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你知不知道,玄觉寺究竟是小乘佛寺,还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以为裴行俭回答不了这问题,谁知裴行俭只略作思索,便很笃定地说:“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相当惊讶:“你自称对佛教一无所知,这是谁告诉你的?”

“就是你自己刚刚告诉我的。”

原来,裴行俭心念电转,想起一件事。他因为不懂佛道,几乎从不跟他夫人库狄氏谈论这个,但是有一次他无意中提了一个词,惹得他夫人很不高兴。这个词,就是“小乘”。

裴行俭一直记得这件事,也因此知道了“小乘”这个词的由来。

佛教创始者乔达摩,称为佛陀。他是释迦族人,故而也称释迦牟尼,简称释尊。佛陀经历了出家、修行、成道、说法、入灭,以自己为明灯,向世人弘法。他传道四十五年所说的精深教法,并未随他涅盘而湮灭无闻,反而生机勃勃,流传逾广。

此后,佛教教理与教团经几百年发展,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上座部倡导“弟子的佛教、学习立场的佛教”,强调信众要出家,隐遁于僧院,过禁欲生活,专心修行,而不是走上街头救济他人。强调的是求自己解脱而非救度他人。

大众部又称“大集结派”,“大众”意味着人数很多。大乘佛教的教理多诞生于大众部,他们轻视上座部,故而蔑称之为“小乘”,意思是局限的、卑下的教理。

裴行俭问:“所以,上座部即是‘小乘佛教’,大众部乃是‘大乘佛教’?”

浮迦潘不满意这种简单、粗暴的区分法,立刻说:“这种划分是很粗略的,并不可一概而论。譬如,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将锡兰系上座部佛教称为‘大乘上座部’,而又将大众部系的说出世部称为‘小乘’,其中糅杂之处甚多。但是,如果追溯本源,大体意思正是这样。”

裴行俭点了点头。库狄氏信仰的正是上座部佛教,因此在她眼里“小乘”这个词,是大众部的侮辱、构陷之词,听见了当然会不悦。裴行俭也由此而知,会主动提“小乘”的僧人,定然不会属于“小乘”教派。

浮迦潘打算详细给裴行俭说明其中分别:“大乘佛教的立场,是自己研习佛法,更要教导他人。吏部还记得玄觉寺里那尊西域闻名的释迦菩萨像吗?释尊既然是佛陀,为何又会有‘释迦菩萨’的称谓?”

这完全超出裴行俭了解范围,他立刻说“不知”。

“大乘佛教最初称为‘菩萨乘’,在其教理之中,菩萨指的是‘相信自己能成为佛陀、有这种坚定信念’的人,因此,我们称呼释迦佛的前身、还未成为佛陀的乔达摩为释迦菩萨。菩萨已经具备了佛陀的能力,然而却不成佛,选择持续救度众生。大乘佛教追求的正是这种有信念成佛的菩萨修行,以利他为先,而唯因致力于利他,自己修行才得以完成。开始这个修行,要有誓死不变、百折不回的决心,如同披铠甲上战场的战士。大乘佛教不是静修的、僧院的佛教,而是救度的佛教。”

裴行俭听完这番话,倒真是茅塞顿开。

他当然不可能通过这三言两语就明白了什么佛教教理,但是,这令他突然理解了“雪山下王”的个性。

鸠罗耶识作为一个自幼出家、专注译着的学者,为何会有如此激烈阴戾的战斗姿态?

或许这些行为,在他眼里是披铠战斗,是救度众生吧?

“原来如此。”裴行俭颇为赞叹地说,“贵寺是大乘佛寺,可这与这张袈裟、与‘雪山下王’,又有什么关联?”

浮迦潘说起佛教教理与历史,兴奋异常,见裴行俭继续问他,更加知无不言了。“袈裟上每一个色块代表梵文‘一言’,这恐怕并不合适。梵文应该是有五十一言。且‘雪山下王’不仅精通梵文,还译过巴利文经书,巴利文音韵很少,远不够四十七。不过,四十七这个数字,倒的确与‘雪山下王’有几处关联。譬如,鸠罗耶识曾经翻译过大乘佛教经典之作《大宝积经》中的几卷,其中第四十七会称为《宝髻菩萨会》。这张袈裟,是不是暗喻这本经书呢?”

“这本经书有名吗?对‘雪山下王’来说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浮迦潘思忖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那就颇有些牵强。”

裴行俭望着这张色彩斑斓、图案复杂的袈裟,觉得闯入了一片诡谲茂密而森然幽暗的森林。他一直将色块看作是代表某种语言,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袈裟不只是代表一句切口,或者一个佛教教理、偈语,而是可以直接传递消息的一件东西,不必辅以任何其它言语。也就是说,遇到最紧要的消息,鸠罗耶识只要将一张袈裟交付出去,对方就能立刻明白其含义。

他问:“既然梵文有五十一言,为何玄奘却说是四十七言?”

浮迦潘没做过梵文翻译,不过经这一提醒,他使劲一拍大腿:“我想起一本书!‘雪山下王’为了让寺内汉僧学习梵文,曾经专门找来一本《字体根裁声明论》。这本书是玄奘帮助中原人学习梵文的教本,其中的确将梵文确定为四十七言,大约书写、翻译的时候,只需要这四十七言。我抄过这本书,还记得它将梵文子音称为体文,共三十五个;将母音称为摩多,共十二个。”

再仔细看那袈裟,每格四周缝线的针数的奇偶之数,似乎正是代表了体文和摩多。

可是,这又是如何对应的呢?

“《字体根裁声明论》中的确有四十七言顺序,不过我记不得具体排列,只能去玄觉寺将书找来查看。”

裴行俭摇了摇头:“‘雪山下王’绝不会用汉人学习的排序法。”

他又朝袈裟上一百余个彩色格子瞧了一会儿,觉得这件东西设计如此精致,其中一定还藏了别的玄机。“雪山下王”恐怕是以一句极其有名的教理、或者什么特别的话,为四十七言定顺序。若这想法没错,这便是最大的问题,也是这幅袈裟最难以拆解的地方。

要一个一个试,十年也试不完,只能靠推论与猜测。

裴行俭望着袈裟,又问:“鸠罗耶识最精研的是哪派的教理?”

“是大乘佛教中观派,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树与提婆。”

龙树乃是佛教“八宗之祖”,曾于大雪山中向老比丘求教,他的大名连裴行俭都知道。裴行俭以为‘雪山下王’最推崇的是龙树的学说,谁知浮迦潘说:“鸠罗耶识最景仰的是提婆。”

“这是为何?”

“提婆又称圣提婆,是锡兰国王子,舍弃王位出家,成为龙树弟子。他破斥外道与小乘,因为破邪太过激烈,导致外道弟子怨恨而被杀。”

裴行俭一听这话,也觉得眼前一亮,鸠罗耶识以提婆身世自喻,实在是非常合适的。

可是浮迦潘说:“提婆最重要的着作是《百论》与《四百论》,非常难读。我实在想不出,其中有哪一句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两人一时间又一筹莫展了。

过了好一会儿,裴行俭决定再换一个方向:“‘雪山下王’常对信众讲经,西域闻名,他最有名的学说是什么?”

这话令浮迦潘猛地站起来:“‘雪山下王’很少对信众讲中观派教理,只因其太过艰深,难以令寻常百姓理解。”

“哦?那他最爱讲什么?”

浮迦潘突然双目一亮,一拍桌子,说:“吏部还记得,玄觉寺被焚那天,最盛大的水陆法会上,雪山下王讲的是什么?”

裴行俭当天只想着怎么把雪山下王除掉,哪儿有心思听讲经?再说佛法精深,即便他认真倾听,也未必能听懂。

浮迦潘却摇头说:“吏部那天应该仔细听一听,你一定能听懂!‘雪山下王’最为世人称道的,是精于《法华经》之譬喻品,尤其其中‘火宅’之喻。每逢大法会,他都会对普通百姓与信众讲这个,既通俗易懂又精妙幽微,且极有情绪煽动。这句话,用梵文写来,正好是一百八十八个字。”

说着,浮迦潘拿起笔,用梵文写了两句话。接着,他又用汉字再写了一遍:“‘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然不息。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这一下,的确连裴行俭都能看懂了,他读了一遍,只觉头皮发麻,再联想到那天的玄觉寺大火,更是毛骨悚然。

他问:“你能肯定是这两句话?”

浮迦潘仔细看了一会儿,笑起来:“这两句话不光包括了梵文四十七言,而且字数也与袈裟总格数相应,何不试一试呢?”

他将梵文句子填入格中,再对应起来一一编号,看起来十分复杂,但做好之后,每处都十分贴合。就连缝线的奇偶之数,也能恰好对应。如果猜得不对,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巧合。

“所以,‘雪山下王’如果要传递什么消息,只需要更改彩格色彩,与其上缝线针数,对方立刻就能通过编号读出梵文?”

浮迦潘回想此前见过的情形,越来越觉得这是确然无疑的,但他不敢最终断言。

裴行俭说:“我们可以先试一试。”

“如何试?”

“铁门关就有‘雪山下王’的奸细。我们派一个人去寻访打探,再用这奸细试试。”

“可是,铁门关附近有五座佛寺。其中有两座规模较大,都有数十名僧侣,殿宇也多。如果有人藏起来找不到,难道还要派兵闯进去仔细搜查?”

“不,这两座都不必去了,我们只需要查访那三座小庙。”

裴行俭再次拿出那张九个黑点的手帕。

原来,在铁门关,只有芝麻大小的一个黑点。浮迦潘微微点头,此地四处都是巡逻、守卫,奸细的确要极为隐蔽。

“派一个出游的文士去佛寺。”

“派谁去呢?”浮迦潘又被难倒了。“不能派铁门关的军人去,很容易被认出来。此地军镇重地,文吏很少,僧人也难免熟识其面孔。难道要我去吗?”

裴行俭摇头:“这里有个最合适的人选。”

他朝外面张望了一下,又说:“而且,这个人根本用不着乔装假扮。”

骆宾王端着干秃秃的砚,举起毛茬茬的笔,刚将“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几个字写在墙壁上,猛听身后一声厉斥,险些将笔掉地上。

一个小沙弥气冲冲跑来:“香火钱都没给,竟敢在我寺壁上写字?”

骆宾王最落魄时,在中原题个字、写句诗,也能当酒钱使。人家反跟他要钱,让他一时茫然了。“我在玄觉寺的墙壁上写字都不用给钱!”

小沙弥脸色一变:“你是从玄觉寺来的?”

骆宾王点头,满以为这次接上头,要被带去见什么人了,谁知那小沙弥大叫一声。几个秃头少年一起奔出来,拖着骆宾王向外面推攘。

“再不快走,我们要报官了!”

骆宾王望着寺门外飞扬的尘沙,愣了好一阵,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看来,玄觉寺里发生的事此地僧人们都知道了,唯恐扯上干系。

他只好骑着马去下一座佛寺。

等到了寺门前一看,他不禁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又找错了地方。干裂的地上,一座小庙破朽得快倒塌了,只有六个人,七间房,不到一盏茶功夫就摸了个透。天气热得像要把万物晒化了,的确火宅一般,只可惜无人有心救护众生,灰衣僧人们都把来人当作了蝼蚁,没人来跟他搭句话,更没人索要布施。

骆宾王想:此地僧人半死不活,恐怕也不是什么奸细所在,不如趁早去最后一间佛寺。

这最后一座寺庙虽也破败,可门前有几棵树,看起来清爽荫凉,在此地已是不同寻常。

佛寺在灰土里冒着热烟,然而,一旦进入其中,骆宾王立刻感到莫名的寒意。

他站在灰白斑斓的墙壁前,浑身一个激灵。一位慈眉善目的和蔼老僧迎了出来,躬身问:“施主从何而来,可是来敬香的?”

“我文牒出了岔子,要在铁门关耽搁一阵,趁此时日,四处闲逛瞧瞧。”

这一次他乖觉了,先掏了一把铜钱,再要来笔砚。

老僧替他端着砚台,骆宾王捻笔在手,如同猛士掣起长剑。

他想起几个时辰之前,自己被裴行俭叫去布置任务,被告知必须记住两句话,以及应该如何去三座小庙探访。骆宾王仔细听完,一一铭记。浮迦潘唯恐他记错佛经上的句子,再三叮嘱,弄得他很不耐烦。

骆宾王对金辞玉句有最敏锐的感悟,只要瞥上一眼就能完整记住。

而那《法华经·譬喻品》中的句子,对比尖锐,意境深远,令他看了震撼不已,是绝不会写错一个字的。

这么想着,他提笔挥毫。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然不息。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骆宾王写完抱住胳膊,犹如武士收刀,他写得洒脱流畅,仿佛这句子出自自己笔下,是十分妥当、甚至令人自得的。

老僧直勾勾盯着灰墙上的墨迹,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手足无措,半晌才颤巍巍地说:“施主来此,想必是别有要事,方才怠慢了。”

骆宾王心头一凛,知道这一次找对了地方。

他作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在下的确想见一见贵寺主,有一番话要请教。”

老僧消失了一会儿,骆宾王静等着他回来。

片刻,老僧重新出现,躬身说:“施主请进凉爽地方歇息。”

骆宾王被引入一间简陋异常的僧房,他心中隐隐戒备——此地看起来并不像寺主所居。老僧凑上去在阴影里的人耳畔低声在说了几句,骆宾王听见一声:“是吗?”

这声音一听就不是汉人,等老僧离开,与骆宾王四目相对的,果然是个胡人。

这胡僧装扮的人,正是石阿鼠。骆宾王见他脸上刚剔去须发的部位肤色发白,又见他袈裟是一片白色,十分警觉地问:“我要见寺主,你是何人?”

“实不相瞒,铁门关有个极为紧要的消息,已经由寺主亲自出去传递。眼下这座寺庙里的一切,都由我处置。”

石阿鼠说着,将那袈裟倒转过来,重新披上,示意对方这是信物。

骆宾王惊讶地看着,展开的袈裟另一面,正是很多繁复色块构成的图案。

然后,他想:这胡僧说的事,一定是裴行俭离开西域、回长安了。

这是当前西域最重大、最紧要的消息,近来一定是像群群飞鸟般在西域四处流窜。千泉的十姓可汗得知之后,肯定会改变在草原上的整个部署。

骆宾王觉得,这个解释是合理的。但他还是担心,奸细们之间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切口,便故意说:“此地到处都是监视、搜查的唐兵,我怎么知道你不是官府的探子?”

石阿鼠叹了口气:“除了各地披袈者,最受‘雪山下王’信赖的便是我。你若去各处关卡、闹市看一看,就知道我正被官府悬了画像通缉。”

骆宾王听了这话,不再疑虑,便从怀中摸出刚缝制的袈裟:“这件东西是‘雪山下王’死前命我去取的,墙壁上那句话,也是他要我写的。”

石阿鼠来不及问鸠罗耶识坐化过程,一把拿过袈裟,圆睁双目,屏住呼吸,仔细辨认。

袈裟是按照浮迦潘的设计缝制,写的内容非常简单:哥利是叛徒,他向唐人告密。

石阿鼠脑袋轻晃,骆宾王坐得离他很近,在一片寂静之中,隐约听见他轻念着音节,似在计数。全部念完,石阿鼠脸色阴晴不定,骆宾王心头一沉,以为其中露了什么破绽。

就在他惴惴不安之际,石阿鼠皱着眉,低头自语说:“就只是这样吗?”

骆宾王一思忖,决定以退为进,说:“我不懂这袈裟是什么意思,只是代为传递而已,你明白它含义吗?”

“当然。”

“那东西已经带到,我就先走了。”

“且慢,且慢。”石阿鼠果然拉住他,略显困惑地问:“只有最紧要的消息,才会用袈裟传递,‘雪山下王’没有别的话了?”

“这就是最紧要的事。”

原来,普通讯息都只用切口和暗语互相联系。最不能被旁人得知的消息,或者最危险、最不方便传递的消息,才会用到袈裟。石阿鼠本以为鸠罗耶识死前一定说了极为紧要的话,谁知袈裟上写的消息,看起来挺普通。难道,这个消息真的很重要吗?

石阿鼠想了想,说:“我们只有一张能到龟兹的文牒,被寺主带走了,因此这袈裟上的消息,根本无法传递到西边。”

骆宾王假装思索了一会儿,说:“我与铁门关的一位将军十分熟悉,有些交情,可以替你弄到一张在龟兹行走的文牒,只是……你被通缉了,拿到文牒也是无用。”

石阿鼠觉得骆宾王说话颇有文人酸腐气,不由露出一抹笑,说:“不必我去。我们这里正巧有一个汉僧,可以传递消息。”

此时,石阿鼠想法转了一几转:寺主已经赶着去告知可汗“裴行俭离开西域”,可是唐人封锁、追查这般厉害,寺主未必能顺利将消息传到。如果能再派禄钦陵的使者也去凌山勃达岭的顿多城,那他可以将几个消息一起传递给可汗。即便此人被抓了或者死了,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他主动将禄钦陵的使者叫了出来。“此人虽到铁门关,却难以进入龟兹,你帮他改一改文牒,让他能在龟兹畅行无阻。”

近日西域有战乱,很多原本有效的文牒也暂停使用了。

骆宾王见这使者是个汉僧,一副呆滞憔悴的样子,不由问:“这人能靠得住吗?”

石阿鼠点头。

“我今晚便要去陪将军喝酒,且试一试吧。如果讨要不到,你也别怪罪。”

“施主不如同汉僧一起出发?”

骆宾王故意犹豫片刻,然后作色说:“这却不行,我别有要事在身。”

石阿鼠点头:“好吧。”

骆宾王见事情已经结束,担心自己再说下去会露出破绽,便告辞离去。石阿鼠亲自送他出来,走到灰白墙壁前。这时,他看了一眼骆宾王写的字,犹如被钉住了一般,表情突然变得非常怪异。他盯了好一会儿,似乎受到巨大震动。

照理说,这两句话方才老僧已经告诉过他,他不该觉得惊讶。

骆宾王忍不住问:“这字可有什么蹊跷?”

“啊,并没有什么蹊跷!”石阿鼠连忙说,“施主书法有如剑戟,令人见而忘俗。”

骆宾王字体锋锐清峭,但也不至于着名到会被人一眼认出来,他听对方这么说,就不作理会了。

UU文学推荐阅读:大周王朝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时空搅屎棍综武:之大秦仙朝开局死囚,闹翻红楼不见长安红楼:武震天下汉末:帝国宏图三国秘事王室的弃儿慈悲大陆战记琴师好风流三国之风起南疆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器焰嚣张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反派,开局路遇女频剧情明末之木匠天子我在大明当暴君三国秘事第四部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虚构三国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穿越异界开局患上了失忆症大明圣主:做老板一样做皇帝应如妖似魔大明商业帝国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大华极品小皇子半个医士成皇帝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开局封侯,九品到头三国:争霸天下,我在江东崛起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