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沈蕸音全身心地投入到带领众人观察肥堆温度这件事情当中。
每一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时,她便早早起身,观察肥堆的温度。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肥堆内部的温度逐渐攀升。
当温度上升到有点热但不烫手时,沈蕸音果断决定开始翻肥。
不仅沈家的亲人们围聚在一起仔细观看学习,就连族中的其他成员们也纷纷闻讯赶来,好奇地凑上前想要一探究竟。
面对如此众多的围观者,沈蕸音没有丝毫藏私之意。相反,她耐心而又细致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从如何判断肥堆温度是否适宜翻肥,到具体的翻肥手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事无巨细、一一说明。
她的父亲沈墨涵那里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成功买下了一家染坊!这家染坊包括宽敞的工坊院子以及六位拥有卖身契的熟练师傅,总共花费五百两银子。
由于此地的农户大多擅长纺织,但他们所生产出来的棉布和麻布都是未经染色处理的原始状态,因此售价极为低廉。
沈墨涵经过认真核算成本后发现,如果由自家染坊对这些布匹进行加工染色再销售出去,其成本远远低于直接购进已经染好色的成品布料。
而且这样做不仅仅只是节约成本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避免受制于他人。
如果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进货渠道,一旦出现问题或者供应商有意刁难,整个生意可能会瞬间陷入困境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如今自己掌握了染布技术,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不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染制各种不同颜色的布匹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喜好;同时,在染房业务繁忙之时,还能承接来自外部的订单增加收入来源。
村子里族人们所织出的布匹也都有了更好的销路,可以全部交由沈墨涵的染房进行处理并在店内售卖。
村长向致远听闻沈家将那染布工坊纳入囊中后,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可是与沈家拉近关系的大好时机。他精心挑选出族里旁支的一名聪明机灵的小伙子,并亲自带着他来到了沈家。
这名小伙子名叫阿福,生得眉清目秀,手脚麻利,一看就是个干活儿的好手。
向致远满脸堆笑地对沈墨涵说道:“墨涵啊,我给你送来了我们族里的阿福,这孩子乖巧伶俐,让他跟在您身边打打下手,帮忙处理一些杂务,顺便也能协助协调咱们族人的布匹买卖之事。”
沈墨涵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
这段时间以来,他正为手下人手不足而烦恼呢,如今有人主动送上门来,而且还是如此能干之人,岂有不收之理?
当下便爽快地答应道:“多谢伯父的好意,既然如此,那就让阿福留下吧!”说罢,又转头看向阿福,温和地问道:“你可愿意留在我这儿做事?”
阿福连忙点头应道:“我愿意,我会好好干活!”
见此情形,向致远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又与沈墨涵寒暄了几句,才起身告辞离去。
自阿福来了之后,沈墨涵顿觉轻松了许多。
这阿福不仅勤快,而且头脑灵活,学东西极快。
没过多久,便能独当一面,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沈墨涵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自然不会亏待于他,每月给他开的工钱也是颇为丰厚。
就在众人忙碌之时,时间悄然流逝。
不到十天的工夫,第一批布料就成功印染而出。这批布料色彩斑斓,红的似火、蓝的如天、绿的若草……令人目不暇接。
布庄的内部装修工作也已全部完工。
店内除了摆放着自家印染的那些精美的棉布和麻布之外,还特意采购了各式各样的绸缎,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一切准备就绪,如今只等预定好的开张之日到来,便可正式营业。
沈蕸音早已计划好在第二批布料印染完毕之后,便启程前往西北。
她的师父薛文涛得知此事后,那颗心更是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西北大地。对于从未涉足过这片土地的他来说,那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据说西北风光壮美,山河如画,更有众多地道药材生长于此。一想到这些,薛文涛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向往。
这段日子以来,她始终忙碌于筹备即将前往目的地所需携带的各类物品。
家中仅存些许布匹,这远远不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再购入一些茶叶和瓷器。
族中有种植茶叶,其品质着实一般,而且数量亦有限。好在这些茶叶价格颇为亲民,她索性将其全部包揽下来。
至于那精美的瓷器,则必须得远赴江西进行采购。
虽说距离此地并非近在咫尺,但相对而言也算不得太过遥远,她计划亲自走上这么一遭。
她询问舅舅要不要一起去,向君泽听闻此事,自然不愿错失这般良机。
他所经营的杂货铺内并无瓷器出售,可偏偏时常会有顾客前来问询相关货品。
向羽裳对于女儿这种隔三岔五便外出早就习以为常,得知他们此次又将再度出行时,她二话不说,立刻着手为二人精心准备起出行所需的种种物件。
一切就绪之后,两人选好了出发的具体时间,旋即便马不停蹄地踏上征程,一路风驰电掣般地朝着景德镇疾驰而去。
历经整整三日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抵达了这座闻名遐迩的瓷都——景德镇。
此地的瓷器铺子多如繁星,数不胜数。
更有许多没有开设铺子的工匠选择在家中精心烧制瓷器,而后直接将其带到热闹非凡的街市上进行售卖。
起初,他们对这些瓷器的品质并未抱有太高期望,认为或许只是些普通货色罢了。
当他们亲眼目睹并亲手触摸之后,才惊觉这些瓷器竟是出乎意料地精美绝伦!
那令人咋舌的低廉价格更是超乎想象,许多外表看起来极其出色的瓷器居然只需区区两三文钱就能收入囊中。
二人兴致勃勃地连续逛了数日,尽情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瓷器。他们买下了一大堆瓷器,花费的银两却仅仅只有三百两而已。
这一堆瓷器涵盖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每一件都各具特色,美轮美奂。
回到住处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一一放入空间之中,可即便如此,还是占据了不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