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州牧府的书房内。
刘备正坐在桌案前,眉头紧锁,审阅着公文。
这时,蔡瑁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
他略显慌张,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急切说道:
“主公,出大事了,刘封……不见了!”
刘备手中的笔 “啪嗒” 一声掉落,他猛地站起身,怒喝道:
“你说什么?刘封怎么会不见了?
你们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让你们盯紧点,结果呢?
现在给我来一句人不见了!”
蔡瑁低着头,嗫嚅着说道:
“这…… 我也不知啊,今早例行查看时,发现他屋内空无一人,床铺也没了温度。
想必是昨夜趁着夜色偷偷溜走了。”
刘备气得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这个刘封,居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这不仅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衅,更是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
半晌,刘备猛地停下脚步,咬牙切齿地说道:
“去,把与刘封一同前来的邓艾给我带来,我要亲自问话!
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
蔡瑁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
“主公,邓艾也不见了。据查探得知,他在黄承彦的帮助下,也于近日离开了襄阳。”
“什么!”
刘备一拳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剧烈震颤起来。
“这黄承彦,竟敢公然与我作对!
刘封这逆子,此番逃走定生反意!”
刘备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有些沙哑。
蔡瑁心中一喜,他本就对刘封心存不满,此刻更是觉得机会来了。
他连忙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刘封此举已是公然背叛,若不加以严惩,日后恐成大患。
如今我们在襄阳有各大世家的支持,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拿下江陵易如反掌。
此乃天赐良机,主公千万不可错过啊!”
蔡瑁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急切与兴奋,试图说服刘备。
刘备气得来回踱步,额头上青筋暴起,怒吼道:
“这个刘封,真是气死我了!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蔡瑁见状,赶忙趁热打铁:
“主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封现在肯定还没站稳脚跟,我们此时出兵,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刘备停下脚步,盯着蔡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说道:
“可万一出兵江陵,曹仁在背后偷袭怎么办?我们不能不防啊!”
蔡瑁不以为然地说道:
“主公,曹仁向来谨慎,他未必敢轻举妄动。而且我们可以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襄阳,以防万一。”
刘备皱着眉头,陷入沉思,心中在权衡利弊。
“蔡瑁说得也有道理,刘封这小子如此胆大妄为,确实该好好教训他。
可要是曹仁真的趁机来袭,我们就会陷入两难之地,这荆州好不容易得来,可不能轻易葬送。”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传声:
“诸葛先生求见。”
刘备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说道:
“快请。”
诸葛亮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羽扇轻摇,神色平静。
他看到刘备满脸怒容,蔡瑁一脸忐忑地跪在一旁,心中已然明白几分。
他微微拱手,说道:
“主公,可是为少将军之事动怒?”
刘备冷哼一声,说道:
“诸葛先生,你来得正好。
刘封这逆子居然逃走了,蔡瑁建议我出兵攻打江陵,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说道:
“主公,此时切不可冲动。
少将军虽逃走,但如今并非对他动手的最佳时机。”
他缓缓走到刘备面前,停下脚步,目光诚恳地看着刘备,继续说道:
“我们虽已占据襄阳、江夏等地,但樊城仍在曹仁手中。
樊城与襄阳互为犄角,曹仁据守樊城,就如同一把利刃,时刻威胁着我们。
若此时贸然对刘封用兵,曹仁必定会趁机出兵,我们腹背受敌,恐有大患。”
刘备眉头紧皱,心中有些动摇,暗自思忖:
“军师说得没错,曹仁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此时攻打刘封,确实可能陷入危机。
可刘封的背叛,就这么算了?我实在不甘心。”
他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说道:
“我也担心曹仁会趁机偷袭,但刘封竟然敢逃离襄阳,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诸葛亮轻轻挥动羽扇,神色凝重地说道:
“主公,成大事者,需有容人之量,更要懂得审时度势。
少将军之事,虽令人气愤,但与我们的大业相比,孰轻孰重,主公应了然于心。
当下,最重要的是攻下樊城,稳固我们在荆州的根基。
樊城一破,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届时再处理少将军之事,也为时不晚。”
刘备微微点头,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
他仍有些不甘心地暗自想道:
“话虽如此,可刘封这小子如此大胆,不教训他,我怕其他人也会效仿。
难道就这么放过他?”
嘴上说道:
“话虽如此,可刘封这小子如此大胆,不教训他,我怕其他人也会效仿。”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
“主公,少将军之举,自有其后果。
但我们此时若因一时之气而贸然行动,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待我们攻下樊城,实力大增,刘封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那时,主公再对他施以惩戒,定能让众人信服。”
刘备沉思片刻,觉得诸葛亮所言有理,心中叹道:
“诸葛先生考虑得长远,我确实不该因一时冲动坏了大事。
只是这口气,实在难咽。”
他强道:
“那依诸葛先生之见,我们该何时出兵攻打樊城?”
诸葛亮目光坚定,说道:
“越快越好。如今我们在蔡家等世家的帮助下,兵强马壮,士气正盛。
此时出兵,胜算较大。若再拖延,恐生变故。
曹仁也非等闲之辈,他必定也在谋划着如何应对我们,我们先发制人,方能占据主动。”
刘备又问:
“何人可为大将?”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回答:
“关将军有勇有谋,可为破城大将。
关将军威名远扬,其武艺高强,且熟读兵书,深通兵法。
由他领军,定能鼓舞士气,克敌制胜。”
刘备摸了摸下巴,面露犹豫之色,说道:
“云长镇守江夏,责任重大,一旦云长离开,又有谁能接替他镇守江夏这一重镇呢?
江夏地处要冲,关系着我们荆州防线的安危,不可掉以轻心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
“子龙将军忠肝义胆,武艺高强,可以接替关将军镇守江夏。
子龙将军跟随主公多年,历经无数战阵,其忠诚与能力,主公自然清楚。
有他镇守江夏,主公可无忧矣。”
刘备闻言,眉头紧皱。
赵云近来与刘封交往过密,已让他心生忌惮。
他担心赵云会与刘封勾结,对自己不利。
心中暗自嘀咕:
“赵云与刘封走得近,万一他也有异心,那江夏岂不危险?可眼下又实在无人可用。”
诸葛亮似乎看出了刘备的顾虑,轻轻挥动羽扇,劝说道:
“主公,子龙将军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他跟随您出生入死,从未有过二心。
此次让他镇守江夏,正是发挥其才能的好机会。
更何况,如果子龙将军前往江夏,也能与少将军少些联络。”
诸葛亮说得有些直白,他深知刘备心中的担忧,希望能借此打消刘备的顾虑。
刘备心中暗自叹息,最信任的陈到已经死于曹军之手,如今可用之人有限。
思索片刻后,无奈地想道:
“如今也只能相信子龙了,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于是说道:
“罢了,就依军师所言。希望子龙不要让我失望。”
于是,刘备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江夏,命赵云前来襄阳。
同时关羽带着关平、周仓返回襄阳。
数日后,关羽一身翠绿锦袍,外罩一副精制的连环锁子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甲叶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他头戴绿巾,巾上镶嵌着一颗拇指大小的明珠,更显英气不凡。
关羽身后周仓肩扛那柄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刀身寒光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