落得签下澶渊之盟的结果。
他就不想一雪前耻吗?
自己已然暮年,怕是不行了,可只要儿子争气,这偌大的中国只要微微发展,还弄不死这些蛮夷?
喝完汤浑身熨帖,鸣锣声响,会试开考了。
高台上的孙启智刚站稳,就在四下搜寻秦朗的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着秦朗面前空空如也的瓦罐,孙启智没好气别开了头。
这小子学聪明了,上来就把芷兰给他准备的鸡汤给喝了,让孙启智微微为之气结。
这小子是防着我啊,我是那种人吗?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人,你要的瓷碗。”一个衙役殷勤声音打断了孙启智的闷气。
只见这衙役一手拿着一个小碗,另一个手上还拎着这葱花和芫荽。
“不用了,拿下去吧。”孙启智索然摆手。
汤都被喝完了,拿碗顶个屁用。
秦朗是懂孙启智的。
所以现在的孙启智看他更加不顺眼了。
不提满心碎碎念的孙启智,秦朗这拿到了会试的题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确认,
“我特喵不是在做梦吧?”他拿起题目反复确认。
‘论《春秋》大义与治国之道’
这可不就是王震霆给他猜的题嘛,一个字不差。
这我要说巧合好像都没人信,可这真就是巧合。
老天爷赏饭吃,感谢老天爷。
秦朗感动的想哭,当年高考要是考的全会,那高低也得弄个清华北大上上。
可能花光了上辈子攒的所有运气吧,现在日子过的就是挺顺溜的。
这明摆着的考题只用往上誊写标准答案就行。
也就王震霆不在他身边,不然他高低得抱着他外祖父亲一个。
孙启智照例下来游场,看到秦朗又是连草稿都不打,蹙起眉头。
这小子是真不把科举当回事啊,之前就直接开莽。
虽然文采确实不错,但是如果打磨一下腹稿,那做出来的就更是锦绣文章。
他重重的咳嗽了两下,想提醒下自己的便宜女婿。
可秦朗现在正在用强大的记忆力答题呢,哪有心思搭理一旁人的动静。
脑袋都干冒烟了有没有。
‘《春秋》者,鲁史之名,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微言大义,垂训后世。
吾宋承五代之乱,以文治国,重法度而轻刑罚,尊儒术而崇礼教。
观《春秋》之义,尊王攘夷,内修政事,外睦邻邦,此正我朝治国之要义。
故我朝当以《春秋》大义为鉴,内则整肃纲纪,外则和睦四夷,方能长治久安...’
这标准答案是王震霆加秦思妙,还有自己精心回答并修改的。
紧扣典故,绝对亮眼。
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几百字的文章跃然于纸上。
回答完毕,秦朗都开始隐隐期待起下一道题了,是不是还是王震霆猜测的题。
融化的雪水滴滴落下,秦朗把考卷阴干,放入牛皮袋。
到了他最熟悉的环境,吾去会周公去也。
直把巡考回来见此情景的孙启智气的够呛。
没办法,他这死样子女儿还爱死爱活的,家门不幸,家门不幸。
索性不看这让人来气的臭小子了。
吃午饭,吃完饭,秦朗甚至有时间站了会桩。
别人都在奋笔疾书,草稿纸上满满当当时,他在睡觉,别人在誊写时,他还在睡觉。
临近下午,忽然又是一声锣响,衙役又开始发卷了,这下把三天要考的卷子都印发下来。
秦朗终于不无聊了,他揉了揉自己睡的发紧的脸颊,打开了策略题。
‘论我朝边疆防御之策,及与周边民族之和战之道。’
是了,一模一样,秦朗强忍心中的激动,这策论一做完就只剩下一门诗赋,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
‘我大宋腹地辽阔,知礼守节,当以和为贵,以战为辅。
和者,通商互市,以安边境;战者,加强边防,以御外侮。
同时,当选拔勇将,训练精兵,以备不时之需。
革者当摒弃杂念,提高武人待遇,令将士们晓大义,敢冲锋,获得自己应有的礼遇。
文能兴国,武能安邦,缺一不可,我大宋时至今日,已然成为跛脚巨人。
空有繁华而无守护的实力,如砧板上的牛羊肉,任人宰割。
扭转此等局面,非武人不可行,非强大军备不可扭转...’
他的卷子写的很直白,一个文人考试大书特书提高武人地位。
是的他又没有按照王震霆和秦思妙给他的标准答案去写,反而写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想说的。
因为他不止一次看到府军将士因为上下克扣,只能变着法的从百姓身上找补。
一次两次还行,时间久了之后,那些将士就真的成了欺压良善的恶兵。
可他们明明是护家保国的利器,反而因为没人把他们当回事,变成了欺压内部的最大势力。
可一旦稍稍有人把他们放在心上,简单的奖赏就能让他们有质的蜕变。
这其中的缘由不由得秦朗不去深思。
所以他不吐不快,明明实力恐怖的吓人的宋朝,怎么就弱的跟狗一样。
打仗的打的啥,不就是经济嘛。
大宋的经济可谓冠绝历朝,可最终亡国确实让人深思。
有着精锐的甲胄,怎么就打不了胜仗。
还老是发生数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悲剧。
大宋的结局不该是这样的。
秦朗只想通过自己的试卷微微的发一分力,不多,引起一点点波澜就行。
当然斟词酌句还是很考究了,没有出现太过过激的字眼。
他首先得保证自己能过了会试,直接言辞锋利,说不得直接就被pass了。
那也得不偿失。
这是他科举以来写的最认真的一次,回头一看一条条一列列的竟然高达千余字。
其中不少是结合古今的练兵心得。
以后拿来直接当训练教材用都绰绰有余。
阴干考卷,最后一个是诗赋。
“以‘月’为题,赋诗一首,要求意境高远,用词雅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秦朗还真自创了一首诗。
明月挂天涯,清辉照万家。
秋风吹落叶,寒露湿桂花。
远望思乡客,长吟咏夜华。
愿得团圆日,共赏此轮霞。
不错不错,志得意满,封笔,封卷,吃饭练功睡觉。
后续的两天他的卷子再没打开过一次,直到收卷的锣鼓声响。
秦朗的这般操作令人生气的不单单是孙启智,左谦才是真麻了。
他还夸下海口盯死秦朗呢,这小子不是吃就是睡,不然就站桩,这出去贡院怎么给王爷汇报?
汇报他吃吃睡睡练练功?
会试的考卷要改的很快,因为官家还在等着给考过的贡士们进行殿试。
这才是科举的最后一步,角逐状元的决赛圈。
不仅官家等着,这些学子们也是翘首以盼,鱼跃龙门在此一遭。
“十取一,今朝恩科,会试930人,取93人得中,40人甲榜,56人乙榜,诸位,同心戮力。”
孙启智在考卷面前站定嘱托道,换回副考齐齐行礼。
他挑选的副考都是干材,阅卷也是神速。
笔迹不好,拙落。语义不顺,拙落。文章犯忌讳,拙落。
小山堆一般的卷子在慢慢变小。
整整两天都在高强度阅卷,时不时的一份佳作被拿上来,交由孙启智进行排名。
“嘶,这策论...”兵部主事张琪论拿着一个试卷倒吸一口凉气。
“怎滴,张兄又发现甚佳作了?”边上一副考饶有兴致的凑了过来,想一探究竟。
“唔,不好说,不好说,李兄你看看这篇文章写的。”张琪论把卷子交由边上的副考李明达。
李明达接过文章,只粗粗看了几眼,也是如同张琪论那般倒吸一口凉气。
“此子是真敢说啊,这卷子,要不直接拙了吧?”李明达小声道。
“要说拙落好似也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这文章没有明显的忌讳,只是说话太过直白。”张琪论纠结的道。
这文章要从一个务实的角度看,那绝对没什么毛病。
关键是身份和视角。
他一个文人变着法想让武人提高地位。
那不就是在挖自己墙角嘛。
哪有此等道理。
“要不让大人看看,或许他有新想法呢?”李明达建议道。
横竖他二人是没招了,不如把问题丢出去,让孙启智头疼去。
“妙哉,大人博闻强记,肯定比吾等见解深。”说着张琪论就拿着试卷来到了孙启智身边。
“怎滴?又是佳作?”孙启智放下手中的诗赋,他喜欢诗赋,虽然他这人比较务实。
诗赋一词最流于表面,可是务实归务实,欣赏归欣赏,他从来分的清楚。
就像爱好和工作一般。
“倒也不是,是一篇文章,我和李大人都拿不定主意,想让主考大人你帮忙掌掌眼。”
张琪论把试卷往孙启智面前一摊说道。
“什么文章如此神秘,我倒要看看。”孙启智拿起来刚看几句,脸上就充满了谨慎。
这文章且先放一旁,这笔迹可不就是那夯货的嘛。
也就他的字能让人记忆犹新。
“怎样?孙大人。”张琪论脸上带着莫名的神彩。
他作为文人天然是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可作为他发现的这篇文章,又不想它被埋没。
很矛盾的心理,让他纠结的不行。
不管从孙启智嘴里说出取中,亦或是拙落都会让他难以接受。
“这文章,本官也无法判断它的优劣,我面见陛下交由他圣裁。”孙启智犹豫了一下说道。
“您要为这篇文章开贡院?”张琪论惊讶道。
这贡院可不是好开的,在未撕名誊写名次前,谁主张开贡院可都得负起舞弊风险的责任。
“嗯,开!传我令,一刻后开贡门,本官要入宫面圣,汝等当好自为之,切莫自误。”
孙启智满脸正色的说道。
官家拿出数十年前的考题,那时的他是多么精明强干,富有精神活力。
这文章若是那时候出现,想必官家会毫不犹豫的选中。
可是岁月蹉跎,士阶层愈发庞大之时,这文章很大可能在初选就被pass,根本到不了官家眼前。
秦朗赌上了自己科举考试的名次,而孙启智赌上的是自己的人头。
若因为自己开贡院有舞弊事件发生,那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就宣告结束了。
闹不好自己的脑袋都得换换地方。
可是这么实用的一篇文章,若真埋没,让他又于心何忍。
即便这人不是他的便宜女婿,孙启智也应该会做相同的选择。
命令一下达,整个贡院都动了起来,所有卷子统一收缴。
阅卷人员统一在衙役的看管下,集中在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