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一晚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第二日一早,刘氏就起床了。
天色未亮,她就起床,第一件事就去看了看那上好锁的木箱子,确定安安生生的以后,她才去院子里开始喂鸡,打扫鸡圈,随后又给家里养的猪喂食。
忙碌完这些,天色才慢慢明亮起来。
安安从睡梦中醒来,揉着眼睛跑出屋子里,要去厕所尿尿。
康决和康禾在几乎快要天亮的时候才勉强睡着,眼见着外面已经天色大亮了,还有院子里的鸡咯咯哒的叫着,两兄弟就赶紧起床了。
来到院子里,两人定定的看着刘氏脸上的黑眼圈,刘氏也看着两人的黑眼圈,心里涌起一个猜测。
她问:“小决,小禾,你俩昨晚都没睡好吗?”
康决点点头,又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道:“是啊,昨晚蚊子太多了,今早天都要亮了才勉强睡着,娘,你怎么也这么困倦啊?是不是没休息好?”
刘氏默了,她能在孩子们面前说自己因为太激动和太害怕所以一晚上都没有睡着,然后一大早就爬起来收拾院子吗?
那不能。
所以刘氏只是囫囵道:“嗯,嗯,昨晚吃的太饱了,睡得晚了点。”
两兄弟对此深信不疑。
不愧是娘,就是比他们见识得要多。
安安上完厕所,出来见娘和哥哥们都在院子里站着聊天,就跑过去抱着刘氏的腰黏黏糊糊的撒娇。
“娘~我们吃什么呀?安安饿了~”
刘氏笑着摸摸儿子的小脸,道:“好好好,安安先去洗漱,娘去做早饭。”
安安点点头,转身去找盆子来洗脸了。
康决和康禾也和安安一起洗了脸,随后来到厨房,帮着刘氏一起做饭,安安就在院子里,摘院子中阴暗角落里生长出来的那些小黄花。
此处被洗脸水浇灌过,所以才在炎热的旱季也生长出明媚的花儿来。
摘完了花儿,安安就把院子里的杂草拔来喂鸡了。
厨房里,康决在一边劈柴,康禾在烧火,刘氏在往碗里打鸡蛋。
早饭要做一碗鸡蛋羹,安安正是长身体的年纪,营养要跟上。
康决和康禾也正是长身体,能吃饭的年纪,所以早饭就不能只吃一些不顶饱的汤水粥食 还得吃一些干饭,这样才顶饱。
还好当时家里屯了不少吃食,这些粮食撑过今年都绰绰有余,明年的情况应该就能好起来了。
所以粮食也不能太省了,要给孩子们都吃饱。
刘氏在灶上煮着饭,蒸着鸡蛋,接着又从房梁上取下了一块腌制的熏腊肉。
这是前年家里养的猪做成的腊肉,到现在还剩下这一块,剩下的腊肉就是去年家里养的猪做成的腊肉了。
去年的收成不好,田野里都找不到太多猪能吃的食物,只能吃那些屯的玉米粒,过年的时候宰了猪,也没有太多人来买,所以一只猪就腌成了腊肉,另一只猪就被切块炼油了。
刘氏切了腊肉,放在温水里洗过一遍,仔仔细细的洗掉了那些烟尘,再用少量温水冲洗一遍就好了,现在是旱灾年,没什么讲究的,他们还能用上水,已经是万幸了。
腊肉切成片码在盘子里,刘氏在围腰上擦了擦手,打算去后院拔点大蒜来炒肉吃。
她刚出门前,安安就跟了过来,和她一起去后院拔大蒜了。
厨房里,康禾看着娘亲和安安去了后院,才小声问康决:“哥,你打算啥时候把银票给娘啊?你啥时候给我就啥时候给。”
康决站起身,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道:“吃饭的时候就给娘,吃完饭还要去山上打柴呢。”
康禾疑惑:“啥时候说的要去打柴啊?我咋不知道?”
“娘昨天中午说的,家里柴火不多了,只够烧两三天了,这几天得了空就去多打一点柴,那时候你不在家。”
康禾:“哦。”
做好了早饭,刘氏刚把饭菜端上桌,抬起头就看见康决和康禾两兄弟拿着自己的木头匣子从屋子里出来了。
刘氏立马站直了身体,心里有一个猜测。
莫非是那盒子里也有几张银票,孩子们要交给她保管?
刘氏果然没有猜错。
饭桌上,两兄弟把盒子放到了刘氏面前,康决道:“娘,这是大哥给我们的东西,我和小禾决定,还是交给您保管着,以后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还得找您拿主意。”
刘氏笑着,把盒子推了回去,道:“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只是如今你们年纪都大了,身上还是要有一点钱傍身,以后出门去哪里都方便,要做什么事情也方便,所以这些钱你们就自己收着吧。”
康禾见刘氏不收 有些着急,他道:“娘!这些钱不是小数目,您帮我们保管着,我怕自己有了钱,花钱就大手大脚的没了顾忌,这些钱怕是经不起我这样花多久的,还得是娘有主意,这钱交给娘,以后家里修房子,娶媳妇夫郎的事情都还要娘来拿主意!”
康决自然也是赞同的,他点点头,道:“是啊,娘,小禾说的没错,男人有钱就变坏,还要您来多多管着我们。还有啊,娘,明年一月份我想和杏花村的小芳提亲了,这些事还得劳烦娘多费心费心,帮我准备提亲的东西,不然这些事情我做不好的。”
刘氏捂嘴笑了笑,欣慰的看着两个孩子,最后还是收下了他们的银票,只是没打开 刘氏估摸着里面可能放个二三百两就已经足够了,自然不会猜到里面放了那么大数额的银票。
她道:“行了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们两个臭小子嘛,娘给你们保管着,以后缺钱花了就找娘,知道嘛?”
“嗯嗯!”
康决和康禾连忙点头。
安安抱着自己的碗,看着娘和两个哥哥的互动,一时之间也想起来了自己也还有个礼物盒,他昨晚睡得太早了,都还没来得及打开看看呢!
安安从板凳上下来,要去看自己的礼物。
被刘氏揪住了命运的后脖颈。
“安安,做什么呢?”
刘氏把安安按坐在凳子上。
安安扭了扭身子,笑嘻嘻道:“娘!安安也有礼物盒,安安也要把礼物盒给娘亲保管!”
刘氏笑他:“安安也想学两个哥哥吗?那得先把饭吃了 待会儿娘和你一起去看礼物。”
安安听到刘氏的话,安生了下来,坐在板凳上乖乖吃饭了。
吃完饭,康禾去收拾碗筷了,康决就在院子里磨斧头,待会儿上山砍柴要用。
屋子里,刘氏把安安的礼物盒从锁着的柜子里拿出来递给了他。
安安没纠结自己的礼物盒被娘亲锁在了箱子里,而是接过礼物盒,蹦蹦跳跳的走到桌子边,欢快的打开了盒子。
入目的是一个小福袋模样的红色袋子。
安安就拿起袋子来放在手心看,然后打开袋子,露出了里面的珍珠。
“哇!”
安安的小嘴都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句号。
“安安,怎么了?”
刘氏走过来,坐在凳子上。
“娘亲!是大珍珠!好漂亮!安安好喜欢!”
刘氏眼里带着笑,看着安安高兴的模样,直到安安把一颗粉色的大珍珠塞到她的手里。
刘氏看着手心的珍珠,圆润饱满,大拇指指节大小的模样,这比那做成耳饰的珍珠要大的多。
她也不知道价格几何了,平时在街上也见不到别人头上戴这么大的珍珠的,因为这里都是些穷地方。
刘氏看过珍珠,就照旧把颗珍珠放进了袋子里,既然是康穗给安安的,那就还是安安的,她才不会占为己有。
安安手里捏着两颗珍珠,放在眼前看了又看,嘴角乐得合不拢。
刘氏笑着看安安,还是小孩子啊,如此的纯真可爱。
接着,刘氏的目光看向了盒子里剩余的东西,全都是二三两的碎银子,还有铜板。
不知道有多少,但看着比她家以前的存款还要多。
经历过了大风大浪,刘氏已经没有那么惊讶了。
安安看完了大珍珠,又看过了碎银子,从碎银子里面捡起来了那十几枚铜板,剩余的就连着盒子一起推到了刘氏面前。
“给娘。”
刘氏问他:“都给娘了,安安花什么呢?”
安安仰着小脑袋,伸出手,露出手里的铜钱,道:“安安有钱,可以买很多很多零嘴儿了,下次等货郎再来村子里,我就找他买一斤麦芽糖,可以吃很久很久了。”
刘氏再次被自己懂事的孩儿感动住了。
她温和的伸出手,抱着安安,嘴角漾着甜蜜。
“乖安安,以后想吃什么都跟娘说,娘给你买,想要什么也尽管跟娘说。”
“好~”
安安乖巧的应了。
接着便揣了两文钱,剩余的铜钱放在枕头下面,跑出去玩了。
刘氏看着孩子跑远,才站起身,把门关上了,她要把钱好好的存放起来,放在柜子里太显眼了,说不定贼人进来一眼就看到了。
她把康决和康禾的盒子打开,看到里面的银票,拿起来数了数。
然后,再次麻木了。
康穗究竟是什么财神转世啊?送人礼物都如此的大方!
然而,她也只是发愣了一会儿,然后就留出了三张银票,把剩余的所有银票折叠起来,装进了一个盒子里。还有安安的珍珠,也放进了盒子里,刚好能塞下。
她的目光看向了床下面。
床下放了几个箱子,里面装的是一些杂物,她把箱子拖出来,然后在里面找到了安安小时候用的小锄头,在床底靠墙附近刨了一个坑,再把手里的两个盒子用油布包了第一层,又用破布包了好几层,然后放进去,仔仔细细的把泥土填平了。
直到看不出任何挖掘过的痕迹。
她才重新爬出来,把箱子推回了原地,之后再把拿出来的三张银票分成三份,放在了屋子里不同的地方。
所有的碎银子就装进了盒子里,锁在柜子里,当做日常嚼用。
弄完这些,刘氏才去院子里拿了铲子,把多余的泥土铲掉,倒在了院子里。
这下终于安心了,可以放心出门干活了。
—————————————————
康大山家里。
康奶奶昨晚熬了大半宿,后半夜终于是睡着了,只是老年人觉少,刚刚天亮,康奶奶就爬起来了。
爬起来也不是光坐着玩,她还拿着扫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挑着水桶去了蓄水池挑水。
这时候天还没有太热,挑水的人也大多趁着这个凉快的时候来挑水。
大家都自觉的排着队,三三两两的聊天说话。
有人注意到排在末尾的康奶奶,连忙招呼康奶奶站到自己前面来。
这人正是林嫂子。
她家当时借了康穗家里二十两银子,孩子也成功的留在了家里,后来没有打仗了,也不用征兵了,家里的孩子就跟着同村的伙伴去山上打猎,换来的钱就慢慢的还给康家了。
现在康家在村子里的地位,那可是节节攀升的,大家都敬着康家人,康家人但凡要做些什么辛苦活计,那些被康家帮助过的村里人都会自发前来帮忙。
林嫂子招呼康奶奶道:“婶子!您也来挑水啊!快来,来站我这里,我把位置让给您。”
康奶奶看见林嫂子,笑呵呵道:“林家妹子,不用了,我就站在这儿打吧,你来这也排半天队了吧?”
林嫂子挑起自己的水桶,直接走到了康奶奶身后站着,大大咧咧的笑:“没有,我才刚来一会儿,这不,刚和刘婶子聊了两句呢。”
康奶奶便乐呵呵的回应了她,两人有来有往,高高兴兴的,十分和睦。
排队轮到康奶奶了,林嫂子还跑上前,帮着康奶奶拉水桶。
“婶子,我来帮您。”
“哎哎,麻烦你了。”
两人合力把水桶拉上来,倒在了康奶奶带来的水桶里面,很快两只水桶就装满了。
林嫂子还想帮康奶奶把水挑回去,康奶奶摆手拒绝了,挑起水桶,走得飞快。
虽然腿脚不给力,但没有见水桶里的水撒出来一点。
林嫂子不禁感叹道:“康婶子真是越老越不服老啊。”
身后的人听着,都忍不住的笑。
村里人谁能有康奶奶有精神啊,一天天风风火火的,跟吃了十全大补丸似的。
不过也对,有一个那么本事的孙子,任谁都是难掩高兴的。
众人羡慕完,便也罢了。
日子还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着。
康奶奶挑着水回到家里,就开始张罗着煮早饭。
康大山也起来在院子里舒展身体了。
这还是村里的陈大夫教他的,说这样每天都运动运动,能长命百岁。
康大山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十分有把握,所以也想活到一百岁,每天都坚持锻炼着。
康大山看老婆子急急忙忙的模样,忍不住叫住她,道:“老婆子!你歇一歇,过来和我一起做养生操,这陈大夫教我的,咋一天天的,没见你练呢?”
康奶奶摆摆手,道:“你自个儿练去吧,我身体好着呢,不用练那都能活九十九。”
康大山有些生气,这老婆子,咋就不识好歹呢?人陈大夫肯定是有经验的啊。
这时候,康思玉也收拾好自己从屋子里出来了,看见两人剑拔弩张的气氛,心里立马就明白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走出来,接过了康奶奶手里的簸箕,对康奶奶道:“娘,父亲是想要你和他一起练养生,两人好白头偕老呢!这些活就交给我来做吧,你去跟着练一练,孩儿还想要你们陪着我五十年呢!”
康奶奶也被康思玉当然话打动了,还得是玉儿说的话好听。
康奶奶道:“行吧,那你坐着歇会儿,等娘练完那个就去做饭。”
康思玉已经准备进厨房了,闻言转身笑道:“不打紧,我也会做饭,娘你放心的去练吧,记得不可懈怠。”
康奶奶便去和康大山一起练操了。
康思玉一人在厨房里做着饭。
炊烟袅袅升起。
在晨光中形成明晰的,生活的形状。
————————————————————
日光洒落在院子里,照在那些爬藤植物上,院子里依旧清清爽爽的,十分凉快。
康穗也是睡到了天大亮才起床,前几日忙于赶路,都没怎么好好休息,昨晚终于回到了家,便睡到了天大亮。
他见父亲爹爹都还在安睡,一如既往地。便无奈的笑了笑,去厨房做饭了。
刚把火给烧上了,屋子里就传来一阵噼啪声音。
一阵笃笃笃的声音后,许芽儿出现在了厨房外面,头上还有两根竖起来的呆毛。
许芽儿看见康穗,便走过来,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脑袋也靠在了康穗肩膀上。
顺便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眼睛里直泛泪花。
康穗好笑,问他:“有这么困吗?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许芽儿摇摇头,解释道:“不困。我平日里起的比这时候还早一些,昨晚玩得太晚了。”
“嗯。先去洗漱吧,洗脸水再盆里。”
许芽儿点点头,起身去了外面洗漱。
康穗开始淘米做饭。
米饭煮上了,许芽儿也洗漱完了,康穗就带着许芽儿去了院子里,打算摘一点蔬菜吃。
今年雨水少,院子里的蔬菜种类不多,白菜,韭菜,小葱,大蒜,还有茄子和辣椒。
康穗就摘了三个大茄子,又割了一把韭菜,就回屋了。
许芽儿蹲在地上,仔仔细细的洗着韭菜,以防韭菜里出现什么不速之客。
康穗把长个儿的紫茄子改刀,切成拇指粗细的模样,去掉中间比较软的白瓤,留下比较脆嫩的外壳。
白瓤也不能浪费了,丢进小锅里,煮成素茄子。
处理好的茄子泡水,之后再裹上面粉,下油锅炸。
康穗要做的是一道风味茄子,耗时较长,就先做了。
两刻钟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风味茄子出锅了,油汪汪的,看着就有食欲。
许芽儿目光追随那道风味茄子,高兴道:“哥哥好厉害,茄子好香!”
康穗便也高兴的扬了扬头。
这话说的,也不看看他是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流氓,也赚得了米粮。
不过康穗没有骄傲太久,他开始准备下一道菜,凉拌韭菜。
韭菜切段,下锅焯水,然后捞起来,加上调料,简单美味的凉拌韭菜就完成了。
还要再做一道炒菜,康穗便定下了青椒炒鸡蛋。
他从橱柜里拿出六个鸡蛋,叮嘱烧火的许芽儿道:“小芽儿,去叫父亲和爹爹起来吃饭了。这边菜马上就好了。”
“好。”
许芽儿答应了,麻溜的起身,去敲门叫两人起床吃饭了。
实际上屋子里的两人已经醒了,听着厨房里传来的炒菜声音,知道是康穗在做饭,于是便都默契的躺在床上发呆。
享受着清闲美好的早晨。
直到许芽儿来叫他们,他们才麻溜的起床洗漱,准备吃早饭。
这会儿太阳都已经升上半空了,换做其它人家,早就起床里里外外的都收拾干净了。
但到了他们家,这就不一样了,悠悠闲闲的才起床吃饭。
反正一天时间那么多,他们又不是皇帝,要起来上早朝,何必去死磕早上那点时间,一觉睡到自然醒,他不香嘛?
反正到了现在,家里也没有什么要忙活的了。
天气干旱,地里的庄稼都死得差不多了,别人要努力地里刨食,他们又不用。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吃完早饭,康穗也闲不住,便找来架子,把院子里的植物爬藤架子修了修。
把它修得更牢固一些。
修完架子,便没什么要做的事了,康穗又把地窖里的萝卜干拿出来泡水,打算中午做一个香辣萝卜干吃吃。
掐指一算,他也挺长时间没吃了。
许芽儿还要拿着自己的嫁衣在绣,康穗没什么事,就坐在一边看他慢慢的绣。
时间慢慢悠悠的,从这样平静的日子里溜过去。傍晚天黑的时候,刘氏和康决两兄弟第三次从山上打柴回来。
山里枯木多,倒是便宜了他们这些打柴的人。
刘氏想着家里的柴禾已经够烧挺长时间了,就背着柴禾来到了康穗家里。
“大哥,穗穗,在下棋啊?”
康穗与父亲正在院子里切磋棋艺时,刘氏和康决两兄弟背着柴来了。
“二婶!进来坐!小决,小禾,你们也来坐。”
康穗连忙招呼着几人落座。
康裕也点头叫人:“弟妹,小决,小禾,坐。”
刘氏便带领两兄弟走进来,把柴禾放在了院子里,这才坐下了。
康穗进屋去倒了三杯水出来给三人喝。
“二婶,怎么打了这么多柴?”
刘氏接过水喝了,随手擦了擦自己头顶的汗水,道:“家里闲着没什么事,就带着孩子们去山上打柴了,想着你家里的柴禾也不多了,就送一点过来给你们用。好了,我们就不多留了,要回去做晚饭了。”
康决和康禾两人对着康穗露出灿烂的笑容,道:“大哥!”
康穗无奈道:“二婶,小决,小禾,你们也太客气了,还帮我们打柴!”
刘氏不在意的摆摆手,道:“这有什么,家里没柴了尽管给我们说,我们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我们走了啊。”
康穗这才道:“留下吃个晚饭啊。小决,小禾,出完饭再走。”
康决和康禾摇摇头,跟上了刘氏的步伐。
康穗看着几人的背影,会心一笑。
知恩图报。
虽是一家人,可他们发达之后,刘氏也没有贴上来打秋风什么的,也不会因为妒忌而做出什么奇怪的事情。
刘氏一家人,是真正的,值得结交的人。
刘氏一家人走后,康穗上前关了门,天色也差不多了。
桌上的棋子也不玩了,康裕和康穗两人把柴禾合力抱到了后院去。
这些柴禾,够他们用三四天了。
平平淡淡的一天又过去了。
直到康穗回家的第十四天,村子里才发生了一件大事。
村长一大早接到衙门的命令,本来还以为又是什么征兵檄文,本来都苦着脸打算认命了,没想到那一个官兵直接把村长揪到了自己的马上,带着人就走了。
害得村长媳妇在后面跟着追了半天。
村长被拉在马上,一路上都神经紧绷,不断地问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小兵不耐烦了,只能告诉他:“总归是件好事就行了,其余的到镇上再说。”
村长又问:“是不是又要征兵了?”
小兵答:“不是,是有关吃食的。”
那人这样说,村长也就明白了。
他的脸上很快就盈满了笑意。
他大致猜到了,估摸是朝廷又发粮食了。
他们又得救了。
不枉他们苦苦坚持在原地,没有去逃难,朝廷还记得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送来粮食。
到了镇上的集合处,村长才确信了自己的猜想,看着那些一车一车的冒尖儿的粮车车队,众人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笑。
每个村子按照自己村里的人头户数,都分得了相应的粮食。
一人十斤粮食,吃一个月不是问题,省一点的,吃一个半月都可以了。
梨花村是第一个被分到的,虽然县令接到通知的时候不知道手怎么回事,但他依然照做了。
于是村长便美滋滋的拉着一车粮食回到了梨花村。
村口的巡逻队发现了村长,接收到村长的通知后便挨家挨户的去通知来领粮食了。
此时已太阳高照,大家听到通知就马不停蹄的跑过来领粮食了。
村长挨家挨户的念名字,让人来领粮食。
康穗也来了。
他站在人群中,看着大家脸上明媚的笑容,感受着大家充满生机的状态,内心暗暗满足。
他所做的那些,不就是为了大铭的子民们能吃的上饭,不至于饿死吗。
他做到了。
夏鸣鹤也做到了。
粮食是未脱壳的麦子,干干净净,充满麦香,而不是充满泥沙的粮食。
夏鸣鹤做得很好。
那些贪官也都没能贪上。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