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一直到第二天,这场海战才落下帷幕】
【英格兰国方面损失惨重,有3艘战列巡洋舰以及11艘小型舰艇沉没于茫茫大海之中,超过6000名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比之下,德国的损失虽然相对较小,仅损失了1艘战列巡洋舰和10艘小舰,它们永远消失在了海面之下,同时还有2500多名士兵长眠于此】
【尽管英格兰国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要大于德国,但由于其舰队原本就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因此仍然稳稳地掌握着至关重要的制海权】
【而德国试图打破封锁的努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不得不继续面对被封锁的艰难处境】
【这次日德兰海战,不仅是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的一场海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海上对决】
【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水面部队再无亮眼的战果】
三国
周瑜看着天幕,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就这样沉默不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许久之后,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渐渐上扬,流露出一抹坚定的笑容,终于打破了这片寂静,缓缓转头开口说道:“本都督决定了……”。
话音刚落,台下的众将纷纷抬起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那位英姿飒爽的大都督。
他们看到周瑜那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仿佛曾经那个自信满满、智谋过人的周大都督又重新回到了他们身边。
最后,周瑜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将领们,双手抱胸,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继续说道:“此次行动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诸位速速前去筹备,务必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
听到这话,将领们个个精神抖擞,异口同声地高声回应道:“谨遵大都督之令!”
随后,他们整齐划一地转身离去,步伐稳健而有力,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当中。
然而,当众人都散去之后,唯有鲁肃一人依旧留在周瑜身旁。
他面带忧虑之色,轻声问道:“大都督,您真的已经考虑周全了吗?此计是否可行还未可知啊……”。
周瑜转过头来,目光如炬地注视着鲁肃,微微一笑,回答道:“子敬何必如此担忧?本都督自认为已将所有可能都考虑在内,并且尽本都督所能做出了最佳决策。至于最终结果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鲁肃闻言,无奈地叹息一声,但还是恭敬地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此时,大帐内只剩下周瑜一个人孤独地站立着,他的目光继续看着天幕,但思考着什么,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答案……
【然而,对于德国来说,1916年的坏消息还没有结束】
【之前也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的不只是一个欧罗巴洲】
【在中东地区,1916年6月,受到英格兰国方面极力鼓动的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终于下定决心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
【英格兰军中东总司令埃德蒙·艾伦比也看准时机,于1917年指挥大军对奥斯曼帝国发起了全面进攻】
【在双方的合力夹击之下,阿拉伯半岛以及叙利亚等地成功摆脱了奥斯曼帝国长久以来的统治,迎来了独立的曙光】
秦朝
秦始皇负手而立,看着天幕,目光深邃而凝重。
他微微皱起眉头,说道:“只要德国能赢得这场战争,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只是……恐怕他们难以取胜啊!通古,你认为呢?”
站在下方的李斯闻言,先是一愣,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为何每次这种时候,陛下总会点名让自己发表看法?
自己已然陪了陛下观看了无数次天幕,知晓了诸多陛下之事。
然而此刻,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际,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意识到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顿时心下一沉,暗叫不好,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难道自己这条小命即将不保?
尽管内心惶恐不安,但李斯深知在陛下面前绝不可有丝毫怠慢。
于是,他连忙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以一个标准的礼节迅速一拜,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依微臣之浅见,目前看来,德国确实已陷入困境,并无任何能够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机会了。”
秦始皇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伸手轻轻捋了一把下巴上浓密的胡须,缓缓说道:“朕的看法和你一样,重重艰难险阻横亘在前,德国想胜,难。”
这时,一直静立在旁的扶苏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父皇,据儿臣所知,此役距离结束尚有两年之久。或许局势在未来还会有所变化也未可知。”
秦始皇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回应道:“好像有些道理。但德国在朕看来,更像是困兽之斗。”
【视线再转向非洲大陆,德属东非殖民地的战况同样激烈非凡】
【时任德国司令官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在一战刚刚爆发之际,他所率领的部队就毫不畏惧地与来自英格兰国、法兰西国以及牙等国家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尽管英属罗得西亚和印度的联军在1916年8月成功夺取了德属东非的行政中心莫罗戈罗,但这并没有让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屈服】
【相反,他继续组织有效的抵抗,使得协约国军队始终无法完全征服德属东非这片土地,直至德国宣布投降之时,这里依然留存着德国军人不屈不挠的身影】
唐朝
李世民眉头微皱,看着天幕之上那略显荒凉的景象,心中充满疑惑,不禁开口问道:“为何德国要在此地拥有自己的殖民地呢?”
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微微躬身,拱手答道:“陛下,此前天幕已有所提及,或许其目的在于倾销商品。微臣疑惑的是,此地似乎并非那般富饶。”
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房玄龄所言,接着说道:“如此说来,那富饶的地域想必已被英格兰所占据了吧?还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说起此名,李世民心中便涌起一阵不满之情。
房玄龄赶忙附和道:“陛下真是一语中的啊!”
李世民摆了摆手,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道:“且先看看再说吧,朕倒想看看这局势究竟如何发展。”
说罢,他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仿佛要从其中洞悉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动向。
【差不多同时,罗马尼亚表示,这局稳了,为了获取战后的利益,于1916年8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
【德国等同盟国见此非常生气,英格兰国、法兰西国打不赢,中东、非洲又鞭长莫及,俄国有领土之利,你一个小国还在旁边,居然这么神气】
【于是以德军为首的同盟国军迅速出击,罗马尼亚军队在其凌厉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显得不堪一击】
【仅仅过了几个月,到了同年12月,同盟国军队就势如破竹地攻占了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这一沉重打击让罗马尼亚王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但是,胜利了不代表大局已定,其实明眼人已经看出来,胶着难分胜负的战局逐渐明朗起来,大战的战略主动权开始悄然向着协约国一方倾斜】
【那德国在1917年会怎么办呢?敬请期待】
【广告之后,马上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