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的指摘,在贾母看来,不光是针对贾珍,也是在指着她的鼻子痛骂!
“以后不准听这黄子书!”
“那贾芸的书和报,此后不准进两府!”
王夫人跟着起身,恨恨而语。
不仅李纨,黛玉,探春几个顿时苦了脸。
便是宝玉的大脸也垮了。
不管贾芸为人如何,他可不在乎。
书也罢了,看完可以不必再看。
但每天看报已经成习惯了。
只是此时老太太,老爷太太们都在盛怒之中,宝玉也是不敢吭声,亦步亦趋的跟随离去。
一场欢宴,就此不欢而散!
贾珍越想越怒,回转过身,对着一脸懵懂的贾蓉便是抽了过去!
“啪!”
“混账东西,还矗在这做什么?”
“还不赶紧打听消息去?”
“未必要我亲自去?”
贾蓉整张脸上都是巴掌痕,整个人却是如绵羊般温顺,弯腰躬身,连声道:“儿子这便去打听。”
尤氏等人视若无睹,这场景太常见了。
贾珍管儿子向来便是如此。
可卿皱起秀眉,接着又是舒展。
贾蓉从未将她当成妻子,她心中渐渐明白,贾蓉娶她只是为给老子一个名义将可卿迎回家。
这样的龌龊人物,白生了一副好皮囊。
既然如此,可卿自也不会将他当成自己的夫君。
贾珍皱眉看了一眼。
秦可卿对贾蓉当众丢人现眼毫无触动。
这个小女子,屡次坚拒,不管许诺多少好处就是如同冰山一般难以融化。
看来,要想别的办法了!
贾珍对秦可卿已经形成了执念。
可卿肤白似雪,眉目如画,身形窈窕,行走时如杨柳轻拂,分外妖娆。
不光是身形相貌无可挑剔,更有一股惊人媚态。
无人想到,贾珍连自己儿媳妇的主意都打。
可谓色胆包天!
贾珍行事,平素看着还像样,还喜欢管束族人。
但管的倒三不着两。
也不管管自己。
暗中不知得罪了多少清正之人。
加上贾敬为义忠亲王在城外出家修道,居心叵测,有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所以才有句话:漫言不肖皆出荣,造衅开端实在宁。
此语诚然不虚。
哪怕明知自己捅了篓子,丢了大丑,贾珍也是没有丝毫警惕,觉悟。
……
“东主!”
“无事吧,东主?”
走过宁荣街的牌楼,周致诚先迎上来,然后是赵致仁,冯致信和朱致义几个。
“无事。”
贾芸微微一笑,向着这几个少年点了点头。
目光不无欣慰。
这帮小子……也是在飞速成长啊!
很可以成为自己的得力臂助了!
不远处,有更多的少年在四处慢慢行走着。
他们目光警惕,腰间都是鼓鼓囊囊的,都是装着短刀短剑等可近身战斗的武器。
贾芸当然不可能真的孤身一人去宁国府。
贾家那帮蠢货要是失了智,不顾他吉服在身也要动手就麻烦了。
以贾芸的身手,对付贾家一群无能奴仆并不困难。
基本上他有把握一招能带走一个。
他拥有十六七少年的身体,锻炼超过半年早就恢复巅峰状态。
身体素质,力气,技巧,都在顶峰。
普通人近前基本上是瞬秒。
但他需要利用地形腾挪闪躲,不断出手,拉扯距离。
要是迎男而上,以一敌百,贾芸也是没有绝对的把握。
关键之时,只能点燃烟火,召集这些少年进入驰援。
贾芸这样的安排,主要还是不想大肆杀戮。
杀几十个奴仆不难,仍是和自身的形象有关。
在这个世界,没有掌握绝对的力量和权柄之前,任何事都需小心谨慎。
该高调时必须高调,比如写王朝周期论,曝光贪官名单。
该低调就得低调,比如在贾家族中和宁荣二府,能说理就不能动手。
个中关窍,一般人还真把握不好。
还好。
贾家的人果然色厉内荏,没有一个敢动手的。
……
少年们一个个迎上来,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
东主全身而出,并无动手迹象。
说明事情和东主之前的考量并无出入。
贾家一群人拿东主毫无办法。
这个名震神京的大家族……真的是一言难尽。
周致诚等人脸上,也满是对贾家人的鄙夷。
尽管在这些权贵眼里,他们是草根,是可以一手捏死的虫子。
但从品格,操守,能力来说,少年们有资格瞧不起贾家的人。
半年多时间过去,经过贾芸的悉心栽培,这些少年不仅都识文断字,能读懂文章,并且开始有侧重点的学习各种杂学知识。
赵致仁和一伙少年偏军事学,贾芸教他们行军布阵。
当然,贾芸自己在金鼓,旗号,扎营,行军,侦察,布阵上有的也只是纸面知识,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
只是军事学一通百通,贾芸也曾经历过多次实战,加上熟谙兵书,毕竟当年是退伍老兵,在档案馆里也不光是闲着喝茶和练字,也看了不少收录的古籍。
包括“武备志”和“练兵实录”,“纪效新书”还有“洗海录”和“续武经总要”。
贾芸开办书局,买入伙计练兵之后,就是把这些书都买了回来,加强学习和实际运用。
武备志对古代兵器,战术,布防等诸多武备之事讲述最全面,但时间太久,只能是参考作用。
贾芸用的还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录为主,金鼓旗号,行军布阵,还有武器运用,戚继光成书时已经是用车营,骑兵,步兵,冷兵器和火器配合的战术为主了,符合大周的现状,相当实用。
洗海录和续武经总要,贾芸暂且只能是阅读,这关系到俞大猷在海战中的经验,以及车兵的运用等等。
现在还没这条件。
赵致仁等人,主要就是跟着学习这些。
暂且来说,除了长铍阵战之法,别的还只能是纸上谈兵。
但对这些少年来说,贾芸随时教给他们后世的一些军中常识,惯例,甚至包括内务整理,队列,体能训练,还有冷兵器格杀技巧,也是这个时代根本没地方学习的瑰宝。
冯致信和朱致义等人学管理,已经成长为贾芸的左膀右臂。
周致诚则是学情报收集,刺探,建立情报组织等事。
虽然现在只几个人,但贾芸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压过大周皇朝的绣衣卫乃至中车府。
毕竟大周的情报组织来自前明,组织架构臃肿,效率低下,手段也没那么玄乎。
就是派出大量的“听记”和“坐记”等番子密探,或是派人手到宗室王府,勋贵府邸,文武官员府邸充当奴仆,收集情报汇总上报。
不论是组织架构还是收集情报的效率,还有保密性,都差强人意。
只能说是借助皇权,震慑恐吓人心确实是一流。
眼前这些少年,都在飞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