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明白了,黄金及银子之所以成为贵重金属,就是因为它一个无毒,第二非常稳定。”
这次是陈云烟率先回答,真是不愧为学习经济的,脑子总是想着金银珠宝之类。
黎亮此时才反应过来,脸上油然浮起一抹不太自然之色,不过他提出一个问题:“赵先生,我觉得两个名媛说得有理,重金属为何如此稳定呢?”
“你问得有理。”赵安脸上露出一抹戏谑笑容,转身望着黎亮,
“黎先生,请问同样的大小差不多的马匹,是拉一个23斤重的幼儿跑得快,还是拉一个200斤重的大汉跑得快?”
“这个还用说,当然拉23斤重的幼儿跑得更快。”陆小蔓颇有些不服气,竟然冲口而出,说完之后觉得不对,不禁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思把螓首低垂下去。
听到陆小蔓的回答,黎亮只得点点头,脸上浮出一抹尴尬之色,一张老脸变成猪肝色,一口老血差点吐了出来,恨不得找一个地缝让自己钻进去。
他只好又用钢笔顶了顶头上的礼帽,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同时忍不住问道:“赵先生,为何西方的理论,不能想到这些呢?”
“问得好。大哥,你觉得什么叫做科学呢?”赵安嘴角勾勒一抹神秘一笑,一边喝茶,一边不紧不慢地问道。
黎亮怔了良久,才回神过来,陷入沉思之中,才慢慢地回答:“科学,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结论等环节,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其实达尔文定义非常简单,从中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黎亮这个科学定义是李大召得出的定义,显得更加完善与系统。
对于黎亮采用李大召的定义,赵安脸上浮现一抹令人玩味古怪的笑意。
你明明留学欧洲,崇尚德国,为何还要用国人的定义呢?
不过黎亮毕竟是赵安的大哥,自然还没有到了故意去揭穿的地步 。
“定义没有大的错误。”赵安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令人玩味的笑意,抬手摸了摸鼻子,“大哥,你觉得,西医是否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确实是这样,可是这个是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黎亮开动脑筋,眼珠子转个不停,一边思考,一边回答。
他现在对于赵安已经有些畏惧了,觉得赵安不断给他挖坑。
他开始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个坑,直到陷了进去,才知道自己被赵安坑了,不得不小心翼翼说话。
要知道,现在他面前不但有赵安,还有陆小蔓及陈云烟两个女子。
这两个不但学习的是文科,而且辈分还比他晚了一辈。
他这个堂堂地的德国留学的化学硕士,面对赵安的问题,竟然许多问题无法回答出来,反而被两个门外的小女子轻松回答出来。
黎亮觉得,他现在已经把在德国留学的脸面丢尽了,甚至感觉在两个晚辈面前,抬不起头来。
赵安眼里划过一抹幽芒,嘴角一勾,现出一抹淡淡笑容:“西医就是西方科学的具体体现,同样存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赵先生,此话我觉得有待商榷。现在似乎西医,比起中医更加吃香。”黎亮顿时脸红脖子粗,忍不住大声反驳。
他留学欧洲,又一身绅士打扮,觉得西方一切都是好的,就没有差欧洲人排泄之物也是香的。
“西医很好?”赵安脸上划过一抹令人玩味的笑容,扫视三人一眼,最后视线落在黎亮身上,“去年及今年的西班牙大瘟疫,大哥,你知道死了多少人?”
西班牙大瘟疫,由于当时正遇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美国参与各国,死人极多。
各国为了不引起国内恐慌,纷纷禁止报道。
倒是中国是参战之国,多多少少报道一些。
“死了多少人?”黎亮舔了舔干巴巴的嘴唇,擦了擦额头上面一抹冷汗,才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说道,“听说死了好几千万人。”
陆小蔓听到这里,一股寒气直接从尾椎骨猛然窜了出来,一路顺沿直上,直接便在后背激起一层细密白毛汗水。
陈云烟听到这里,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茫然失措,像个泥塑木雕的人。
“几千万人?我听说有另外一种说法,死了上亿人。”赵安放下茶杯,嘴角勾勒戏谑一笑,“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停止的原因吗?”
“听说是德国爆发了水兵起义,德国不想打下去了。”黎亮怔了良久,才回神过来,沉思一下,才缓慢地回答。
他在德国留学多年,习惯性从德国角度来看待问题。
赵安回头看了看,脸上露出一抹颇令人无味的笑意:“那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死人太多了,没有人打仗了。”
黎亮闻言呆滞,陷入沉思之中。
“而这个让西方死了几千万人上亿的瘟疫,为何没有在中国掀起风浪呢,不就是因为中国有了中医吗?”赵安脸上划过一抹不屑,眼里闪过一抹冷芒。
黎亮挠了挠头,顺便擦拭冒出的一抹冷汗,口里喃喃地念道:“不应该,不应该,西医不是已经在中国扎根了吗?”
“扎根,西医如果没有船坚炮利作为后盾,能否扎根还难说。”赵安微微怔了一下,脸上划过一抹令人玩味的笑容。
黎亮怔了良久,才回神过来,沉思一下,才艰难地回答:“中医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西医药效快,而且治疗方式有多种,除了吃药,还有打针与输液。不像中医,全部都是苦药。”
“全部都是苦药,不是还有甘草吗?”赵安脸上划过一抹玩味的笑容,“至于输液,如果引起细菌感染,那个可是致命的问题。”
输液确实效果不错,但是有两个严重后遗症。
第一,输液相当于一次小手术,对人体伤害极大。
这个时代已经输液当成治疗见效快的特效良药,还没有考虑到其严重后果。
经常输液的危害一般是穿刺部位血管受损、二重感染及发热肿胀,抑制免疫系统减弱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等。
直到二十一世纪,医学界才达到共识打针及输液的严重危害。
在大医院里面,医生已经经验,能够吃药就不要打针,能够打针就不要输液,可见打针与输液,乃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第二,输液技术还不成熟,特别灭菌不到位,非常容易感染。
输液极易引起细菌感染,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解决,直到七十年代一次性输液针管及三代塑料软袋出现,才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