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没有追兵,刘润的体力也快耗尽。
他放缓脚步,低头瞅瞅王振华穿的草鞋。
“猎人同志,穿草鞋打猎不方便,我给你一双皮鞋,从猪钱里扣。”
身为皮鞋厂的厂长,他不喜欢看别人的衣服,喜欢看别人的鞋。
“刘厂长,您还是给我钱和粮票吧。”王振华婉言谢绝。
皮鞋不便宜,先用草鞋凑合,先囤积粮食再说。
“草鞋穿着不舒服,我送你一双次品皮鞋。”刘润说道。
次品鞋,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未能达到标准的产品。
皮鞋厂对次品鞋的处理方式是内部消化,当作福利发给鞋厂职工。
“谢谢您!”王振华挠挠头,说道,“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要一双女式次品鞋。”
“我娘还穿着草鞋呢,我怎么能穿皮鞋?”王振华笑道。
此言一出,刘润马上停住脚步,盯着王振华看两眼。
把身上的野猪放在路边,一屁股坐在野猪身上,“歇歇再走。”
这时,黄德华骑着自行车追上来。
“厂长同志,食品站的孙子们夹着尾巴走了,同志们都在后面。”
他被打得流鼻血,鼻孔里塞在草纸,说起话来呜啦呜啦。
“那帮孙子肥头大耳,挂着腐败的双下巴,老子早就想抽他丫的。”刘润骂骂咧咧站起来,把野猪捆在自行车后座上。
这时,董家旺推着鸡公车向这边狂奔。
他刚才被堵在车底,脚趾头被踩无数皮鞋踩得生疼,差点吓得魂飞魄散。
“大舅,以后再遇见这种情况,您要远远躲开。”
王振华说道,“哪怕一万头野猪,也没有你的安全重要。”
“废话,我的命不值一头野猪。”董家旺心中一暖,笑道。
刘润又看王振华一眼,推着自行车向前走,“德华同志,你先去厂里报信。”
黄德华点点头,马上撒腿跑向皮鞋厂。
国营延庆皮鞋厂,工厂大门口人山人海,全厂工人全部脱岗。
当刘润的自行车驮着野猪进厂时,顿时喊声震天。
工人们举着双手包围野猪,又蹦又跳又呐喊,场面彻底燃爆。
就在这时,一群老弱妇孺潮水般涌进工厂,举着双手又蹦又跳,加入狂欢行列。
他们是皮鞋厂职工的家属,家属院就在工厂隔壁。
王振华麻了,这是一头野猪引发的狂欢。
他决定继续进山大野猪,一件商品能引起客户的狂欢,那肯定能挣钱。
大舅董家旺吓傻了,没想到工人阶级也缺肉。
采购部的人抬着磅秤挤进人群,把野猪抬上磅秤,加秤砣,挪游标。
刘厂长拉着王振华来到磅秤旁边,指着秤砣,“毛重222斤8两,我给你记223斤。”
“谢谢您。”王振华笑道,超过二百斤的野猪绝对是大野猪。
食堂的食堂把猪抬走,放血,退毛,杀猪,今天就得吃肉。
皮鞋厂采购部。
刘润说道,“振华同志,野猪的收购价是三毛钱,我也给你三毛。”
“我们厂这季度的粮票也不多了,我给你238斤粮票,再加33元5角8分钱,行吧?”
他有些紧张,这是财务部给出的报价,总价是66.9元,用粮票和钞票一起支付。
工厂食堂当然有粮票,他们也要去粮站买粮食。
“可以的,谢谢厂长同志。”
王振华已经算出来,对方把一斤粮票折价为一角四分钱,这很合理。
“好!”刘润马上带着他办手续,走流程。
先在采购单上签字,再去财务部签字,最后拿到钞票和粮票。
全省通用粮票,正面印刷着万里长城,禁止买卖投机,一九五六年印制。
一沓粮票,面额从五十市斤到一市斤不等。
钞票的最大面额是五元,王振华微笑问出纳员,“同志,有没有大黑十?”
“没有。”出纳员回道,“一斤粳米一角四分,大黑十面额太大,不方便流通。”
王振华只能作罢,跟着刘润厂长来到厂长办公室。
总共九个人,他们是皮鞋厂党委会成员,***是党委书记余辰东,嘴巴很大。
“振华同志,我代表皮鞋厂全体职工感谢你。”
余辰东竖起大拇指,“你以后打的野猪,不要送到外边,就送到我们厂。”
这人虽然最大,说话声音却是柔声细语。
王振华马上表态,“您客气了,能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是我的荣幸。”
刘润拿出一双女式皮鞋,“振华,这是不能出厂的次品鞋,拿回家给老太太凑合着穿。”
大头皮鞋,鞋头很大,棕黑色,复古感和前世的记忆扑面而来。
前世在孤儿院当孤儿时,老院长就是靠手工制作大头皮鞋,给孤儿们的饭碗里加肉。
王振华总是帮他做鞋,他教王振华做人的道理,还有一首歌曲——大头皮鞋。
敬爱的老院长已经去世十年。
王振华鼻子一酸,急忙伸手假装揉两个太阳穴,努力把眼泪逼回去,不让他们看见。
屋里响起善意的笑声。
委员们觉得有趣儿,振华同志被一双次品鞋感动了。
大嘴余辰东却是一脸严肃,沉声说道,“刘厂长,振华不是皮鞋厂职工,这不合适。”
“我觉得合适。”刘润说道,“振华卖野猪给厂里做贡献,按照规定,可以赠送次品鞋。”
“厂长,野猪是物资贡献,只有做出精神文化贡献的场外人员,才能获赠次品鞋。”
余辰东摇头,柔声说道,“如果说物资贡献,皮革厂等供货商的物资贡献更大。”
空气瞬间安静,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厂长刘润是个要面子的人,被余辰东怼得下不来台。
王振华大概掌握了余辰东的脾气,原则性强,墨守成规。
“辰东同志,特事特办,咱们给振华人情,振华的野猪还能送到外边吗?”
刘润控制住脾气,用商量的口吻说道。
“不行啊厂长同志,这明显不符合规定。”
余辰东公事公办,笑道,“如果振华做出企业精神文化贡献,别说次品,咱们给好鞋。”
空气再次安静,厂长和党委书记互相制衡,两人有矛盾。
“谢谢大家的好意,既然不符合规定,我就不要鞋了。”
王振华不懂他们的企业精神文化,也看不上次品鞋。
刘润盯着他,“你能打野猪,肯定很聪明,给我们厂写篇文章,做企业文化贡献。”
此言一出,包括王振华在内,全都懵逼了。
刘厂长被挤兑得上头,矛盾已经由给不给次品鞋,变成厂长和书记的面皮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