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豆腐,也不是价钱。”
林向安一脸懵逼,不是这俩原因,还有啥?
“那是为啥?”
“是他要的太多了。我一合计,这虽然是个大订单,利润本来就少了,还给他额外的好处费,咱们忙前忙后,压根比不上自己卖赚钱,合着白干。”
“本来就赚个辛苦钱,结果还被压的这么低,我想想算了。正好他东家不同意,于是就黄了!”
原本王四顺想着有点赚头,咱也忍忍,但还没开始就暗示好处,那以后搞不好就被卡单。
再说现在人手有限,要是接他单,还得增加人手,也是一笔开销。
总之得不偿失。
“爹,这单没成反而是咱们的幸事,不然得被人拿捏,咱家店虽小,但也是有原则的。”
林向安听完直呼这掌柜的手真黑,和这种人合伙,得看他脸色。
事多钱少,谁爱做谁去做!
“东边不亮西边亮,搞不好其他地方就来大单了,爹,您就放宽心!不和我们合作,那绝对是他们家的损失!爹,您别难过了!”
拍了拍老爹的后背,以示鼓励。
“这七天,我看了一下,咱家的生意其实挺稳定的。每天差不多消耗150斤黄豆,比刚开业销量少点,但剔除所有成本,一天至少能赚1两银子,这也比之前翻倍了。”
说实话,很少有人跑大老远来买豆腐,除了顺便路过来买,多是区域性的人习惯来购买。
“豆腐暂时这样,咱们可以增加吃食,娘不是把卤干研制出来了吗?咱们就拿来店里弄,除了晒的卤干,咱也自己卖现炖的卤豆干、卤豆皮、卤鸡蛋,那个香味能够扩散的快,能勾人上门,就现卖,先打出一点市场。”
王四顺点点头,赞同道。
“这七天算下来,虽然豆腐卖的多,但真正利润高的还是豆花,也就是吃食生意。这方面可以让你娘研究,你奶拿手做包子,这样慢慢就丰富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父子俩一拍即合,王四顺情绪瞬间高涨,又充满了斗志。
又过了几天,夜里,林向安正在和林秋兰整理店铺的账目。
王四顺就从外面进来,母子俩都没有抬头。
精神抖擞地倒了一杯水,一口喝完,然后轻咳一声,王四顺这才开口说道。
“你们停一停,我有事宣布!”
林向安头都没抬,继续写账,敷衍地应了一句,“嗯,说吧!”
林秋兰本来在数钱,结果被王四顺突然打断,哀怨地抬起头,一脸嫌弃。
“我数了半天,结果又得重数。去去去,哪凉快哪待着去!”
心情太好,压根没在意母子俩的不耐烦的,王四顺还乐呵呵地说道。
“你们停停,我真的有大事宣布,咱家终于接到大单了!”
林向安没给老爹留面子,毫不留情地打击道,“不是已经黄了吗?”
“就是,咱就做做小单子,安心做吃食,你也别天天惦记大单子了!”
林秋兰也摆摆手,自从上次大单泡汤之后,她就一门心思在吃食上,准备从这个方面入手,增加铺子里的收入。
“哎呀,不是那家!是另外的一家,不对,是两家!我这次是谈下来了,才来跟你们说的。你知道是谁来定的吗?”
王四顺一脸神秘,故意卖关子,想让母子俩把目光看过来。
果然奏效了,林向安和林秋兰终于停下手中的活,两人惊喜地望着他。
“是隔壁孙管家来定的,说是给镖局定的,每十天送100斤豆腐,还要50斤卤豆干!我纳闷咱家卤豆干还没开始卖呢,他从哪里知道的?”
说来也巧了,前天林秋兰卤豆干,香气四溢。
这段时间林向安经常在铺子待到天黑才回来,正好那天赵泽跑过来找他玩。
结果就跟着一起吃,还给他带回去了一点。
林秋兰笑着说道,“那天出锅,正好赵泽在家里玩,就尝了一点。后来让他带了些给家里人尝尝,估计就知道了。”
之前赵泽还幽怨地看着林向安,说他太忙,都不给他辅导了,他当时心里还嫌弃这孩子烦人,没想到转头人家就给家里提供大单了!
说实话,和赵泽交好时,不是没想到这层关系,但想想也有其他市场,没必要开口让人帮忙。
他虽然帮助赵泽,但也没想利用索要回报。
只是希望,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去求人帮助,多个选择退路就好。
孙伯不会无缘无故的来订豆腐,肯定是经过李夫人首肯的。
李夫人自然是看在自己儿子面子上来订的。
“这单能谈成,肯定是沾了咱儿子的光,而且孙管家也没压价格,直接给了我定金!”
卤干的价格都还定,结果孙伯就直接下了单,人家这是信任不会乱喊价!
王四顺明白这都是看在儿子的面子,才这样的。
“爹,你就按照给酒楼的价格给孙伯吧!卤豆干的价格要贵一点,散卖就5文钱一斤,量大就4文一斤,家里做的乳豆腐,每次您就送一小坛。”
卤豆干除了卤好外,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干,如果想味道更好,还可以再卤一次,然后再晒,这样更入味和嚼劲,也方便存放。
巴掌大小的坛子,是专门找烧窑的人订的一批,大概能放一斤多豆腐乳。
豆腐乳做起来时间要长一些,至少得密封一个月,而且时间越长越香。
家里做的多是白色的豆腐乳,需要放酒腌制,会有淡淡的酒香,口感细腻柔软。
后面林向安建议他娘也放一些辣椒粉,这才有两种豆腐乳。
他娘出了月子后才开始弄的,第一批都还没有好呢。
“娘,现在天气好,您就多卤一些,正好太阳大,晒半天就好了。”
既然已经下了订单,那么就得安排上了。
“爹,不是说两单,还有一单呢?”
诶,儿子太优秀,压根就不用他来计划,啥事都给规划的妥妥贴贴。
“是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说是做纺织的,咱们镇上的布都是他家做的,他那边订购每月送四次,一次要200斤豆腐,而且也很好说话,也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
人家主动找过来的,就询问了一下价格,价格都没还,就爽快定下来了,说是每月一结,而且提前付了一个月的账,出手就是干脆。
顺利的王四顺觉得像是在做梦,实在是没遇到过这么这么好的买家!
听到做纺织,林向安深思片刻,问道,“那大户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