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天的奔波,三晋的使臣终于来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得知消息后的齐王田建紧急召集大臣们前来商议此事。宏伟壮丽的宫殿内气氛凝重,众人都深知此次会面关乎着各国未来的命运走向。
待众臣到齐后,田建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视全场。韩使率先站出,对田建行礼后朗声道:“大王,秦如恶虎,今已扑食三晋。三晋若亡,齐国独善其身亦难长久。秦贪婪之心不会止息,必觊觎齐国沃土,助三晋便是保自身。”
韩使话音刚落,魏使也急忙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后急切地说道:“大王,三晋缺铜铁,犹如人断手足。齐国铜铁充盈,些许相助便可让三晋恢复战力,到时互为犄角,秦必不敢轻举妄动。”
紧接着,赵国的使者赵葱也一脸诚恳地开口劝道:“大王,秦狡诈不可信。三晋若存,可挡秦锋芒。且三晋来求,若拒之,他国视齐不仁不义,日后谁愿与齐同盟?”
田建听完三位使者的言辞,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齐相后胜突然焦急地喊道:“大王,不可轻信三晋之言啊,若是我们真的出手相助,待到他们恢复元气之后,说不定转过头来就会攻打我齐国。”
“且,我秦齐结盟数十年,秦国从未攻过我齐国,大王万万不可轻信,三晋之使的谎言啊!!!”
后胜刚说罢,赵葱站出大声高呼道:“齐王!齐王若肯援手,我赵国上下必感恩戴德,愿永结盟好!”
后胜听言,连忙大声道:“大王,请听臣一言!”。
然后转向赵葱斥责道:“赵使大人,如果本相没有记错的话,贵国赵成侯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赵,赵国都城邯郸都沦陷了是我齐国先王威王派田忌、孙膑出大军进攻魏国才解了贵国邯郸之危吧!”
“可赵国呢?你赵国转头就和魏惠王结了盟,待你赵国缓过劲来,赵惠文王屡次派大军进攻我齐国,赵惠文王十二年赵国攻齐、十三年以韩徐为为将攻齐、十五年五国联盟,你赵国更是全力助燕攻齐,攻破我都城临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我子民,毁我宗庙!!!”
“以致我齐湣王被杀,先王流落街头,受尽苦难,若不得太后暗中接济,我大齐恐血脉断绝!!!”
“本相说的可对!!!”,后胜眼神凌厉的瞪着赵葱。
赵葱被后胜一顿训斥,一时无言以对。这时韩魏二使上前辩解道:“大王,往昔之事确有诸多纷争,但时移世易。如今秦国之势如洪水猛兽,非昔日可比。”
韩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当年各为其主,利益交错,才有诸多征伐。现今秦国野心勃勃,妄图兼并天下,三晋若亡,齐国再无屏障。唇亡齿寒之理,大王定然明白。”
魏使跟着抱拳行礼:“大王,我等此来,只求铜铁物资,只为抵御秦国。齐国若助三晋,三晋必定铭记这份恩情,绝不再与齐国交恶。且若秦国得势,齐国纵有再多财富,也难以抵挡秦军铁骑。”
田建听着这些话语,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秦国强大带来的威胁,可往昔的仇恨又让他犹豫不决。
这时,后胜又想反驳,田建抬手制止了他。田建缓缓开口:“三晋使者先下去休息,寡人需与众卿再行商议。”三晋使臣无奈,只得告退。
待三晋使臣离开后,大殿之中一片寂静。田建皱着眉头,踱步思索着。
后胜见状,赶忙上前再次进谏:“大王,三晋向来反复无常,今日虽言辞恳切,但难保他日不会背信弃义。而秦国与我齐国多年交好,未曾有过大的争端。若此时援助三晋,无疑是主动招惹秦国这只猛虎。”其他大臣听闻,纷纷点头称是。
田建听到后胜所言心中所想渐渐向秦国靠拢。
就在此时,后胜再次开口补充道:“大王啊!咱们齐国已经有数十个年头没有经历过战火!这全是因为我们齐国一直以来都坚决不卷入任何纷争之中啊!难不成今天王上要重启战端吗?!!!”
说到此处,后胜情绪愈发激动起来,他那急切的嘶吼声响彻整个朝堂,仿佛要将所有人的心都震碎一般。
紧接着,后胜又继续喊道:“难道大王您忘记了太后的临终遗言了吗?!!!!!”
当后胜提及到齐国的那位君王后——也就是田建的生母时,田建的内心猛地一震。母亲临终前的嘱托瞬间涌上心头,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冲击着他的思绪。
田建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坐回到王座之上。此刻,他的心中已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只见他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一字一句地说道:“丞相所言极是,寡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心意已定,绝不会援助三晋。”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宽敞宏大的宫殿中不断回响着,久久不散。
三晋的使臣们听到这个答复之后,脸上纷纷流露出极度失望的神情。
其中,韩使更是满腔愤懑,咬牙切齿地说道:“齐国如此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将来必定会遭受秦国的肆意欺凌!”
魏使则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无奈地摇着头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也别无他法了,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另外想办法吧。”
而赵使赵葱则紧紧地握起了自己的拳头,眼神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光芒,狠狠地说道:“齐王这般冷酷无情,就休怪我们日后采取更为凌厉狠辣的手段来对付他了!”
与此同时,远在秦国的王宫之中,秦王嬴政和江川得知了齐国拒绝援助三晋这件事情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嘴角微微上扬,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韩、赵、魏三国使臣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灰头土脸地离开了齐国。他们满心失落,原本以为能够顺利获得齐国的支持和援助,没想到最终却是这样的结果。
然而,韩魏两位使臣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们深知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国家面临的困境。经过一番商议后,两人决定转道前往楚国,寻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