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提到赚钱,刘恒辰确实得做些打算,他也不想一直住在村里。
至少也要搞个大宅子,有几个丫鬟小厮伺候些才行,拜托,这里可是古代诶!
都到古代了,能赚些钱然后躺平摆烂多好。
都作为这里的人在这里生活,再搞人人平等那套岂不是矫情,而且自己算是提供了就业岗位,再者他也不会苛待别人。
有钱赚,有地儿住,逢年过节他还会给奖金,这么好的事儿上哪儿找。
怎么说都好过在前世被亲封为牛马还不赚钱的强。
不过眼下还是先顾好眼前的事再说,他(身体)才十岁,离这些春秋大梦还早得很。
————
龙虎斗的小插曲也没丝毫影响刘恒辰购物的兴致。
赶集时候的东西真的多了很多,人来人往,叫卖声连绵不绝。
各种吃,穿,用的都有。虽说没有前世那般齐全,但是刘恒辰也是看到不少好东西。
比如野生的罗汉果,他目前还没在自家山头搜到过,也是因为他不敢独自乱跑的缘故。
一斤才卖三文钱,等于白送!好在这会儿大部分人不识货,刘恒辰捡了大便宜。
还有晒干的茱萸果,新鲜的芋头,一些豆角干,萝卜干,茄子干这些干货,是刘恒辰一直想自己弄又没时间去搞的。
琳琅满目。
两人的背篓也是被填的满满当当,就连李麟霄也背了个麻布包袱,里面装着刘恒辰磨破嘴皮子,花了五十文半买半抢过来的,用的有些旧的茶具。
上次在镇上逛完还剩个六两银子不到,这次刘恒辰也赚了一两多一点。
割了肉,称了些新鲜蔬菜,又买了些七零八碎的杂件。
回去之前,刘恒辰问李鸿武
“要不咱们先去把四书五经买上吧。”
“也成,咱们先去看看吧”
又去了那家春雨书肆,这回是掌柜的坐台,他乐呵呵的跟刘恒辰打了招呼
“小兄弟,这次又想来听故事?”
“哪敢被叔叔叫一句小兄弟,叔叔叫我小辰就行,我今儿是来给弟弟买四书五经的”
刘恒辰挪开身体,露出站在后面的大小宝。
“这么小的娃娃就学四书五经”
“哈哈,想着先备上,总归是用得上的,敢问叔叔全买下来是多少两银子啊”
“一下子全买就有些贵咯,我跟你有缘,给你算个三两整。”
掌柜的贴过来小声讲到。
*嘶...不算特别贵...但也是很贵了
他手头也还算宽裕的,还有个五两多。刘恒辰也不在这个事儿上讨价还价,直接全款拿下,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
书本散发着淡淡纸张和油墨的香气,看这技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华国四大发明历史课上重点讲过,他也依稀记得。
*看来还没彻底发展起来,不然这书的价格应该不至于这么高。
“肉疼” “哪儿肉疼,又磕到哪儿了”
李鸿武以为刘恒辰受伤了。
“...大哥我真的怀疑你...呃算了,我心疼钱...但是又是该出的”
“三两的确是贵了些...我也才得知书本竟这般价高”
刘恒辰心道其实也不算高。
他记得前世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能有个十二两银子,省吃俭用也能供得起家里一个孩子念书。
不过这只是起步价,到了后面若是当了童生,生员,举人等等等等。要出的银两是翻倍增加。
所以一般也不会把自家娃娃送去念书,养到十来岁便可以下地耕种,实打实的多一份收成便是多一份收入。
*奇了怪了,明明感觉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这会儿竟然能无端联想出来,神奇。看来试卷写不出来不是我菜,而是我聪明的脑瓜不愿意想起来。
“先回去吧,钱反正能赚”
“嗯”
———
上次刘恒辰发现可以把东西摆牛车上他就起了心思,今天多带了两个背篓,一个装米面一个装蔬菜肉食。
分了几趟才挪回家。
把杂七杂八的都规整好,天色已经快暗了下来,差不多申时四刻。
李家小院少见的开灶这么晚。
今天刘恒辰打算做道干豆角焖红烧肉,他今天打酱油的时候买到老抽了!
那酱油铺子刘恒辰本来没抱什么期待,但是一进去着实惊艳到他了。
酱的种类特别多,像什么黄豆酱,老抽生抽,豉油,豆豉都有,甚至还有鱼露,肉酱油这种好东西。只是名儿不同,但是闻了味道就能分辨出来。
这可把刘恒辰高兴坏了,本来家里只有生抽有些菜他做起来差点意思,有些玩意儿不知道可以整出多少好吃的。
原以为是没有,结果是李鸿武没有买!
不过今天只买了黄豆酱和浓酱(老抽)还有一些酱油膏和豆豉粒,太多了带不回去。
他先去烧水煮鹌鹑蛋,这东西刘恒辰只敢买一打,又不经吃又死贵,不敢买多。
五花肉切小块,然后下冰糖炒糖色,变成好看的焦黄色之后下入肉块,翻炒裹上糖浆,然后来上两勺酱油,一勺老抽再次翻炒上色。
这里的老抽颜色非常正,味道也是浓醇诱人,许久没见到这个色泽,刘恒辰差点落泪。
倒入一瓢水,加入卤料包和姜片。
卤料包也就是刘恒辰闲暇时间用布料子缝的小布袋,里面装上香料,做完菜倒干净,洗一洗还可以再利用。
就这样用小火焖上三刻钟。
红烧肉自然是要配米饭。
米蒸上锅,刘恒辰也稍微可以歇一会。
李鸿武的胃口愈发的大,尤其是前几天上山下山又挖坑砍树,每天都要吃一斤多的米才行,上次买的二十斤已经吃的快见底了。
这次又是买回来三十斤,背的刘恒辰不存在的腰都要断掉。
为啥不存在,因为他妈总说小孩子没腰
前世他吃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十七八岁,身体正在发育。每顿饭菜能吃上个三斤,后面开始当社畜了,胃口也变差了,这才没有变本加厉。
再不遏制李鸿武这势头,怕是钱全要拿来买粮。
而且以后万一李鸿武要出远门,没办法吃上这么多东西,肯定要难受死。
刘恒辰决定晚饭的时候对李鸿武说教一番。
思绪飘回来,肉也差不多焖好,但是还不能开吃。
刘恒辰掏出今天买的,心心念念的大号砂锅,之前熬药那个不够看。
把肉转到砂锅里,加上煮好的鹌鹑蛋和泡开的干豆角,放到平时烧水的小灶上,再焖上一刻钟。
米饭这时候已经好了。
他打算先做一些饭团,看看李鸿武爱不爱吃,以后可以带到山上当干粮,就不用再烙饼子了。
他已经有些做饼子做腻了。
饭放到木盆里,稍微用木勺扒开散热,然后撒上淋一些白醋加白砂糖的混合糖醋,手上稍微捏一撮盐将两手都抹均匀。
抓一团米饭,中间放上一颗梅干。 也不拘什么形状,捏紧实,这就是前世最简单的和风饭团。
刘恒辰打算做三个,另一个的馅儿是用小鱼干加一点酱油和葱花炒的小料。
第三个就是抹上白砂糖加酱油和老抽调的极简版照烧汁,然后用一点点油,把饭团下锅稍微煎到表面焦黄,再刷上这个汁。
盐味梅干、酱沙丁鱼、照烧,刘恒辰给改成本土本朝的口味了。
这三个刚好是三碗饭的量,以后李鸿武最多只能吃这么多。
上次粉蒸肉刘恒辰也看到李鸿武的极限在哪里了,四碗的米饭和一斤多的菜。哦对,还有半斤芋头。
用上他崇尚的七分饱定律那就是李鸿武只能最多吃三碗米饭,和一斤以内的菜。
也不敢给他少吃,不然受折磨的就是刘恒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