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宫殿,照得地上一片明亮。
“诸位姐妹今日怎的如此客气呀!”华妃面带笑意的朝着各位嫔妃说道。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在向皇后请安的时候,各宫的嫔妃们心有灵犀般地纷纷向华妃表示祝贺之意。
坐在正座上的皇后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听说皇上要晋你的位份,都是一家子姐妹,自然先要向你道喜了。”
“向来都是皇后娘娘有如此福分,没想到今日臣妾也有福气沾染。”华妃得意洋洋地看向皇后的座位,笑着回应道。
在场的众多嫔妃中,除了那些曾在浅邸侍奉过的人明白华妃话中的深意外,其他大多数人都一脸疑惑。
华妃注意到大部分嫔妃面露疑色,心情大好地解释道:“皇后娘娘当初从侧福晋,扶正为福晋之时,想来也是由侍妾们,这样敬贺过来的吧!”
皇后紧紧捏住手中的帕子,但脸上仍保持着端庄的笑容,说道:妹妹能够由己及人,实在是聪慧过人啊!\" 她的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悦。
“皇后娘娘一向最爱体察皇上的心意,不知皇上所说要晋臣妾的位份,是要给臣妾什么位份呢?”
“妃位之上便是贵妃,贵妃之上便是皇贵妃,皇上圣心大致如此。”
苏蓁蓁听到这,不由的轻笑。
一般来说,晋封都是一级一级地晋,而且揣测圣意也是大忌。
皇后一向谨慎,她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为了把华妃的野心给吊出来。
让华妃以为,她也有被晋封为皇贵妃的可能,从而得意忘形,引起雍正的不满。
“娘娘错了,皇贵妃之上还有皇后呢!”华妃说着,将目光转向正坐的皇后。
皇后挑眉看向华妃说道:“妹妹的意思是喜欢本宫皇后的宝座了。”
“娘娘多心了,臣妾只是听说,皇贵妃位同皇后十分尊贵。”
“皇贵妃再尊贵,都只不过位同副后罢了,皇后终究是皇后,皇贵妃可以有,但母仪天下的人始终只有一个。”
皇后特意加重的副后两字,就是为了告诫华妃。
论嘴仗皇后终究不敌华妃,阖宫嫔妃离开景仁宫后,皇后顿时就觉得头痛欲裂。
然而就在当晚,皇后却突然间佯装起头痛难忍,仿佛患上了严重的头风病,但实际上她并未真正患病。
她巧妙地选择这个时机,因为此时年羹尧刚刚从皇宫里请走了太医。
皇后深知自己的举动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她的目的非常明确: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满情绪,并促使他们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
值得注意的是,当晚原本有四位当班的太医。
虽然年羹尧请走了李太医和张太医,但宫廷内仍然留守着陈太医和赵太医。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常理发展,江福海前来索取药物时,以宫廷中不能缺少德高望重的太医为由,成功地让两位留守的太医离开宫里,前去换回被年羹尧带走的李太医和张太医。
这样一来,在宫门关闭之后,太医院竟然没有留下值班的太医。
此外,即使宫门已经关闭,如果其他太医不在宫廷内而回到家中休息,只要得到皇后的传召,他们也完全可以连夜赶回皇宫。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切都是皇后精心策划的一场戏码,她的最终目标是给年家扣上僭越的罪名,以此激起雍正的不满情绪。
到了第二天清晨,内务府的人特意为华妃送上了一套皇贵妃的服饰制度。
这套服制显得格外华丽而庄重,华妃接过这份礼物,心中或许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华妃看到后,语气中带着一丝诧异:“这不是皇贵妃的服制吗?谁让你们送来的?”
两名小太监,连忙低头回答:“回娘娘,这是上头公公吩咐的,奴才们只是奉命行事啊!”
听到这里,华妃脸上的疑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不易察觉的喜悦。
她暗自心想:难道是皇上要册封我为皇贵妃了?她的心情愈发愉悦起来,于是,毫不犹豫地将服制收下了。
一旁的颂芝和其他侍奉的宫人见此情景,立刻明白了华妃的心思。
她们纷纷端过托盘,跪在地上,齐声向华妃道贺:“恭喜皇贵妃,贺喜皇贵妃!”
华妃听着众人的奉承,笑容满面,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然而,此时此刻,华妃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雍正正背着手,默默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雍正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华妃野心的洞察,也有对年氏一族势力的担忧,他静静地站在那里,思考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华妃沉浸在喜悦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雍正的警觉。
她得意洋洋地拿起皇贵妃的服制,仔细地抚摸着上面精美的凤凰花纹,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满意的微笑。
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后宫的规矩和礼仪,只想着如何炫耀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后宫晋升之事,向来都是由皇后负责打理的。
而且,自从黄规全死后,内务府的首领早已换成了皇后的亲信。
那个命内务府一大早就给华妃送去皇贵妃服制的人,自然就是皇后了。
此时此刻,她正端坐在自己的寝宫之中,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时间转眼来到了晌午时分,只见苏培盛带着御前的旨意缓缓走向了翊坤宫,随着一声高呼:“圣旨到——”整个宫殿瞬间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听到这声呼喊,华妃急忙起身,匆匆忙忙地赶到了苏培盛面前,并恭恭敬敬地说道:“臣妾接旨。”
紧接着,苏培盛展开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妃年氏,笃生令族,持躬端肃,朕承皇太后慈谕,册为贵妃,钦此。’”
读完圣旨后,华妃抬起头,满脸惊讶地看着苏培盛,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公公,难道你没有宣错旨意?皇上竟然只是封本宫为贵妃?”
面对华妃的质问,苏培盛连忙回答道:“娘娘,这圣旨乃是皇上亲笔手谕,绝对不会出错的。”
听到这里,华妃仍然不甘心,继续追问:“可是,先前内务府明明给本宫送来的是皇贵妃的冠服啊!”
苏培盛当即明白过来,原来是内务府送错了服制,他立刻向华妃解释道:“娘娘,此次确实是内务府弄错了,还请娘娘恕罪。”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华妃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原本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即将成为皇贵妃的她,如今却只能接受被册封为贵妃的现实,她不禁暗自咬牙切齿,然而,尽管内心波涛汹涌,但表面上华妃还是尽量保持着镇定。
她微微躬身,谢过皇恩,表示自己会谨遵圣意。但在她的眼神深处,却隐藏着一丝不甘……
华妃看着满宫来道贺的嫔妃,心下不悦,吩咐颂芝将衣服还回去。
实际上,雍正心中对于给华妃晋升何种位分并无定论。
毕竟,年家的势力如日中天,若继续加封,恐将对其皇权构成威胁。
经过深思熟虑后,雍正毅然决然地决定,仅赐予华妃贵妃之位,以此遏制年家的势力膨胀。
然而,这一决定并非易事,其中牵涉诸多复杂因素与权衡利弊。
雍正深知,华妃深得其宠信,但同时也忌惮年家日益壮大的影响力。
若贸然给予过高的位分,不仅可能助长年家的气焰,更有甚者,可能引发朝廷内部各方势力失衡,动摇其统治根基。
因此,雍正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在权衡各方利益之后,雍正最终选择了贵妃这个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