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吕昶上前一步,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幽州乃边陲重镇,此去路途遥远,鞑靼骑兵凶悍,恐有危险!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犯险?”他苍老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目光凌厉地盯着朱元璋,仿佛要看穿他心中所想。
宋濂亦出列,拱手道:“吕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幽州战事胶着,更需陛下坐镇京师,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陛下亲征,实乃不智之举!”他语气坚定,字字铿锵,不容置疑。
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众人喘不过气。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
李进眼珠一转,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番鞑靼来势汹汹,我军虽奋勇抵抗,但兵力悬殊,将士们大多缺乏实战经验,军心不稳。陛下若此时御驾亲征,恐难以鼓舞士气,反而会让将士们担忧陛下的安危,影响战局啊!”他声音不大,却一针见血,点明了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军心。
吕昶和宋濂闻言,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突破口,齐齐看向李进,李进这番话,既点明了军心不稳的现状,又委婉地劝阻了朱元璋亲征,可谓一举两得。
“李大人所言甚是……”吕昶捋了捋胡须,正欲开口继续劝谏,却见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他住口。
众人心中一沉,难道陛下执意要亲征?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徐达身上,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魏国公,”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传朕旨意,宣……朱枫……”
吕昶和宋濂对视一眼,李进的谏言无疑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吕昶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悲怆:“陛下,老臣斗胆再谏一句!幽州苦寒之地,将士们大多是南方子弟,从未经历过如此恶劣的环境,更遑论与鞑靼骑兵正面交锋!他们缺乏实战经验,军心涣散,此时陛下若亲临战场,恐适得其反啊!”
宋濂紧随其后,语气沉重:“陛下,臣等并非质疑陛下的雄才伟略,只是担心将士们年轻气盛,缺乏战场经验,一旦遭遇挫败,恐难以控制局面。陛下乃大明江山之根本,岂能以身犯险?”他言辞恳切,句句肺腑,仿佛一位老父亲在苦苦劝诫自己冲动的孩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字字句句都围绕着“军心不稳”四个字,态度坚决,仿佛认定了朱元璋此举必将导致大明军队溃败。
殿内气氛凝重,文臣们一个个面色凝重,目光紧紧地盯着朱元璋,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然而,朱元璋的脸上却始终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仿佛对这些劝谏之词毫不在意。
他与徐达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眼中都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
他们早已预料到文臣们的反应,也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吕昶和宋濂身上,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两位爱卿的担忧,朕都明白。”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只是,你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他故意顿了顿,目光转向殿外,”
“陛下此言何意?”吕昶不解地问道,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朱元璋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对着殿外高声喊道:“来人!宣……”
朱元璋嘴角笑意更浓,目光如炬,仿佛早已看穿文臣们的心思。
他清了清嗓子,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散发开来,震得殿内众人心头一凛。
“魏国公,你来说!”
徐达领命,虎目环视殿内,声若洪钟:“传陛下口谕,宣神医朱枫,即刻登上聚将台!”他刻意加重了“聚将台”三个字,浑厚的嗓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文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朱枫?
一个神医,怎么会和军心扯上关系?
他们不解,但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而朱元璋,则满意地看着文臣们脸上疑惑的表情,心中暗道,让你们这些书生看看,朕手底下的人,可不是只会舞文弄墨。
徐达也不等文臣们反应过来,便大步走出殿外,扯开嗓子,朝着聚将台的方向高声喊道:“朱枫!陛下有旨,速速登台!”他的声音如滚滚雷霆,传遍了整个皇宫,也震得聚将台附近的将士们纷纷侧目。
聚将台上,朱枫正与几名医官低声讨论着药理,忽闻这声如雷般的呼喊,不由得一愣。
他放下手中的医书,略微思索片刻,便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
他收起平日里温和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坚定之色。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迈开稳健的步伐,朝着聚将台的阶梯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仿佛踩在众人的心头。
他身影逐渐高大,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
随着他一步步登上高台,将士们也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盛大的仪式。
文臣们在殿内,远远看到朱枫的身影出现在聚将台上,心中更加不安。
朱元璋和徐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胜券在握的笑意。
文臣们这才意识到,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博弈,早已落入了下风,局势,似乎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陛下,这……”吕昶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朱元璋摆了摆手,制止了他的话,目光却始终停留在聚将台上,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而此时,朱枫已经走到了聚将台的中央,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扫视着台下黑压压的将士们。
他的举动,让文臣们心中一沉,知道大事不妙。
“各位将士,”朱枫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今日,陛下亲临,为的是,与大家一同……”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一个名字在他心中浮现,他嘴角微微上扬,话锋一转。
朱枫知道,此刻他站在这里,并非仅仅是一位医者,而是大明军心的支柱。
将士们或许早已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但他的出现,无疑会为他们注入一剂强心针,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握紧手中的钢刀,为了守护家园而战。
他缓缓登上聚将台,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仿佛踏着鼓点,敲击在将士们的心头。
寒风凛冽,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却无法撼动他坚定的眼神。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宛如天神下凡。
终于,他来到了朱元璋和徐达面前,拱手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臣朱枫,参见陛下,参见魏国公。”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校场,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
那一刻,大殿内的吕昶、宋濂、李进等人心中一沉,如同坠入冰窖。
他们知道,陛下的决心已定,任何劝谏都已无济于事。
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让他们感到窒息。
他们仿佛看到,幽州城外,战火纷飞,血流成河……
朱枫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将士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焦虑,但眼神中却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决绝。
他知道,这些都是大明的忠勇之士,他们为了守护家园,愿意付出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如同洪钟,响彻云霄。
“将士们!”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空气,将士们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的身上,
“今日,陛下亲临,为的是……”他故意顿了顿,目光转向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敬意,然后再次转向将士们,“与大家一同,迎战鞑靼,保卫大明!”
他再次停顿,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一字一顿地说道:“而我,朱枫,将与诸位同生共死,共赴国难!”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一道惊雷,在将士们的心中炸响。
将士们被他话语中的坚定和决心所感染,原本低沉的士气瞬间高涨,一股热血在他们的胸膛中翻涌。
朱枫微微一笑他再次转向朱元璋,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