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 章 转正提副科
因为有了功劳在身,再加上领导欣赏,李晓峰的转正问题也顺理成章地提上了日程。
最近这段时间,李晓峰在武岳市官场可谓是崭露头角,他在黑车案件以及老城区改造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吸引着众多领导的目光。
这不,李晓峰已经被刘世玉叫到了办公室。刘世玉作为市府办的大总管,在李晓峰的三等功一出来时,就已经开始暗自琢磨李晓峰升职的事情了。
毕竟在官场是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地方,刘世玉也算是提前投资李晓峰。再说了,李晓峰现在担任副市长秘书这一重要职位,按照惯例,也理应给到副科级别的待遇。
之前是因为李晓峰刚入职,处于考察期,而如今他立下功劳,提前转正也就显得水到渠成。刘世玉在市府办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于这些官场规则,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这不,趁着李晓峰没有去施工现场,刘世玉将李晓峰叫了过来。
李晓峰对于刘世玉还是很尊重的,走进办公室,恭敬地向刘世玉打招呼:“王主任,您找我?”刘世玉笑着点点头,示意李晓峰坐下,然后开始询问李晓峰一些政治和思想方面的问题。
刘世玉的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深意满满,他从一些党的政策方针,到李晓峰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理解,一一进行了询问。
李晓峰记忆力好,基础也很扎实,刘世玉的问题他都能从容地给出答案。
在谈话的最后,刘世玉更是隐晦地提醒李晓峰提前准备好履历资料。李晓峰也是心领神会,这是刘世玉在暗示自己,自己应该快要转正了,这次谈话实际上就相当于自己的转正谈话了。
跟李晓峰交谈完,刘世玉又叫来了高思琪。说起来,李晓峰现在还是高思琪手底下的兵,在转正这件事情上,高思琪的意见自然也很重要。
高思琪来到办公室,刘世玉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知了她。听到主任的意思,高思琪几乎没有犹豫,便表示了赞同。虽然她和李晓峰接触不多,但单从李晓峰参与的那一两件事情中,就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高思琪也不禁生出一丝小小的感慨,这或许就是命吧!李晓峰才入职短短四个月,就已经要正式转副科了,而自己当年可是在岗位上硬生生熬了三年,才好不容易走上这个位置。想到这里,她又联想到自己科室里还有个快五十岁的家伙,至今还只是四级主任科员。
第二天,刘世玉就将李晓峰的转正申请交了上去。市府秘书长桑启看到这份申请,心里明白这是常市长的秘书,而且李晓峰此次也只是转正,至于转正后直接定副科级,这也是武岳市政府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制定的政策。桑启深知其中的门道,也清楚李晓峰确实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立下了功劳,所以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在申请上签上了“同意”二字。
最后,这份申请递交到了市长裴智慧的手里。裴智慧看着手中的申请文件,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虽然现在常春建很明显有倒向马洪涛的趋势,但他也不能把常春建得罪死。
毕竟为了提高全市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刚刚在会议上对李晓峰进行了表彰,现在要是连个转正申请都不给通过,这在众人眼中算什么样子?这不仅会让李晓峰寒心,也会影响到其他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权衡利弊之后,裴智慧最终还是在申请上给予了通过。
领导审批结束,接下来就进入了走流程的阶段。第一项便是组织部的考察。说起来也真是缘分,这次负责考察李晓峰的,还是组织部公务员管理科的科长刘强。
刘强得知考察对象是李晓峰时,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并亲自找上了李晓峰。四个月前,正是他将李晓峰送到市府办,没想到仅仅四个月后,自己又要送他转正高升。
刘强常年在组织部工作,整天跟人事调动打交道,像李晓峰这样升职如此之快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要知道,马上李晓峰就要成为武岳市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了。
两人本就认识,再加上李晓峰作为一个新人,考察的内容相对来说也不是特别繁杂。
刘强见到李晓峰后,也是非常热情,“晓峰啊,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你这进步速度可真让我这个老家伙刮目相看啊!”
李晓峰知道越到这时候越是谦逊,“刘科长,都是领导们的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两人聊了几句题外话,随后,刘强按照考察流程,先是看了下李晓峰的工作总结,这份总结记录了李晓峰在入职以来参与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老城区改造项目中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发现问题到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他的认真负责和能力。
刘强看完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和李晓峰聊了聊对工作的看法。李晓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谈对城市改造项目的见解,以及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
至于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方面,李晓峰的党员身份就是最好的证明。李晓峰自入党以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刘强对李晓峰的资料也有所了解,所以在这方面并没有过多询问。
刘强询问完李晓峰后,又按照流程对李晓峰所在综合科的同事进行了谈话。这时候,李晓峰要晋升的消息才正式在市府办传了出来。在市府办这个圈子里,只要不是傻子,没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得罪人。毕竟李晓峰现在是常市长的秘书,而且裴市长都已经审批通过了,谁敢提出反对意见呢?
虽然李晓峰转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例行公事还是必不可少的。李晓峰态度非常端正,开始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包括个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等。李晓峰知道,这些材料将会放入自己的档案,伴随自己的整个官场生涯,所以在不偏离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他尽可能详细且精彩地进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