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殿上
赵匡胤看着下方的臣子,问道:“朕命你们准备的北伐之事如何了?”
话音刚落,一名枢密院的大臣便站出来恭敬地说道:“官家,晋王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已全部准备就绪,只待陛下一声令下,即可出征!”
听到这个消息,赵匡胤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疑惑。
喃喃自语道:“晋王……为何是晋王领军?”
那名大臣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而赵匡胤却死死地盯着他,让他如坐针毡。
然而,赵匡胤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于是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晋王,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解释。
但此时的晋王却一直低着头,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一般。
赵匡胤心中有些不悦,心想这晋王竟然如此无礼,但又不好发作,只能将目光移开。
他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其他臣子,最终落在了赵普身上。
赵普见赵匡胤看向自己,知道躲不过了。
只好无奈地拱手说道:“官家,此事乃是您亲自批复的。”
赵匡胤听后,脸色微微一红,脑海中渐渐浮现出当日的情景。
原来,那日他没有仔细阅读奏折,便随手批注了,没想到竟是让晋王领军。
【天幕中,这次破天荒地没有显示出标题,而是直接出现了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比较远,只能勉强看出是一个男人骑着一辆车,后面还紧跟着一大群骑兵】
【随着镜头慢慢拉近,更多的细节逐渐浮现出来】
【原来,驾车的男子驾驶的并不是马,而是一头驴,而且这辆驴车显得非常简陋】
【再仔细一看,追赶的那些骑兵似乎是少数民族的人,他们身着独特的服饰,手持武器,气势汹汹地追逐着前面的驴车】
宋朝大殿
“晋王,你要去吗?”赵匡胤突然问道。
“皇兄放心,臣弟自然竭尽所能!”赵光义连忙应道。
此刻的赵光义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他的脑海里,不断回响起自己的幕僚对他说过的话:“想要登上皇位,必须要有足够的军功。”
这个念头如同火焰一般在他心底燃烧着,让他愈发坚定了要去出征的决心。
就在这时,赵匡胤突然指着天幕说道:“竭尽所能打败吗?”
众人皆是一愣,纷纷转头看向天幕。由于天幕一开始并没有发出声音,所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而此时,当他们看向天幕后,一个个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就在这时,天幕上终于显示出了字幕】
【是不是有些人觉得有些眼熟】
【没错,那个驾车的人正是后世被称为宋太宗的赵光义】
【而那些追击他的人,则是辽国的骑兵】
秦朝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这居然是个皇帝?”
底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贸然开口。
这些天,秦始皇在天幕里见识过了各种各样奇葩的皇帝,已经算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遇到这样的皇帝,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凌乱。
“真是毫无下限啊!”秦始皇忍不住感叹道。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这辽国又是哪里的?给朕灭了它!”
底下的李斯赶忙回答道:“陛下,臣这就去查,不过……”。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秦始皇的脸色,继续说道:“这大概率和东洋一样,查不到啊。”
秦始皇皱了皱眉,说道:“无妨。”
李斯连忙应道:“是。”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的标题——高粱河之战】
【976年,赵匡胤驾崩,其弟赵光义继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赵光义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决心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才能】
【979年五月,北宋军队成功地消灭了北汉政权,使得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开始直接对峙】
【对于赵光义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他准备来一把大的,柴荣、赵匡胤算什么,朕的目标可是名垂千古】
【于是,赵光义决定趁破北汉之威,率军北上进攻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然而,由于刚刚攻破太原城,宋军将士们还未得到赏赐,许多士兵不愿意继续作战,但又不敢直言反对】
【赵光义并未在意这些问题,坚信自己能够带领宋军取得胜利】
【事实上,辽国早就对宋军的行动有所防备,并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但赵光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曾经打败过辽国一次,这次也一定能够再次获胜】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率领大军从镇州出发】
明朝
来了,来了,还是来了!
朱元璋心中长叹一声,嘴上说道:“也不知道那赵匡胤知道这事,会不会气活过来?”
“标儿。”朱元璋看向朱标。
“儿臣在。”朱标连忙应道。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标儿啊,记住,皇帝出征固然有时候能鼓舞士气,但若是失败了,那就会和赵光义一样了。”
“儿臣谨记。”朱标点头道。
这时,朱标突然指着天幕说:“父皇,你看……”。
“什么?”
朱元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原来是一条弹幕。
朱标一字一句地念道:“朕期望能看到朱祁镇的经历。——乾隆。”
“什么?”众人对视了几眼,都有些疑惑。
【一路上,宋军进展较为顺利,先后攻克了一些城池】
【最终,他们抵达了幽州城下。此时的赵光义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即将实现夺取幽云十六州的目标】
宋朝,大殿内
赵匡胤看着眼前的景象,皱起眉头说道:“朕不知为何,总觉得这场战争像是此次晋王出兵的预演一般……”
听到这句话,赵光义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过了片刻,才结结巴巴地开口道:“皇兄,这……”。
赵匡胤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沉声道:“晋王不必着急,先好好看下去再说。”
然而,此时的赵光义心中早已焦躁不安。
他只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机会,却又一次被那可恶的天幕给生生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