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渊刚刚跪下,就挨了一脚,怎么回事呢?
是旁边刚刚跪下的杨广打的。李渊也不敢还手,只得连连求饶。
这时,杨坚威严的声音传来:“够了,把他们拉开。”
杨广条件反射般地停了下来,当他想再次发作时,已被侍卫紧紧抓住并拉开。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试图辩解道:“父皇,孩儿是在帮您出气啊!”
杨坚气笑了,而独孤皇后则在一旁摇头叹息,不明白为什么之前感觉杨广那么好,现在看来像是瞎了眼。
然而,此时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杨坚的目光转向了李渊。
这时,李渊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抱着杨坚的腿,脸上充满了恳求和绝望,指着天幕,说:“姨夫,我这是被我的那个孽畜儿子逼的啊!”
杨坚顺着李渊的指向望去,天幕上正映出李世民等人拉着李渊的画面。
【他们趁机劝说着李渊,起初李渊还打算拉着李世民去见官,但随后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说出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这是你们逼的啊”】
【于是,他毅然起兵,宣告拥护代王杨侑为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
杨坚也一脚踹了过去,“被逼的?那你的嘴角翘这么高是怎么回事?”
李渊:“(*?0?)”。
【起兵前,李建成等人在河东结交豪杰,李世民在晋阳结交人才,柴绍、李秀宁在关中准备起兵,李渊可谓是把自己几个子女安排得明明白白,自己在太原醉酒,装老实人】
杨坚说:“被逼的?这也是巧合了?”
李渊:“(*?0?)”。
【李渊起兵后,分左中右三军,李建成统领左三军,可谓是有一定军事实力的】
【后来攻进关中,李建成领了世子位置,就和军队有些远了,但处理政事时,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
【李世民后来在外面打仗,后勤就是靠李建成全权负责的】
【李渊很得意,他有两个儿子,一个负责后勤、统筹大局,一个负责出征、屡战屡胜,还有一个女儿,巾帼不让须眉,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杨坚不由得说:“羡慕了,看看朕的都是什么货色,跟秦朝有得一拼了。”
李渊小心翼翼地说:“要不然把我的孩子过继给姨夫一个?”
杨坚:“。。。。。。”
【但是,等到李渊建立唐朝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太子位置只有一个,除去李元吉隐藏在暗处,两个儿子都想当太子】
【然而,当李渊建立唐朝之际,却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太子之位只有一个,而两个儿子皆才华横溢,均欲登基】
【最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顺利成为太子,李世民心中难免失落】
【但他的手下却鼓励他,以军功动摇太子之位。李渊对此态度模糊】
【为什么李渊是这个态度?原来两个儿子太能干了,李渊想要一个平衡】
【但是当李世民战功显赫,被封为天策上将,位于太子之下、众王之上,自制官署,这为他与太子抗衡提供了资本】
【李渊渐渐感到压制不住李世民,而李建成也意识到李世民的威胁日益加剧】
【于是,李建成召集齐王李元吉等支持者密谋对策,李元吉提议抽调天策府官员出征,并在送行宴会上除掉李世民】
【然而,李建成并未采纳此计,他只想削弱李世民的太子竞争力,并未起杀心】
【但消息却不胫而走,传到了李世民耳中】
【感受到威胁的李世民开始反击,他造谣称李建成与李元吉与李渊的妃子有染】
【李渊召见两人询问此事,李建成按规矩并未带多少随从】
【那天雾气弥漫,李建成进入必经之路玄武门后,察觉情况不对,门在身后缓缓关闭】
【前方,李世民率领数百人已等候多时。一箭穿心,李建成倒在了血泊之中】
【李世民宣称太子李建成谋反,自己成功继位。】
秦朝
秦始皇感慨道:“好一个兵不血刃的政变。”
朱棣在下面接了一句:“可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这时朱元璋终于看到了朱棣的名字,而且后缀还是皇帝。
于是在弹幕里说:“老四,不给我解释一下吗?标儿在哪里?”
朱棣:“(*?0?)”
朱棣小心翼翼地说:“要不然让天幕说。”
朱元璋说:“好小子,还在给朕打哑谜。”
转头说:“来人,把老四请过来。”
唐朝
李世民脸色有些苍白,还是到了这个时候,底下跪着一大堆大臣,强如魏征都没有在这个时候说话。
在李世民心中,这算是自己最大的污点,但他不后悔,只不过不知道后世怎么看,他紧张地看着天幕。
【根据史书记载,李建成是个花花公子,基本上没有功劳,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根据可靠的说法,是李世民改了史书,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我们无从知晓李建成在得知真相后是否后悔】
【但如果李世民未曾动手,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天可汗”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