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初,太极殿的铜漏滴到戌时三刻,李渊猛然推开案头堆积的河北告急文书。烛火摇曳间,窦建德攻陷黎阳的军报刺痛双目,淮安王李神通被俘、同安公主鸾驾倾覆,俱化作绢帛上刺目的朱批。
侍中陈叔达颤声诵读滑州、卫州归附夏国的急奏时,皇宫外忽有马蹄踏碎秋霜。
\"报——!\"满身尘土的驿卒扑跪阶前,怀中掏出浸透汗水的洛阳战报。
李世民霍然起身,玄甲铿锵作响,展开的舆图上,洛阳外郭的火光仿佛穿透绢帛:\"罗士信夜烧清化里!夺得青城堡!\"
原来,行军总管罗士信率领精锐勇士夜袭洛阳外城,在清化里纵火焚烧后成功撤回。
几日前,子时的邙山北麓,二十岁的年轻将军罗士信解下玄甲轻叩刀柄,五十死士的蒙面布在月色下泛着寒光。他抓起把泥土撒向夜空,看着细碎尘粒随风飘往洛阳外郭方向:\"风向正合火攻。\"
他身后的唐军勇士们默然检查着猛火油罐,皮绳捆扎的陶罐相互碰撞,发出细微的脆响。
到了三更,洛阳城中梆子声越过城墙飘来时,罗士信已率众潜至清化里东北水门。两名守卒倚着闸机打盹,忽见水面浮出黑影,未及呼喊便被弩箭封喉。
罗士信\"攀堞如猿\",亲手将火油泼向隋朝遗留的甲仗库。当第一支火箭划破夜幕,冲天烈焰瞬间吞噬半条街巷,火光映得洛水如血。
王世充\"郑\"字大旗在热浪中卷曲,郑军巡夜骑兵沿天街狂奔而来。罗士信却已率众钻入里坊暗渠,淌着污水的死士们听见头顶马蹄如雷。待到冲出排水口,邙山群峰的轮廓已清晰可见。他回望洛阳城头的混乱,对副将轻笑:\"这把火,够王世充浇三日了。\"
罗士信夜袭并焚烧洛阳清化里(王世充据点之一)后,王世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清化里位于洛阳城外,是王世充囤积物资的重要据点,此次突袭虽未造成重大战略影响,但对郑军(王世充政权)的后勤能力和士气造成了一定打击。
王世充在得知清化里被袭后,立即派兵追击罗士信,但罗士信已率部成功撤回唐军大营,使得王世充的反扑未能奏效。面对唐军(李世民部)的持续压力,王世充进一步收缩防线,强化洛阳城防,并在唐军频繁活动的区域增设警戒,以防止类似偷袭再次发生。
此时,唐军已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王世充的应对策略主要以固守待援为主。
由于局势日益不利,王世充最终决定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援,试图借助窦建德的力量内外夹击唐军。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后来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在此战中击败窦建德,彻底切断了王世充的外援,迫使其投降。
罗士信原本是王世充的部将,因不满其为人而投降唐朝,此次夜袭清化里的行动带有一定的报复性质。王世充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他当时战略上的被动和困守孤城的处境,尽管他采取了加强防御和求援外部的措施,但最终仍未能扭转战局。
尽管王世充加强了城防和警戒,却依然挡不住罗士信复仇的决心。正所谓\"宁惹阎王,莫欺少年\",这位年轻气盛的将军可不好招惹。
到了十月三十日,五更天的洛水河面凝着薄冰,罗士信伏在芦苇丛中,耳畔传来青城堡戍卒换岗的哈欠声。他解下腰间酒囊猛灌一口,辛辣的烧春顺着喉头滚入铁甲:\"传令,先登者赏金五十!\"
身后三百陌刀手悄然散开,寒霜在刀刃上结出细密冰晶。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城堞时,罗士信突然跃起,双连弩机括连响,城头两名哨卒应声坠下。其\"亲挟二弩,射杀守埤者数十\",箭雨掩护下,敢死队以铁钩攀墙,冻僵的手指抠进砖缝渗出鲜血仍未停止攀爬。
守将独孤武都惊醒时,唐军已突破西门瓮城,这位隋朝旧臣披发跣足欲持剑死战,谁料被罗士信的陌刀劈断了剑刃,自己也被小将的刀背拍晕生擒。
午时,青城堡粮仓升起唐字旗。罗士信踞坐敌将虎皮椅,踩着满地散落的\"郑\"国文书笑道:\"取王世充的葡萄酒来!\"
当亲兵呈上窖藏佳酿,他却将酒浆倾洒城头:\"此酒当留待秦王入洛阳!\"
当秦王李世民在长春宫接到捷报时,指尖抚过洛阳沙盘上新插的唐军小旗,对房玄龄叹道:\"士信此胜,恰似雪夜孤灯。\"
此刻的洛阳紫微宫里,王世充怒掷玉玺砸碎蟠龙柱。他岂会不知,罗士信夺占的青城堡扼守洛水粮道,城头新架的八弓弩箭,正对着皇城西南角的含嘉仓。
而三百里外,窦建德的大军已饮马黄河,这个深秋的中原大地,正在三方势力的角力中隐隐震颤。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