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村,村委会大院,工人们加班赶制羽绒服。
三百件羽绒服的任务非常紧,王大山的老婆努力踩缝纫机。
王大山看着董秋兰,“大妹子,咱们说好的,厂里每个月给你十块钱,你让我们使用缝纫机。”
老王家已经彻底离开制衣厂,母子俩正式辞去厂长职务。
董秋兰要拿回缝纫机,沉声道,“我不缺钱,把缝纫机给我,我要去乡里做针线活。”
“秋兰妹子,你怎么没有集体精神?半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吗?”
王大山沉声道,“缝纫机是做衣服的主力,现在集体需要,就算不给你租赁费,你也得奉献缝纫机。”
“放屁!”董秋兰想起儿子的话,张嘴闭嘴跟你谈集体的人,都是非蠢即坏。
“哼。”董秋兰冷笑,“缝纫机是我的,我要自己用,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王大山说道,“集体是个大家庭,你是集体一员,要舍小家为大家。”
“凭什么让我舍小家,你怎么不舍小家?”董秋兰说道,“少废话,把缝纫机还给我。”
王大山不装了,沉声道,“缝纫机必须留下,你放心,我每个月肯定给你十块钱的使用费。”
现在王振华不在家,他不害怕王振华的姥爷和大舅,更不把董秋兰放在眼里。
董秋兰见他要耍无赖,气得咬牙切齿。
她无计可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没有能力带走缝纫机。
花一百五十元买的缝纫机,一直被村委会使用,渐渐就会成为村里的东西,这是巧取豪夺。
“哼哼。”王大山冷笑,“就算王振华在这,你们也拿不走缝纫机,因为集体需要。”
“王大山,咱们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我没想到你这么无耻。”董秋兰怒指他的鼻子。
“我一直就是这样,嘿嘿。”王大山说道。
这时,几辆自行车出现在村委大院,八达岭的乡长和书记来了。
王大山跑过去,谄笑道,“建军书记,刘乡长,欢迎你们来小王村指导工作。”
村长王伟和会计王大亮就在会计室,听到动静马上出来,陪着笑接待乡里的领导。
牛建军穿着蓝色中山装,留着偏分头,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他笑着道,“大山老弟,你去把董秋兰同志请过来,我跟她聊几句。”
王大山一愣,询问道,“董秋兰和王振华已经辞职了,您找她干什么?”
乡里的干部同时震惊,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他们娘俩为什么辞职?”牛建军沉声问。
“领导,说来话长。”王大山说道,“咱们去会议室喝茶,我慢慢说。”
“不用了。”牛建军摆摆手,“你去把董秋兰同志,算了,你带我去她家。”
王大山见他脸色难看,马上意识到不好,急忙招手喊董秋兰过来。
他说道,“领导,这就是董秋兰同志。”
牛建军眉开眼笑,急忙跟董秋兰握手。
“秋兰同志,你发明的羽绒服在广交会上大显神威,率先拿到外汇订单。”
“哈哈,八百五十件羽绒服出口英国,三千七百美元的外汇,您是真的了不起啊!”
“同志们,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这就叫巾帼不让须眉。”
牛建军一口气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时间,乡里的干部都笑了,村里的干部都懵了。
董秋兰也懵了,小黄鸭根本没有参加广交会,儿子参会用的羽绒服是鸭牌。
牛建国以为,村干部们是被好消息震惊,所以目瞪口呆。
他掏出一份材料,双手交给董秋兰。
“秋兰同志,你立下大功,给咱们延庆县争光,县里的领导要论功行赏。”
“这是乡里给你开的介绍信,你去县公安局办理农转非,从此以后,你就是商品粮户口。”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们这群乡里的小干部,现在都是农村户口。”
在五十年代,乡里的干部通常不被视为国家干部,而是乡村集体干部,通常是农村户口。
一时间,小王村的人全部震惊。
商品粮和农转非,是无数农民梦寐以求的好事。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参加农业劳动,国家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分配粮票、油票等各种物资票。
只要他们有钱,就能拿着粮票去供销社买大米、小麦面粉细粮。
就能拿着油票糖票等各种票,买到各种紧俏的生活物资,城市和农村就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别。
所有人都盯着董秋兰,眼里都是羡慕嫉妒,这就是被老天爷眷顾的宠儿。
“不是。”董秋兰急忙摇头,“羽绒服是我儿子王振华搞出来的,你们把商品粮户口给他。”
牛建军一愣,不由得哈哈大笑,一群乡干部都笑了。
这就是母子情深,发明羽绒服那么大的功劳,儿子推给母亲,母亲又推给儿子。
董秋兰急了,“牛书记,我说的是实话,羽绒服真是我儿子发明的。”
牛建国笑着道,“秋兰同志,这已经不重要了,肉烂了在锅里呢。”
“国家马上给你安排工作,你在工作岗位上作出大贡献,国家会考虑给你的子女办理农转非。”
“这就是特殊关系的农转非,但是,它只能汇集你家的老二和老三。”
“王振华已经超过十八岁,不能走特殊关系农转非,秋兰妹子,你仔细想想这里的关节。”
一口气说完,牛建国笑眯眯看着董秋兰。
这里的关节很简单。
董秋兰靠着羽绒服完成农转非,可以走特殊关系渠道,帮助王振东和王晓莹办理农转非。
特殊关系只惠及子女,不惠及兄弟姐妹,这就是王振华把功劳让给老娘的根本原因。
想通其中的关节,董秋兰流下了两行热泪。
不要小看商品粮户口的威力,它能让父子反目成仇,能让亲兄弟大打出手。
董秋兰突然擦干眼泪,指着脸色煞白的王大山。
“牛书记,制衣厂里有我的缝纫机,我现在和制衣厂没有任何关系,他不让我把缝纫机拉走。”
牛建军皱起眉头,扭头盯着王大山,“大山同志,怎么回事?”
王大山一愣,急忙摆手,“牛书记,我们要赶制羽绒服,集体需要她的缝纫机。”
董秋兰急切道,“我现在是商品粮户口,已经不是你们小王村的集体,你把缝纫机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