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一个月,刚回来,宋向上宋向海一下子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
外公外婆大包小包提着过来探望,迪丽扎尔杀鸡宰鸭,甚至杀了一头羊给两个儿子补身体。
虽然兄弟两个在上海吃得好,玩得好,可是回到家吃饭又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家的感觉是别的地方无法替代的。
兄弟两个大口吃肉,满嘴流油,狠狠享受了一把生活的美好。
可这美好的生活总是很短暂,首先是宋向海到了入伍时间,打包行李背着铺盖卷跟上葛大军一起出发。
一家人到车站送宋向海离开,巨大的横幅张贴,除了送孩子的父母外,政府还组织了欢送队,气氛空前热闹。
宋向海戴着大红花站在人群中喜气洋洋,宋建国为他骄傲,宋向上远远鼓掌,只有迪丽扎尔抹眼泪。
“你们放心吧,小海交给我没问题,他是我弟弟,我一定会照顾好他的。”葛大军拍胸脯保证。
大家收拾行囊出发。
宋向海走后是宋向上,他开学升到高三,直接投入繁忙的学业中,有时候两三个月都不回家。
就算过年,只在家呆了不到半个月,便开学学习。
在繁忙的学习中,只有晚上回宿舍睡觉前洗漱,才有片刻的闲暇时光聊天打屁,缓解学习压力。
“对了,你们准备报什么专业,高考完后就能报大学和专业啦。”
郑楚推推眼镜,保持年级第一的他再次询问一众舍友,不等众人说话他先笑道,
“艺涵,你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你想成为一位水电工程师,你肯定选这个专业。”
“我嘛,想去上海学财务,上海各种外资企业投资,各种资本涌入,学财务在哪都有立足之地,操纵资金,大展作为。”
小胖子朱建雄摇摇头道,“我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家,我家里已经说好了,等我拿了高中毕业证,就让我去县城粮食站上班,不过这是家里的安排,我还准备利用闲暇时间开个饭店,对,开饭店,什么好吃做什么?”
“你开饭店就不怕被自己吃穷了?”宿舍几人闻言取笑道。
朱建雄一点都不恼,呵呵笑道,“那么大饭店,怎么可能被吃穷,要是一个不够吃,我就开两个、开三个,直到整个县城、市里都是我开的饭店,我走到哪吃到哪。”
众人都被朱建雄的话‘折服’,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真是志向远大,厉害。
随后便是吴音,他摊摊手道,“你们别看我,我没什么远大志向,我偏科严重,随便找个学校上就行了,等拿到毕业证我就继承家里财产,别忘了我家还有店面,当店长逍遥自在,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才舒服。”
吴音分享完,葛大军已经去当兵,就剩下最后的宋向上。
“宋向上,你想干什么?”
“是啊,宋向上,咱们宿舍就你和郑楚学习最好了,你们两个稳稳占据年级前三的名次,你准备干什么?难道和郑楚的志向一样吗,去上海发展?”
“去上海挺好的,上海多繁华啊,你们能在那里过上好生活,而且像郑楚说的学财务金融,操纵资本,成为大公司老板,绝对没问题。”
宿舍几人说道。
“我不去上海。”宋向上摇了摇头,实在不知道干什么好,当下道,“我觉得干自己擅长的最好,我现在英语成绩一骑绝尘,十分突出,将来当一个英语老师也不错。”
众人有些发愣,不知道宋向上怎么想的,实在是老师地位不怎么高,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人才回来当老师的,有点文化就能干。
宋向上这种成绩第一的,怎么会当老师呢。
宋向上见过上海的繁华,他很享受,有欣赏,有羡慕,但他是红柳湾村的人,在村里、农场长大,熟悉戈壁滩上的风光,习惯这里的风土人情,上海再繁华他也不想去。
父亲当年支援新疆,在这里生活,建设这里,虽然日子苦,但看着自己的劳动在一点点改变这里,令人欣喜。
宋向上也喜欢这种生活,暂时没有更远大的理想,他就想从事英语老师的工作。
而且他还可以继续翻译,在上海奉贤南桥换流站里工作,宋向上了解到国家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都需要向国外学习,和世界接轨需要有转化,而翻译就是这个接轨的桥梁工具。
尤其是助力经济发展的电力,急需发展,却被各种掣肘,翻译国外的资料文献,将国外先进技术介绍过来,尤为重要。
高三学业是繁忙的,大家都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日复一日持续的学习,紧张压抑的气氛蔓延在整个班级,就连那些平常调皮捣蛋、学习很差的学生似乎都被感染,融入学习的氛围中。
时间飞速流逝,转眼一年过去,高考如约而来。
考试成绩出来,郑楚成绩第一,宋向上在学校排第二。
郑楚报了上海名校的金融专业,准备去上海滩大展拳脚。
朱建雄中游水准,家里都给安排好,也不用上大学,拿着高中毕业证直接去粮食站报到了。
刘艺涵通过三年的持之不懈努力,在学校成绩排第五,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他纠结一阵后,将志愿报到上海一家大学,专业选择的是水利水电工程。
填完志愿,刘艺涵回到宿舍,拿着信纸给父亲写了长长一篇自述信,看到别人进来时,他还向大家解释,
“我要去上海学习先进的水利水电知识,等学成归来,我要回到新疆,像我爸一样走遍天山南北,灌溉戈壁为良田,驯服水能发水电。”
刘艺涵没有说的是,他还有一个目的,无论做到做不到,他要尝试帮助爸爸挽回妈妈的心。
吴音因为严重偏科,成绩中游偏下,只能上大专,他满不在乎,随意报了一个乌市的学校,选择电工装备专业,便继续投入研究中。
最后只剩下宋向上,他准备在乌市找个师范类的学校,报英语专业,可没想到正准备填志愿,一直忙着架线压根没功夫管他的宋建国突然来了。
“志愿给我改了,你忘了去年的八国联军工程了吗?就报电力系统。”
宋建国不容拒绝地说道,随后帮他报学校,发现上海没有适宜的学校,不知从哪听说的武汉有,直接报了武汉。
整个过程宋向上浑浑噩噩,宋建国直接帮他选了专业,还把他送到几千里外的地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