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税收改革
秦良玉离京之后。
她身边跟着300老兵,一路上也有地方官吏提供一切所需。
并且秦良玉的所有事迹,全都经过了大力宣传。
所有人都对秦良玉敬佩不已。
这一路上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而朱慈烺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准备进行改革了。
不过、改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所以这个事情要慢慢的来。
要尽量考虑周全,尽量做得稳妥一些。
他准备自己先弄个初步的方案,或者说是搞一个框架和大方向出来。
之后再去跟文武大臣商议。
朱慈烺并不会因为他是后世来的穿越者,就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再说了,朱慈烺也没想搞一言堂的独裁。
所以、关于经济政治军事与科技等等各方面的改革,那需要群策群力才行。
这样子朱慈烺也能够稍微轻松一些。
因为涉及到众多的改革方案。
不可能全部一起推行下去,那样的话容易出乱子。
所以先拿出一个方案来。
并且还需要大家先达成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执行。
这样才不至于人亡政息。
于是朱慈烺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改革方案。
并说要率先改革税法,让他们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范景文先说道:“陛下,一条鞭法是将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现在朝廷早已取消了人丁税,其他的课间杂税基本上也都取消了。也就是说朝廷现在实行的税法,本质上跟一条鞭法区别不大,老百姓的负担反而变得更轻,放在历朝历代来说,这都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李邦华:“首辅大人所言甚是,还请陛下三思。”
这意思是不用改了,目前已经非常好了。
还有就是担心朱慈烺要增加税收。
朱慈烺问道:“现在对老百姓征收的税收是几成?”
户部尚书凌义渠赶紧回应道:“启禀陛下,现在对田地征收的税率,军中将士家里的田地是收4成。
其他人家的田地是收5成,对于种植桑麻等作物的田地是收六成,犯官和犯人家属租种的田地则是收七成……”
现在朝廷的手上有着海量的土地。
除了分配给有功将士之外,另外还组建了大量的农场。
再有就是租给一些罪犯的家属耕种。
因为有些罪犯的家属达不到流放,更达不到处死的程度。
朝廷会根据犯罪情况罚没其财产和田地,他们就只能靠租地来耕种。
在有了各种高产作物的情况下,哪怕是收七成的田地产出也足够他们活下去了。
当然了,如果不想种地的话,也可以去各种作坊里面找活干,变成无产的打工人。
这样的话就能避免被收取高额的税收了。
如今的大环境完全不一样了。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无数的作坊。
这也是需要大量工人的嘛。
朱慈烺针对犯罪者家属的税收定得这么高,就是有意在为各种作坊提供劳动力。
还有一个就是要增加犯罪成本。
让犯罪者本人和家属,都会因为他们犯罪而受到牵连。
并且这种牵连是长期性的。
朱慈烺坚信防治犯罪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尽量增加犯罪者的犯罪成本。
他始终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两世为人的朱慈烺对这种事情颇有感触。
因为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
只有犯罪者的成本够高,代价够大,某些人想要违法犯罪的时候才会有所忌惮。
否则其他的手段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至于说到农业税的话。
朱慈烺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看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了,在他心里面有着逐步降低农业税的方案。
不过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
以后主要税收肯定是靠工业和贸易,农业税能收几个子啊?
想当初大送那么牛批,送出去的碎币直接被人抢了,然后再送一次。
这种事情大送干了无数次。
却没像明末这样搞得朝廷穷困潦倒的,那是靠什么?
就是靠商税啊!
于是乎。
朱慈烺问道:“既然对农业方面的税收大家都觉得现在就很合理了,那么对于商税大家怎么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在场的文武大臣都没有开口。
因为在有明一朝,商税基本上一直都是摆设。
也就是到了朱慈烺登基为帝之后,才正儿八经的收到了商税。
并且现在的商税相当可观。
根据税务司的统计,上个月全国的商税竟然达到了800多万的银子。
一个月就有800多万两银子,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一亿两左右。
这是从未有过的财政收入啊!
对于朝堂上的这些朋友大臣来说,这就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情了。
崇祯在位17年,所有财政收入加起来还没有现在一年的商税多。
大家对于这种状况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现在既然朱慈烺问起来了。
大家就开始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影响整体的商业发展,又能收到更多的税收?
但是这个事情太得罪人了,并且他们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眼看着大家都没有开口,而有人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能够多引起朱慈烺的关注的话,以后对他们的仕途将会很有帮助。
工部右侍郎刘理顺说道:“臣等愚钝,陛下提点一下臣等,哪些行业还可以增加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