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这一年段丽雅18周岁,正式参加当年的高考。
母亲张诗对段丽雅寄予厚望。老段不以为然,孩子考上什么大学这是其次,重要的是孩子考上喜欢的专业,身体健康,即使下海创业也是一件好事。
张诗坚决反对老段的想法,认为只有考上大学,这才算人才,考不上大学就是一个庸才,只会做低档次工作。
老段和张诗在教育孩子方面永远不在一条线上。年龄越大,两个人的分歧越大。乜四仁很难和他们相处,在一定程度上乜四仁是支持老段想法的,张诗又特别钟爱段丽雅这个师傅,希望他为自己说话。
乜四仁感到张诗的观点极端,对没有文化人是一种鄙视和拚弃。社会需要一部分人成为科学家,还需要一部分成为知识分子,但大部分将成为社会劳动者。社会劳动者需要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便可以了。你让一个社会劳动者上完大学,研究生,是对人才的浪费和资源金钱的浪费,是对人才的不尊重。
正因为如此,段丽雅在父亲的娇生惯养和任其放任的学习态度下成长,又在母亲张诗言传身教夹缝中生存。
段丽雅性格开朗,又开放自由,学习又特别刻苦认真。在张诗看来,段丽雅应该考取省上的重点大学,甚至于考上北大清华,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老段认为,段丽雅就是考个护士专业,从事护士或者师范大学教书,都是很好的发展前景。张诗大骂老段,认为这是一种惰性和没有文化的辩解。
两个人争论的不可开交,便把乜四仁叫来理论。
乜四仁以为师娘让自己过去吃饭,便高高兴兴骑上自行车来到张诗家,结果一听两人的观点,乜四仁推口说自己肚子疼,早上可能吃坏了东西,便跑了出去。
刚巧在楼下碰见了段丽雅。开始乜四仁还没有认出段丽雅,因为段丽雅高中一直住校,虽然经常在师娘家玩耍吃饭,一年时间没有碰见过段丽雅,高三学习特别繁忙。
他看着段丽雅出落的美丽大方,丰满而诱人。依然扎着马尾辫儿,穿着学生服装,看得出姑娘的成熟与稳重,甚至有些调皮和可爱。
段丽雅连叫两声师傅,乜四仁都没有在意,还四周看了一圈,并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姑娘就是段丽雅。
认真看看,才认出是段丽雅。段丽雅说:“师傅,怎么连小徒儿都不认得?我以为你当了省长,市长呢。”
乜四仁说:“这孩子爱开玩笑,我就是当了省长,市长,你也是我的徒儿,我怎么会不认你呢?”
他站着和段丽雅说:“你是回去想受气,还是想跟我去牟丽家去玩?”
“我放学肚子正饿着的。”乜四仁赶紧拉着她说:“走走走,我请你吃饭,这里有一家最好吃的火锅,是重庆引进过来的。”
他知道女孩子最喜欢吃的便是火锅,主要是火锅那种香辣味儿和麻辣味儿,更是女孩最爱。
段丽雅说:“师傅,我可没有那么多的钱请你吃火锅,这顿饭师傅应该请徒弟。”
乜四仁开玩笑说:“师傅再穷,每月还有五六百元工资。加上奖金,加班费也六七百元。这顿火锅还请得起你。”
“师傅还有稿费,肯定留作私房钱了。”
他们说说笑笑。便坐在了一张四人桌的火锅旁
“师傅今天从我家里出来,怎么又请我吃火锅?”
乜四仁说:“你回去是两头受气。”
便把她父母争论的话题复述给了段丽雅。
段丽雅说:“多亏我没有回去。我回去向着爸爸说话,妈妈要臭骂我一顿。向着妈妈说话,爸爸肯定又说我不忠不孝。我还是在外面吃的饱饱的,直接到学校去复习。”
乜四仁问段丽雅:“你的学习一直拔尖儿,高考应该没有问题。”
段丽雅说:“我学习要是不好,妈妈不是打死我,就是骂死我,甚至烦死我。我只有听妈妈的话。”
乜四仁又问:“那你对爸爸的观点反对吗?”
“其实,我也不反对爸爸的观点,每个孩子不可能都考上大学和研究生。不能让大家都坐轿子,就没有抬轿的人了。大家都坐在化验室里当科学家,谁去种田?谁到工厂务工?其实,爸爸的话里有许多正确的道理。对天慧聪明,有学习能力的人,应该很好的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对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从事体力劳动未尝不可。”
吃完饭后,乜四仁说:“你还是回家看看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父母肯定想你了。”
段丽雅说:“我回去必定会生气,而影响下一周的学习。”
“学校都放假了,你回学校干什么去?”
“我们一块儿去牟丽姐家,回家真是烦死了。”
“她孩子现在把家里闹的乱七八糟,她哪有机会和你玩?”
段丽雅说:“我喜欢她家孩子,顽皮可爱,调皮捣蛋,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把所有玩具都拆得乱七八糟,那才是孩子的本性,我小的时候就没有玩过玩具,也没有玩具,母亲只让我认字,读卡片字母。父亲把我带带到电站,就去菜园里施肥浇水,我是标标准准农民出身。”
乜四仁说:“你这是嘲笑我,我才是农民出身,我不但是农民,还是山里的农民。”
段丽雅更正:“丘陵地区的农民。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女。”
乜四仁发现段丽雅书包鼓鼓涨涨,满满登登特别沉重。下意识的才把书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他看着段丽雅,虽然强壮,但总归是女孩,这么沉重的书包,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负担过重。
他对段丽雅说:“现在的课文和作业这么沉重吗?鼓鼓囊囊有十多斤重。”
乜四仁拉开段丽雅书包看看,除了课文就是复习资料,还有三本课外书籍。乜四仁看看,竟然是《摄影入门》和《摄影爱好者》、《怎样拍出传世之作》。
乜四仁说:“你看这些书,让母亲看见还得了,马上就要高考了,在复习的关键时候,怎么能看课外的书籍?不但你挨骂,还还会受批评。”
段立雅一个鬼脸:“有你挨批评的时候。不信你走着瞧。”
又说说笑笑,乜四仁带着段丽雅到了牟丽家。
这天休假,牟丽正好在商业局家属院内玩耍,家里乱七八糟,在楼下便听见孩子的啼哭声和牟丽的斥责声。
当年,一个温文尔雅的一个女孩,现在听听那声音,标标准准的泼妇。
家庭让一个纯美姑娘变成彻彻底底的主妇。
乜四仁说:“每个家庭都是这样,都是那样吗呀!”
段丽雅说:“师傅家就不是这样的人。虽然结了婚,孩子那么大了,师娘至今还温文尔雅,气质丽人。而你一直平易近人,对待任何人都恭恭敬敬,沉稳稳重,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乐善好施,师傅这样的男人最为稳健和可靠。”
乜四仁有些受宠若惊:“你看见师傅光鲜的一面,没有看见师傅在家里和师娘吵架时的丑恶嘴脸。”
段丽雅说:“你和师娘吵架,师娘怎么舍得和你吵架?”
乜四仁说:“你说的真对,我确实和师娘吵不起来架,每当我在生气的时候,你师娘总是默默的离开,不争不吵,有时偷偷的流泪,也不和我争吵,每个人都是有性格和脾气的,两个人在一起不吵架,不争吵,那是不现实的,就像舌头和牙齿一样,时不时的也要磕碰一下,这才叫生活,锅碗瓢盆儿。这是每个家庭绕不过去的生活情趣,既是生活常态,又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音符,这个音符有的时候美妙和谐,有的时候厌烦嘲哳。”
他们进了牟丽家,牟利的父亲,母亲赶紧给他们把屋子简单收拾之后,又给他们沏茶,牟丽的爸爸和妈妈领着孩子出门了。
牟丽恢复阳光和貌美如花,先询问了段丽雅高考的准备情况。
段丽雅说:“按成绩,考一个省上重点大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想考的学校,必定要受到妈妈的训斥,甚至打骂。到时候还要你帮我开脱,劝导我妈妈不要生气,我爸爸是不会有意见的,我就是考一个农校、卫校,他都会同意,都很乐意,都很高兴。”
牟丽迫不及待的问:“你母亲那么和善,怎么会对你那样严格!你怎么敢违背父母意愿!看来你是要叛离了,你准备考什么学校?”
段丽雅说:“现在不能告诉你,反正和师傅有关系,最后必定师傅受难挨骂。”
“师傅对你那么和好,你可不能害师傅雅。”
乜四仁不明白的说:“难道你要考水利学校或者农林院校?其实,水利学校或者农林院校都是很好的大学,学校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对社会有贡献。师娘批评我的时候,我会给她解释的。”
段丽雅诡异的一笑,没有说话。
段丽雅询问了牟丽老公工作情况。牟丽说:“我是心满意足了,我从汉山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汉山镇中学教书,刚好距离汉山电站也就两三公里的距离,那里人口稀少,学生并不是太多,每个班也就二三十人,还没有满员。那个学校最大的特点,是一部分山区孩子,他们生活艰苦,从小营养不足,所以头脑发育慢一些,学习开发的不足。我刚开始教书,感到他们太过笨拙,还向你妈妈去请教过多次,她让我不要着急,对一些头脑开放慢的孩子,要循序诱导。孩子们有聪明,有迟钝,有笨拙的,只要他们跟上学习进度就可以了。对特别聪明的,提升他们学习的难度。我认为师母的教学方式最为难得,他不但有教学经验,在教育方面费尽了心思。”
乜四仁看看牟丽玩笑:“妹夫今晚怎么没有回来?”
牟丽说:“他那工作,你说有意思吧?就是一个农科所,普及农业知识,说白了就是指导点洋芋、插秧、种小麦,但又忙的一塌糊涂,星期六,星期天驻村加班,现在正在指导村上搞水稻两段育秧。”
乜四仁有些吃惊:“什么叫两段育秧?
段丽雅解释说:“就是先在温室里把秧苗育好,然后把针尖一样的秧苗再插在大田里,一个月以后再从苗床拔出秧苗,插在水稻田里面。”
乜四仁说:“这样产量一定一定会高”。
牟丽:“这样产量高,听说现在的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了。”
乜四仁收到了东舒雅信息,让他回家辅导孩子学习。
乜四仁说:“你们的师娘让我回家辅导孩子学习,我先走了。”
乜四仁看看段丽雅。
段丽雅说:“我晚上要和牟丽姐住在这里。”
牟丽赶紧解释:“孩子晚上闹的很,闹得很,而且家里的床铺还有尿骚味儿,你也住不习惯,你还是回家吧,不然一会儿师娘知道你躲在我这儿,我会受连累挨骂的。今天你不能在这里玩。”
段丽雅说:“看来,结了婚的人都靠不住,一个回去经管娃,一个最好的姐儿拒之门外,我以后绝对不做这样的人。”
乜四仁走后,段丽雅也不快的离开。走在路上很是快乐和高兴,因为她今天见到了师傅和牟丽姐。
乜四仁也开心快乐,两位顽皮与幼稚的徒儿,让自己心情开朗。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来到了七月下旬。
乜四仁突然收到张诗的电话,让他立刻滚过去受训。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张诗,这样对徒弟发火。只是在家庭中对老段斥责和争吵。但那是在家庭中,平时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发雷霆。
乜四仁想到,会不会段丽雅高考拐了,突然想到了段丽雅考试前给他说的话,他迟早要受训,看来必定是段丽雅高考的事。
是不是段丽雅在极高分情况下,报考了水利学校?那是当然要受到师母训斥的。他赶紧骑着自行车,匆忙的出门,东舒雅说:“要不要让我帮你去抵挡一阵?张诗老师在骂你的时候,看在我的面子上,会骂的轻一点,骂的委婉一些。”
乜四仁说:“我自己闯的祸自己顶雷,你平白无故去受训,多委屈和窝囊,还是我去吧。”
乜四仁穿上衣服,来到老段家,师娘重重的把一张录取通知书拍在桌子上说:“看看吧,看看你的徒弟考了什么学校?”
乜四仁一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这么好的学校,多么时尚的专业。
乜四仁一看高兴的说:“祝贺,祝贺,段丽雅这么有本事,考了这么好的学校和专业。”
张诗说:“你还祝贺?放电影的专业好什么!”
段丽雅说:“我妈老说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就是放电影的,就是电影放映员。”张诗说:“你还真说对了,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连放电影的都不如,连放映员都不如。”
乜四仁当场反驳师娘的话:“你怎么能够对我国电影事业和摄影专业如此的蔑视和歧视?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且是阳光最有前途的专业。这个专业是目前电影学院刚刚新开的摄影专业,其他学校暂时还没有这个专业,这是多好的机会和幸运。全国千千万万的学子想报考这个专业,这个学都还没有条件与机会,甚至于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爱好,他们不懂这个专业的深奥与美妙之处。”
张诗受气:“我早就知道你们师徒二人狼狈为奸,必定这是你贯穿的错误思想和理论,把孩子的前途白白葬送。”
“你说,怎么就葬送了段丽雅前途了,你自己还是大学的老师,一个老师说这样的话,我认为你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亵渎和不尊重,大学的专业都对社会有益处,有它存在的价值,虽然有的小众专业不提及,但它同样极具意义。我们国家已经从93年开始提倡自主择业,现在96年已经普及了自由选择就业,摄影专业多好的专业,它有广阔的前景。是我国摄影事业的摇篮和出发点。必定引领中国摄影事业以此专业作为起跑点。”
张诗吃惊的看着乜四仁。
就在这时,老段回家了,看着乜四仁来了,赶紧说:“丽雅,师傅来了怎么不给炒几个菜喝几杯?”
段丽雅出门,感觉去厨房。
张诗没有好气的说:“你和女儿,你的徒弟吃酒喝菜吧!”
段丽雅说:“喝酒吃菜,都糊涂了。”
张诗:“孩子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你还有心情喝酒”?
乜四仁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虽然你是我师娘,虽然你是大学的老师,我只是一个中专生,但我认为你的观点不对。我认为孩子的选择,就是最好的。”
老段火上浇油:“即使她选择去考水利学校,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你们......”张诗气得说不出话来,她觉得这师徒俩简直不可理喻。
这时,段丽雅端着菜从厨房走了出来,“妈,别生气了,快来吃饭吧。”张诗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乜四仁和老段,无奈地叹了口气。
饭桌上,乜四仁继续阐述着他对于摄影专业的看法,老段也在一旁附和着。张诗则沉默不语,她心里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然而,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张诗意识到,或许应该给女儿一次选择的机会。毕竟,人生的路是需要自己去走的。
最终,张诗决定暂时放下心中的成见,尊重女儿的选择。尽管她仍然担心。
晚饭后,张诗找到女儿,认真地询问了她对于摄影的热爱和未来的规划。段丽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对摄影的执着和梦想。
张诗感到内心的纠结,她知道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尽管她还是有所担忧,但她决定相信女儿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诗开始关注摄影行业的发展,并积极与其他摄影师交流。她希望能够更了解这个领域,为女儿提供一些指导和支持。
同时,段丽雅也努力学习摄影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她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逐渐在摄影圈中崭露头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诗看到了女儿的成长和进步,她的心中也渐渐踏实起来。最终,她完全接受了女儿的选择,成为她最坚定的支持者。一天,段丽雅收到了一份摄影大赛的邀请函,她既兴奋又紧张。张诗鼓励她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展示自己的实力。比赛当天,段丽雅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现场,心情忐忑地等待评审结果。当主持人宣布她获得了一等奖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站在领奖台上,段丽雅感激地看着台下的母亲,她知道这份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和理解。从此以后,段丽雅的摄影事业蒸蒸日上,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而张诗也为女儿的成就感到骄傲,她和女儿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她们一起探索摄影的世界,共同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在获奖后,段丽雅接到了更多的工作邀约。她开始全国各地跑,拍摄不同的风景和人物。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她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用镜头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
而张诗则成为了她的得力助手,帮忙处理各种事务。她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母女俩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
一次,段丽雅在外地拍摄时生病了。张诗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她身边照顾她。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段丽雅很快恢复了健康。
段丽雅病好之后,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她决定减少一些工作,留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母亲来学校探望段丽雅。段丽雅和张诗一起去了公园。她们漫步在花丛中,欣赏着美丽的花朵,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走着走着,段丽雅看到了一处很漂亮的景色,便拿出相机准备拍照。张诗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女儿专注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这时,段丽雅突然转过头,对张诗说:“妈妈,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我爱你!”张诗听了,感动得眼眶湿润,她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女儿。
这一刻,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构成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