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念英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还行。
所以,她去拜访了崔老师,请她抽空给自己上几节课。“我白天得干活,晚上来找你,每天上一个小时就行,我怕贪多嚼不烂。我就想学会一些基础知识,学会查字典,以后能自学就行。”
崔胜英笑道:“你怎么想起来学查字典了?”
“这不是遇到困难了吗?买了书,看不懂。我让聪聪爸教我,他不肯。一会让我报名上小学,一会又让我请个老师教。还让我别忘了给钱。崔老师,两个小时一块钱,行吗?你要是觉得低,我再涨点。”
崔胜英笑着摆手:“不用给钱。学查字典很简单的,我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你教会。”
“真的吗?”
“真的。”
“那许新安说的很难一样。”
“那是他不会教。”
邓念英一琢磨,“一是不会教,二是没耐心教。但钱我得给你,聪聪爸愿意出这笔钱。就当给琳琳买糖吃了。”
崔胜英看了看自己的女儿崔琳琳,便点了点头。
教大人,自然跟教小孩不一样,崔老师了解了一下邓念英的实际需求,让她把她正在看的书带了过来,一边教她最基本的拼音,一边陪她一起看书。
崔老师看到她在看的书,心里还是挺惊讶的,“你还学这个呢?”
“没办法,家里东西老坏,我觉得要是坏一次修一次,维修费就够买个新的了。所以我决定自己修。”
崔老师:“……”
住在旁边的李雁老师也来凑热闹,她跟邓念英说:“把坏了的电器拿过来,我会修一点。”
邓念英让许新安开着三轮摩托给她送了过来,坏了的电视机、电风扇和收音机就留在了李雁老师这儿,许明明和许聪聪放了学回家吃完晚饭就跟着邓念英一起过来学习修理电器。
许新安也想来,但是他得在家干活,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邓念英白天在家干活,晚上去学习,他得留在家里把玉米、花生之类的处理了。
他觉得这个学习的时间点没选好,应该选农闲的时候嘛。
但是问题不大,能解决。
为了省点事,他招募了“童工”。每人两毛钱,招来一群小孩,吃完晚饭过来开干,一直干到回去睡觉。活很简单,就是扒玉米皮、摘花生之类的,小朋友都会干。
两毛钱对很多小朋友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不愁招不到人。有的孩子连自己家活都不干了,跑来挣他这两毛钱。毕竟给自家干活是免费的,给他干活有钱拿。
等到邓念英晚上回来,当天运回家的玉米就全都收拾好了。这群小朋友连院子都给打扫的干干净净。
邓念英也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失落,没了她地球还真的照样转。
想来想去,还是高兴多一点。
邓念英是个脑子聪明的,她很快就学了不少字,也学会了查字典,还跟着李雁老师学会了修电器。
从9月一直学到过年,崔老师一共收了她50块钱。李雁老师一分也不收。她说自己闲着也是闲着,
邓念英跟许新安商量:“我得请李雁老师和崔老师吃顿饭。”
“请呗。你杀只鸡,集上买条鱼,买点肉,买几样熟肴,怎么也得凑上八个菜,少了不好看。”
邓念英凑了十个菜。
在学校放了寒假,李雁老师回家过年之前,请她和崔老师一起吃了饭,崔老师的女儿崔琳琳也来了。
邓念英给她做了盘拔丝山药。
崔老师惊讶道:“这菜你都能做啊,太麻烦了。”
邓念英说:“麻烦啥呀,聪聪爱吃,有时候得闲了就给她做。一开始熬糖熬不好,掌握不好火候,有时候熬糊了,有时候不拉丝,做的次数多了,我闭上眼都能熬好。别说我了,我们家亲戚都会做。有时候聪聪去走亲戚,不知道该做什么给她吃,就给她做这个。只要有了这道菜,聪聪这关就算过了。”
崔老师:“……她这算是又好伺候又难伺候。”
邓念英笑哈哈的,“她就这德行。走亲戚还自己点菜,让她爸给惯的。不过普通亲戚她不去,就去最亲的几家,可着自己人祸害。”
许新安跟她们打完招呼,闲聊了几句,就把空间交给了她们,自己骑着自行车出去溜达了。都是女客,他不好上桌。
他今年也没闲着。夏天的时候他在外面转悠,淘换了一台二手淀粉机,今年家里的地瓜都没有擦成地瓜干,全都被他做成了淀粉卖了,收入比直接卖湿地瓜和地瓜干都要多不少。
他想着明年不直接卖淀粉了,改卖地瓜粉条,他得到处转悠着看看行市。
☆
许明明这三个八五崽的成绩都不错,全都在班级前十名,许明明最好,考了个第三,许倩倩第四,许勇第七,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家长们也挺高兴。
这三个小孩平时表现也不错,上课认真听,回家就写作业,不像许聪聪刚上学的时候那么不着调。有许聪聪这个反面教材在前,家长们看他们仨简直不要太顺眼。
两个孩子都优秀,许新安走路都要带风了。
今年过年,他特意买了两箱花炮,年三十晚上放的嘭嘭响。而且他还有点策略,先放了两个吸引人,停了一会,把该吸引的注意都吸引到了,才接着放。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知道他在显摆。
但是他今年就只能在自己家显摆,亲戚家就先不提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亲戚家的孩子,今年都不太好。
李宝庆第二次高考失利,决定再复读一年,再考一次,考不上就算了。
他大姐的儿子、他的大外甥张卫星更是直接辍学了。不是家长不让上,而是孩子坚决不上了。
这孩子91年初中毕业,没考上中专,也没考上重点高中,他不想去十三中,又不想复读,还眼馋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决定辍学做生意。
他知道个屁的生意!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
他大姐和大姐夫苦口婆心的劝了又劝,这孩子一句也听不进去。就是梗着脖子说“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干什么都能挣钱”,也不知道是被谁误导了。
大姐夫急的满嘴长泡,跑来喊他这个做舅舅的去劝。
娘亲舅大,他们这儿的习俗,在做重大决策之前,确实会征求舅舅的意见。
他当时也很生气,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跟孩子讲,没想到这个孩子平时看着老老实实文文静静的,竟然是个油盐不进的犟种。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一点用没有。谁都拿他没办法。
那就辍学吧。
在家里干了半年农活了,打算过完年出去打工,先见见世面。
许新梅气得直抹眼泪。许新安跟她说:“你让他出去闯一闯,在外面吃了苦就知道回来了。到时候再插班去上学也可以的。”
许新梅问他:“可以吗?”
“可以。你花点钱,插个班算什么呀?”
这样,他大姐才安心了。
其实许新安觉得,这孩子应该是觉得自己考学无望,干脆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大概在他看来,主动辍学比屡考不中要体面点。也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