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版图已经快要画满整个东半球,如此广袤的土地全部要由朱辰钰统治的话,几乎不可能,于是,大明女皇朱辰钰派出皇族,拥立三个王,这三个王不同于以前的王爷,以前的王爷也就占个省级或者县级的土地,政治上也没那么独立。
而今拥立的王,朱辰钰允许他们建国,称为王国,王国隶属于帝国,这一点跟西方国家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很像。
按照女皇朱辰钰的设想,各个王国共同组成华夏联邦,而大明帝国则是直接统治整个联邦。关键之处在于,华夏联邦诸国,以华夏族为核心,包容其他各族,王室成员必须是帝国皇族。
这个政治理念一提出,惹来了很大的争议。有大臣提出,这样做非常容易导致权力失控,万一各个诸侯国拥兵自立,互相征伐怎么办?
而且独立的诸侯国万一造反,威胁大明帝国怎么办?
朱辰钰肯定也想到了这些弊端,但是她心里有数,如果不采用诸侯联邦的形式,那整个大明帝国的统治机构就会非常的臃肿庞大,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而且统治的地域越广大,机构运行成本越高。哪怕再集权,也会陷入混乱。因此,朱辰钰坚持开辟联邦帝国的统治形式。
第一个王,朱辰钰就给了唐王朱聿建,朱聿建建立了南唐国,他的封地,包括安南,暹罗,吕宋,爪哇,总之东南亚诸国都是他的领地。
南唐都城建立在鹿泽城(今柬埔寨首都金边),这个地名,是唐王朱聿建到了之后改的,原来的名字是当地人的语言,发音很是拗口。
这个地方距离海边不近不远,向西向南就是暹罗的泰京(曼谷),向东一直到海边就是安南的西贡(今越南的胡志明市),这两处地方都有很多天然良港,泰京南部的暹罗湾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上要道。
地理位置自然是没得说,不过,南唐国由许多岛屿和半岛组成,要想自由联通,还是存在很多的不便。目前的办法只能是疯狂发展水上交通。靠船只联通诸岛,等以后国力再强大些就在各岛之间修建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
南唐的水上实力十分强大,朱辰钰承诺朱聿建,会把大明第二,第三造船厂部署在南唐,帝国只占一半股份。
至于第一造船厂,也就是江南造船厂会部署在东南。
第二位国王,朱辰钰给了鲁王朱以海,封地是倭国本岛和高丽南部,国号鲁,众所周知,倭国本岛地震海啸多发,所以鲁国的首都设置在高丽南部一个重要大城。
实话说,鲁国的资源比较贫乏,相比南唐差了不少。好在朱辰钰答应鲁王,帝国可以免征他的岁贡。大明帝国的工业中心,在本土大陆,不愁银子不够花,自然不差他那点儿。
第三位王,给了潞王朱常淓,然而潞王不想独立建一国,他反而希望留在女皇的身边,朱辰钰自然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强制他接受了这个方案,璐王的封地包括黑龙江北部,蒙古全境,以及俄国东部地区。当然,朱辰钰还没有侵占强大的俄国土地,但接下来她就要入侵沙皇俄国,只为抢夺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潞王勉强接受了朱辰钰的安排,却没有忙着建国,而是说,蒙古的草原部落没有收服,现在还不是建国的时候。
于是朱辰钰抽调,招募军队,在松嫩平原的广袤土地上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兵团,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粮食,让那片黑土地变成帝国粮仓,同时驻扎重兵,为统一蒙古和入侵俄国做准备。
大明帝国的军队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如此规模的军队养活起来非常不容易,但有了脱胎于卫所制的大兵团组织,军队可以实现部分的自给自足。卫所制本身没有问题,以前的大明之所以没利用好,是因为中央集权统治力太弱,皇族腐败,贪图安逸。如今不同,女皇朱辰钰不是一个贪图安逸的皇帝。
朱辰钰统治下的大明,跟以往各朝的情况都不同,她治下的大地主很少,土地几乎全部属于皇帝,而且严格限制土地交易和土地兼并。
领先数个世纪的科技实力,让朱辰钰完全有能力耕耘所有的土地。大明帝国不再缺粮,帝国臣民可以放开了生娃,增长人口。
高丽人和倭国百姓,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在大明帝国的残酷镇压下沦为了劳工。但朱辰钰深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
沦为劳工的外族百姓并没有受到残忍虐待,他们能吃上饱饭,冬天也能穿暖,朱辰钰给这些人洗脑,让他们越来越安于现状,凡是试图觉醒这些人民族意识的势力和个人都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种族灭绝政策,高丽人以及和族被限制了生育,由于医学技术进步飞快,通过结扎手术来限制外族繁衍的政策被秘密执行,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性生活,但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法诞生下一代!
可以预见,几百年后,这些外族将全部消亡殆尽。一切都是在避免流血冲突,激烈对抗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即便高丽人以及和族之中有不少明白人,他们也很难组织起人手反抗,毕竟大明帝国给的太多了,生活水平不但没有倒退,反而大大提高了,甚至大部分人都对大明帝国感恩戴德。
朱辰钰颁布了法典,禁止虐待和歧视外族,但针对外族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而汉族人口不加限制,能生多少就生多少。
还处于封建时代的普通老百姓只有少数人能想到控制人口带来的严重后果,大多数还是被剥削压榨的穷苦人,能保证吃饱不饿便是万幸,而且外族没有汉人多子多福的观念,所以这个灭族政策推行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
东亚再无敌手,朱辰钰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方向的沙皇俄国,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是苦寒之地,游牧民族哪怕是扛着大明帝国的压力,也不愿意到那种地方讨生活,对于17世纪的人们来说,那边就是生命禁区。
但是朱辰钰可是知道,在那遥远寒冷的北方,永久冻土层之下,却存有着世界上第二丰富的油气资源!
于是一条铁路横跨蒙古高原,直接指向沙俄,在朱辰钰的命令下,开始建造。这是一条钢铁长城,随着这条铁路的推进,蒙古人彻底被打败,蒙元的残余势力被清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