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章节我们曾讲到刘武周依附突厥始毕可汗,于武德二年四月攻陷太原,九月又遣宋金刚攻陷晋州(今山西临汾),河东震动。《旧唐书·刘武周传》载其";引突厥之众,兵锋甚锐";,直接威胁关中东北门户。
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占据介休,直接切断了唐军南北联络,威胁河东粮道。《读史方舆纪要》称其";扼太原、晋州之冲";。
李渊以心腹重臣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北进,发关中精锐兵力攻击刘武周,本欲收复河东。
李渊此次选择毫无实战经验的文职官员裴寂挂帅,实则暗藏权力制衡的深意。裴寂作为太原起兵的首席谋臣,他的资历足以压制军中新锐将领;而当时李世民正率唐军主力与王世充鏖战洛阳(参见《旧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二年战事),此举既能防止秦王系将领再立新功,又可借河东战局为太子李建成培养势力。这种";以文制武、以旧抑新";的布局,折射出武德初年唐廷";关陇集团压制山东豪杰";的政治暗流。
介休位于今山西省中部,是晋中市下辖的县级市。东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西邻吕梁山脉,南连灵石县(王家大院所在地),北靠孝义市(煤炭重镇)。春秋时期为晋国邬县,是介子推曾隐居的绵山之地,秦代置界休县(属太原郡),西汉时期改称介休县,至今延续近2000年。1992年撤县设市,定名介休市。
隋唐时期的介休古城墙遗址尚存于今介休市区东南,宋金刚当年据守的介休城即今介休老城,度索原战场位于现绵山镇兴地村一带,当地仍留有";唐王寨";";饮马池";等历史地名。
九月二十五日,裴寂率三万关中子弟抵达介休城南的度索原,宋金刚据城池坚守抵抗。
度索原地势为";两山夹涧,形如束索";,唐军依涧水安营,却不知宋金刚早遣死士在上游垒石断流。唐军无水可用,裴寂便命士兵掘井取水,时秋季干旱,";军中掘井三丈不得泉,士卒绞马粪汁为饮";。
三日后,旌旗蔫垂的唐军开始移营,前锋刚拔寨而起,忽闻介休城头羯鼓震天,—宋金刚亲率五千突厥轻骑自摩天岭俯冲而下突袭而来,铁蹄踏起的烟尘遮蔽了落日。史载";金刚纵兵蹂阵,寂军首尾不能救,僵尸蔽野。";
仓皇间,裴寂的帅旗被突厥射雕手一箭射断,唐军彻底崩溃。溃兵争渡汾水时,溺毙者多的堵塞了河道,此战后";汾水三日赤,鱼鳖不食";。度索原战役不仅折尽唐军关中新锐,更让河东门户洞开,宋金刚乘胜连克平遥、灵石,直至黄河东岸的蒲坂才被天险所阻。
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裴寂只带极少兵力仓皇逃窜,一天一夜奔逃至晋州。
此前,刘武周多次派兵攻打西河,浩州刺史刘赡顽强抵抗,李仲文也率军增援,与其共同坚守西河。待裴寂战败后,晋州以北的城镇全部失陷,唯有西河一地仍在坚守。
裴寂的战败,直接导致了大唐骁将姜宝谊的乱世末路。这位曾随李渊太原起兵的虎贲郎将,在度索原兵败被俘后,已是二度落入宋金刚之手。前次被囚时,他趁夜凿穿牢墙,身负镣铐泅渡汾河逃归唐营,此番被捉却再难复现奇迹。试图逃归时遭宋金刚杀害。
至于姜宝谊被杀害的细节,《资治通鉴》记载:";金刚将姜宝谊复为所虏,谋逃归,金刚杀之。";而《山西通志·名宦志》(清雍正版)载:";姜将军二陷敌营,谋归未果,贼以铁索穿骨,暴尸城阙。";岑仲勉《隋唐史》则指出:";姜宝谊之死,当系斩首,所谓贯锁悬城之说,盖后世增饰。";
姜宝谊临刑前,这位陇西汉子怒斥道:";唐旗所指,尔等胡骑终成齑粉!";
言毕血溅寒星,染红了雀鼠谷的崖刻。其首级被宋金刚传示诸寨,却意外激起唐军死志,三日后,西河守将刘赡率残部突袭敌营,夺回忠骸,
唐将姜宝谊再度被宋金刚俘虏并被杀害,成为河东战局的悲壮转折。当他的骨灰匣送至长安时,李世民正磨剑于太极宫,次年柏壁之战,唐军先锋旗赫然绣着";为姜将军雪耻";六个血字。千年后,介休虹霁寺仍存";将军柏";,传为其战马衔枝所植。
随后,裴寂向朝廷上表请罪,高祖李渊下诏抚慰,仍命他镇守河东地区。
秋风萧瑟的长安城内,太极殿的蟠龙藻井下,李渊凝视着裴寂的请罪表,绢本上";臣以驽钝,丧师辱国";八字沾染着泪渍。这位太原首义第一谋臣的笔迹,让皇上李渊再次想起晋阳宫夜宴时共谋大业的豪情。
最终,李渊御笔朱批的诏书飞驰河东:";卿国之柱石,偶蹶何损?宜领旧职,绥靖边陲。";字里行间不见苛责,反赐黄金甲一副、御马十匹。
唐朝朝廷此番用意,除了裴寂代表李渊嫡系势力严惩恐寒元从之心,以及留裴寂制衡秦王李世民之外,还考虑到:晋州以北尽失,唯裴寂熟悉当地豪族网络。
当裴寂在蒲坂城头重树唐旗时,黄河对岸的宋金刚正磨刀霍霍。这位败军之帅的紫袍玉带,映着河东血色的残阳,恰似武德初年关陇贵族与新兴军功集团博弈的缩影,既是唐朝皇帝李渊宁愿用三万将士的冤魂,也要守住权力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