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直昏迷的辰妃突然挣扎着开口:
“陛下,臣妾冤枉。今日突感不适,大皇子只是前来探病,并未有任何逾矩之举。”
皇上眉头紧皱,看向刘勋道:“这桃花蛊可还有解法?”
刘勋没想到辰妃还能说话,心中一惊,但还是镇定答道:
“回陛下,有是有,但极为复杂。需用千年雪莲熬制汤药,再以银针渡气。”
大皇子忙说:“父皇,儿臣愿一试。若能救辰妃娘娘,也可证儿臣清白。”
皇上犹豫片刻后点头。
“太医院,快,千年雪莲,银针!”
太医院内瞬间炸开了锅,一众太医们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院判扯着嗓子,大声调配着人手:
“王太医,你赶紧去库房,仔细翻翻那些珍贵药材的角落,看看有没有千年雪莲的存货!李太医,你即刻去把珍藏银针的匣子取来,动作要快!”
众人领命后,便分头行动,一时间,药柜的柜门被频繁打开又合上,翻找药材的声音、急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王太医一头扎进了堆满药材的库房,他顾不上拂去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双手在各种药材之间飞速地翻动着,嘴里还念念有词:
“千年雪莲,千年雪莲,你到底在哪儿啊!”每拿起一包药材,他都满怀期待地查看,可又一次次失望地放下。
与此同时,李太医一路小跑着来到存放银针的密室,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双手颤抖着取出一套银光闪闪的银针,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又马不停蹄地朝着辰妃的寝宫奔去。
很快,千年雪莲和银针都被送到了辰妃的寝宫。
大皇子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他恭恭敬敬地接过银针和用千年雪莲熬制好的汤药,朝着皇上行了一礼,说道:
“父皇,请您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说罢,大皇子走到辰妃的床边,轻轻地坐在床沿上。
他先温柔地将辰妃扶起,一只手稳稳地托住她的后背,另一只手端起汤药,轻声说道:
“辰妃娘娘,您忍着点,把这药喝下去,喝了就会好起来的。”
辰妃微微睁开双眼,眼神中满是虚弱与信任,她微微点头,缓缓张开干裂的嘴唇。
大皇子将药碗凑近辰妃的嘴边,一点一点地喂她喝下,每喂一口,都轻声安抚着:
“慢点儿,别呛着。”
喂完药后,大皇子拿起银针,目光专注地盯着辰妃的穴位。
他的手微微颤抖,但还是稳稳地将银针扎了下去,一边扎针,一边轻声说道:
“娘娘,可能会有点疼,您再忍一忍。”
扎完针后,大皇子闭上双眼,开始运气,将自身的真气通过银针渡入辰妃体内。
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红,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持着。
在一旁围观的皇上、刘勋以及众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大皇子和辰妃。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终于,辰妃的脸色渐渐有了一丝血色,她轻轻咳嗽了一声,缓缓睁开了双眼。
大皇子见状,激动地说道:“娘娘,您醒了!您感觉怎么样?”
辰妃嘴角微微上扬,虚弱地说道:“好多了……多谢大皇子……我想~方便。”
过了一会儿,辰妃拉出来很多红色的虫卵。辰妃回来后,面色红润,她对大家说,
“我好了!多谢皇上关心!”
皇上和大皇子均长舒一口气。
随后,大皇子看见辰妃房间桌上有个未喝尽的空碗,“辰妃娘娘,这是?”
辰妃答道,“这是你进来前我刚喝的药!”
大皇子忙提出,“儿臣恳请父皇命人查验此碗中饮食残渣。”
皇上点头,“准奏!”
就在这时,御医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地拿起那碗药,放在鼻下轻轻一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
“皇上,此碗中存有桃花蛊粉末。”
大皇子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不甘,他指着那碗药,冷笑道:
“父皇,有人蓄意陷害儿臣与辰妃娘娘。儿臣对父皇和后宫众人忠心耿耿,绝无半点二心,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皇帝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他猛地站起身来,怒目圆睁,大声吼道:
“着刑部即刻彻查辰妃宫中事宜,一个细节都不许放过!尤其是贴身宫女,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声音在空旷的宫中震得众人心中一颤。
刑部官员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朝着辰妃宫奔来。
很快,他们便将贴身宫女小兰带到了审讯之处。一开始,小兰还心存侥幸,眼神闪躲,试图隐瞒真相。
但在刑部官员们强大的审讯压力下,她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小兰哆哆嗦嗦地开口,声音带着哭腔,讲述着那段黑暗的过往。
“是国师,是国师他派人抓走了我的父母。他们将我父母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还威胁我说,如果我不按照他们的吩咐去做,就杀了我的父母。”
她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救我的父母,我只能听从他们的命令。国师给了我桃花蛊,还说今日大皇子必定会在酉时来探望辰妃娘娘。他让我在辰妃娘娘常喝的药里下蛊,然后又指使我让小太监去给皇上报信。”
说到这里,小兰已经泣不成声。
此外,其他宫女们再也纷纷最终供出了幕后主使——皇后和国师。
皇帝听到这两个名字,顿时大怒,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扫向皇后和国师所在的方向,眼神冰冷得仿佛能将人冻结。
“朕待你们不薄,平日里对你们信任有加,你们竟敢如此算计朕的儿子和妃子,你们的胆子也太大了!”
皇后和国师听到皇上的怒斥,吓得瘫软在地,脸色惨白如纸。皇后浑身颤抖,不停地磕头求饶:
“皇上,臣妾知错了,臣妾一时糊涂,才犯下了这等大错,求皇上饶命啊!”
国师也吓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颤抖着。
大皇子见状,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背后定不止他们二人主谋,如此缜密的计划,必定还有其他人参与其中。为了后宫的安宁,为了父皇的江山社稷,应彻查后宫与之勾结之人。”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沉声说道:
“皇儿所言极是。来人,即刻下令,严查后宫,凡是与此事有关之人,一律严惩不贷!”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侍卫们四处奔走,对后宫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
在这场风暴中,隐藏在黑暗中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更多的人被牵扯其中……
不久,真相大白,诸多参与阴谋之人皆受到惩处。
大皇子经此一事威望更盛。辰妃感激大皇子解围之恩,两人关系愈加亲近。
自此事过后,大皇子更加勤勉于政务,常伴皇帝左右,为其分忧解难。
辰妃也深得皇帝信任,时常在皇帝耳边夸赞大皇子的贤德。
一日,大皇子进宫面圣,恰逢辰妃也在。大皇子恭敬行礼后,辰妃含笑道:
“大皇子如今越发稳重可靠了。”大皇子谦逊回应。
皇帝看着二人,心中忽生一念。
“朕见你二人历经磨难仍心怀赤诚,朕有意赏赐,让辰妃认你为义子,从此你便是辰妃之子,地位更为稳固。”
大皇子与辰妃皆是一愣,而后相视一笑,齐声谢恩。
如此一来,大皇子在朝中根基更深,众人皆知他与辰妃情同母子,背后再有皇帝支持。
那些曾妄图谋害他的势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大皇子始终秉持公正善良之心治理国家,在他的努力下,王朝日益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皇后和国师的阴谋败露后,皇后被打入冷宫,国师被解职,赶出皇宫!整个皇宫都陷入了一阵沸反盈天的喧闹。
犯下大错的皇后,被数名侍卫押解着,一步一步地走向那阴冷潮湿、被世人遗忘的冷宫。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曾经的骄傲与威严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绝望和懊悔。
她的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却只是发出了几声微弱的叹息。
她心中满是怨恨,恨自己的计划如此轻易地就被揭穿,恨大皇子的精明和皇帝的决绝。她在心中怒吼:
“我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荣耀,为什么要如此对我!”
然而,这一切的愤怒和不甘都无法改变她即将被幽禁的命运。
而国师呢,他被一群官兵强行拖出了皇宫。他的官服被扯得凌乱不堪,头发也变得蓬乱。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沮丧,他不断地挣扎着,嘴里还喊着:
“我不服!我不服!”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个结果的不满,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不过是手段激进了一些而已。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东山再起,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惩罚他的人付出代价。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外,百姓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聚集在皇宫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愤怒和喜悦交织的神情。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双手颤抖着,指着皇宫的方向,大声骂道:
“这皇后和国师,平日里作威作福,坏事做尽,如今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大快人心啊!”
他的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共鸣,周围的百姓们纷纷点头附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挥舞着拳头,大声喊道:
“早就该收拾他们了,这些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把我们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现在被关的关,被赶的赶,真是解气!”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皇宫内,太监和宫女们也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皇后和国师毕恭毕敬、战战兢兢了。
一位平日里经常被皇后打骂的小宫女,此时双手叉腰,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说道:
“哼,这下好了,她终于也有今天!以前她总是对我们非打即骂,现在被关在冷宫里,看她还怎么嚣张!”
旁边的一位太监也跟着附和道:“就是就是,还有那个国师,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为所欲为,现在被赶出宫,也算是罪有应得!”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对皇后和国师的厌恶和嘲讽。
皇后在冷宫中,听着外面传来的百姓们的叫骂声和太监宫女们的议论声,心中的愤怒和沮丧达到了顶点。
她用手狠狠地捶打着墙壁,大声喊道:“你们这些贱民,有什么资格说我!”
然而,她的声音很快就被外面的喧闹声淹没了。
国师被赶出宫后,独自走在街头,听着周围百姓们的指指点点和辱骂声,他的头低得更低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曾经的辉煌和荣耀都已成为过去,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而孤独的惩罚。
从此,皇宫内暂时恢复平静。大皇子依然勤勉,辅助皇上处理政务。
他深知宫廷斗争险恶,日后行事更加谨慎小心,时刻提防暗处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