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鬼子们的围堵时间已过了两天,竟还没有撤离的迹象。土山上的野菜吃没了,战士们不多的压缩饼干开始食用,就是太干了,要不是早晨有些露水,真的不好熬过来,狗粮倒还能够用,水也能省着还能将就两天。但这是极限。小栓子有些着急了。昨天,天上的侦察机过了六七回,敌人的巡逻装甲车每两小时就会过一次,对面的小鬼子也是高度紧张,还好,并没开枪开炮。看来日本人急了!
怎么办?不光小栓子赵三河,就连几个老兵都沉不住气了。这里的位置曾经是最好的地方,现在成了最差的所在,要想过路,只能从后面下这小土山,绕过去。可日本人的装甲车就在百米之内,这个局不好破!
日本人好像习惯了这种围剿行动,也是,这段时间净干这活了,他们习惯了。熟练的很。战术战法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现在这种情况,最安全的对策就还是不动,可不光没水,野菜都吃完了,本就不大的土山,就算再多的野菜,可这有百多人呢!难道真的吃草吗?
有人提出小队伍诱敌,掩护大队过路,这是一个好办法,可诱敌的这些人没生还可能,必死无疑!并且人少了还不行,调不动这一百多鬼子。
大家不约而同的想王九若在,他会咋办呢?断尾求生是最后的办法,王九若在,他肯定不会用,除非到最后时刻。现在到最后时刻了吗?显然没有。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吃的喝的。这才是主要问题,安全现在并没太大问题,还没暴露!喝的早晨最大限度收集露水,吃的就真挺麻烦了。
想到问题就解决它。野菜没有了,大片地方有啊!只要不暴露目标就可以。晚上几个人摸向后边这不是大问题,只要不出动静。不过是又一场躲猫猫而已,还是在敌人眼皮底下的盲区。赵三河挺恨自个,太笨了。
也有人提出晚上回返山里,不过被几个老兵否定了。因为山上昨天就已经有日本人,相对来讲,目前位置反而更安全,没人会想到这里会猫着一百多人。不露踪迹才是上策,一旦露了踪迹,鬼子们将会扑上来,那才是灾难。
小鬼子现在意志坚定,人家下定决心死磕,就一个干守不动。就像对面这支百多人日军,每天都不出来巡逻,就在战位死守。位置挺刁钻,别看没挖战壕,真还不好打!人家有枪有炮弹药足,有吃有喝有帐篷住。他们不着急。
晚上,赵三河带人从后面下了土山,摸索着挖野菜,小心翼翼的边爬边找,数量真不少,二十来人都弄了一大包。可拿回来都不能吃,得等天亮挑拣,结果早上发现只有一半能吃。这也挺好了,有的吃,虽然真不好吃,但比饿着强。
赵三河趴在干杂草树枝的伪装下,瞄准镜里出现的日军搜山队看的清清楚楚,嘴里含着酸浆草,这还是晚上的收获,只是不多,做为狙击手才分了一点,这是在一堆野菜杂草中分拣出来的,这点东西可是不容易。搜山队同日军装甲中队旗语联系着,从旗语中得知,这里搜查结束了,部队紧缩,包围圈缩小了,装甲巡逻队很大可能转进,算是几天来的好消息。
中午了,装甲中队开始收拾帐篷,装车,他们撤了,危机算是解除了。可空中侦察并没停止,下午又出现两次侦察机,飞的很低,低到大家能看到飞行员的脸。若不是路上还能见到日军逐渐撤离的军车,赵三河都想一枪把他打下来,手痒的厉害,好不容易稳住躁动的心。
开会了。主要是下一步的方向,大家意见有了分歧。有人主张继续撤离,有人想要贴上去,继续同小鬼子玩躲猫猫。这时带队的人的意见很重要。
压力到了刘小栓和赵三河这里。困难很多,食水补给已经见底,补给不易。若贴上去战果扩大是肯定的,风险同样不小。说实话,若撤离往西汇合赵才良他们,压力肯定小很多,但大多数人都不想去,主要是那里气氛太差了。又不是没去过,这才多少时间,他们的状况改变不大,也大不了。要知道这百多人都是老兵,不是新兵蛋子,他们真不喜欢那里的气氛。死都不怕,何苦去听一批假和尚去念洋经,还是歪嘴的假和尚念的。
最后刘小栓决定补充食水后,继续贴着日本人。打鬼子没人反对,倒是统一了思想。食物补给这边真没有,补给储藏点这里没有,但水还是充足,有泉眼,水井,小河。
日军主力收缩了包围,附近又没多少日伪,村庄都很少,化妆成日军的小队去了村子,维持会的人显然这些天已习惯了,没用废话,就补充了粮食,因为他们听不懂日本话,一句都听不懂,倒是省事了。东西不多,一千斤米面,队伍的粮荒暂时缓解了。肯定不是大米,是这里常见的糜子,不好吃,但顶饱,也算好粮食,炒熟带着,绝对算好干粮。
面对百倍的敌人,十六岁的带头人不怂,又一次进了山。这次他们换了打法,几天的观察,叫赵三河发现了个秘密。山里的日本人队伍不仅散着,番号竞也是乱的,好些人连番号都不报,远远的旗语简单沟通。三天,竟有不同联队的人出现,这可是好机会!
假扮日军对这些老兵不难,一些体格高大的战士就只能扮民夫了,他们要背补给。日本兵实在太矮了,一米五的身高比比皆是,这支队伍明显身高不对,一米六的战士都成了宝贝,这些人成了头面,要排前头。还好会日语简单会话的人不少,要不真麻烦。
赵三河这两年个子蹿的很快,都一米八多了,他很委屈的去队尾,带几只狼崽子,还要背干粮。不过他要带五十多人,都是大个子。
小栓子成不了小队长,太小了,一脸稚嫩,只能作通讯兵,一个老兵挎上了指挥刀,还好有人喜欢用这东西,队伍里有人带着。装具不齐,没办法只能先凑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