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燕国新都,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往昔,都城尚在临安,可因其毗邻燕北七镇,饱受战乱纷扰,无奈之下,燕国将皇都南迁至此,扎根燕京。
今日,燕京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百姓们三五成群。瞧,街角处,甲乙丙丁四位百姓正围坐一团,热烈地攀谈着。
甲满脸兴奋,眉飞色舞地说道:“你们听说了吗?蔺大人带着兵突袭苍硕城,把那霸占咱们苍硕城多年的狗贼莫浅给收拾了!”
乙瞪大了眼睛,急切追问:“啥?真的吗?快讲讲,这到底咋回事啊!”
甲清了清嗓子,继续绘声绘色道:“我可听人说,刺杀莫浅的,是一位叫李景的大人。这位李大人以前在景国,专干谍者之事,给景国搅和得那叫一个天翻地覆。这次,他和蔺大人里应外合,直接把莫浅那狗贼给除掉了,苍硕城也重回咱们燕国怀抱啦!”
丙一听,忍不住拍手叫好:“哎呀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咱燕国百姓,可算能出这口恶气了!”
丁忙不迭点头,接着话茬:“我还听说,接下来李景李大人准备出兵烟霞镇,要逐一收复燕北七镇呢!”
“真的?那可太棒了!咱们燕国臣民,好久都没这么扬眉吐气过了!”甲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乙竖起大拇指,满脸赞叹:“李大人和蔺大人,可都是咱燕国的大英雄呐!有他们在,咱燕国复兴指日可待!”
丙也随声附和:“对对对,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笑声在街角回荡。
燕皇端坐龙椅,忧郁缠身,开朗少年因决策失误致燕国陷入困境。往昔燕国风雨飘摇之际,李景暗中与燕皇默契配合勉强维系。燕皇欲出兵助李景收复燕北七镇,却遭反对……
蔺无极上前一步,神色凝重,拱手说:“陛下,李景此人虽看似忠心耿耿,但人心难测啊。若让李景手握重兵,到时候他一旦造反,我燕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燕皇微微皱眉,反驳:“李景绝不会造反,他的家人皆在我们手中,他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年迈的宰相杜如海颤颤巍巍地走出,神色凝重,语气恳切:“陛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人心隔肚皮,李景如今威望渐盛,若将举国兵力,尤其是禁军都交予他,日后恐无人能制衡。陛下,万不可如此草率,凡事得给自己留条退路啊 。”
燕皇听闻,心中一阵烦闷。他望着殿下众人,深知他们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只是,他实在不想错过这次收复燕北的绝佳机会。沉默良久,燕皇最终长叹一声,无奈地妥协:“罢了罢了,就依你们所言,让李景自行筹备兵力和粮草去收复燕北吧。”说罢,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那忧郁之色更甚。
“来人,传朕旨意。”燕皇的声音低沉。
绯色官服的传旨官如一道赤色的闪电,迅速出列,“扑通”一声跪地,双手高高举起,接过明黄色的圣旨。
*
苍硕城校场,日光似火,四方涌来的各路好汉齐聚于此,怀揣着投身军旅、收复燕北的壮志豪情。
李景身着玄色长袍,身姿笔挺地站在高台,身旁龙延身着劲装,目光锐利扫视众人。
不远处,周礼祖十分惹眼。他戴着圆圆的小帽,帽檐微倾,身着褐色布衣,衣角随走动轻摆,黑色腰带束出健壮身形。
周礼祖双手抱胸,满脸骄傲,昂首挺胸在人群中大摇大摆地穿梭、摇头晃脑。因他这段时日明里暗里四处奔走宣传,才引得四方豪杰汇聚于此。他深知自己功不可没,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眼神中满是张扬。
这时,周礼祖瞧见一个身材矮小瘦弱的年轻人,面色苍白如纸,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周礼祖眉头一皱,满脸嫌弃,大步上前,一把揪住年轻人的衣领,像拎小鸡似的将他拎出人群,随手一丢,嗤笑一声:“就你这副模样,也想来验兵?瞅瞅你这小身板,人家挥刀都砍不到你,怕是风一吹就倒了!”
周围的人见状,哄然大笑。年轻人被摔在地上,灰头土脸,却倔强地爬起来,紧攥着双拳,小脸涨得通红,大声反驳:“个子矮怎么了?我虽力气不如人,可我画得一手好图!”说着,他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纸张,高高举起,“请看,这是我绘制的燕北七镇地图,每一处山川、河流、要道,都经我仔细勘察、亲手绘制!凭什么不让我参军?”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愣,原本的嘲笑声戛然而止。周礼祖也有些意外,愣了片刻,随即摇头晃脑地说:“就几张破纸,能有多大用处?”
李景在高台上将这一幕看得真切,微微转头,轻声问身旁的龙颜喜:“那肥头大耳,飞扬跋扈的人是谁?”龙颜喜赶忙凑近李景耳畔,低声说:“他就是周礼祖。王三娘找他借的军服,那晚追到将军府索要50两银子的,也是他。最后崔玉崔娘子给了银子,这事儿才了结。”
“好厉害的角色,有趣。”李景勾起一抹笑。
恰在此时,周礼祖满脸堆笑,主动上前说:“李大人,在下是三娘的好友周礼祖。不瞒您说,今天这般热闹场面,我也出了些力呢。”
李景微微颔首,算是回应。周礼祖见状,愈发兴奋,搓着手说:“大人,要不我在旁帮您审审这些前来投军的人?”李景再度点头同意 。
周礼祖瞬间来了精神,转身面向排队的人群,大声吆喝起来:“哎,大伙往里走,别堵在这儿,都往前去!”接着,他又恢复了那副神气模样,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时不时指点几句,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军中的重要人物。
而那被周礼祖嫌弃的年轻人陈书,捧着地图,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李景目光落到陈书身上,记起方才之事,便朝他走去。周礼祖这才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儿,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李景目光温和,伸手接过地图,缓缓展开。只见图上线条细腻,山川走势、城镇分布、道路脉络一目了然,甚至连一些隐蔽的小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李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抬头看向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挺直腰杆,大声回道:“回大人,我叫陈书,自幼喜好钻研地理,对燕北之地尤为熟悉。一直盼着能为收复燕北出份力。”
李景微微点头,转身看向周礼祖,正色道:“周兄,切不可貌相取人。陈书这地图,对我们收复燕北大有裨益。在我军中,不论出身、外貌,只要有一技之长,皆能为国家效力。”
周礼祖面露尴尬之色,挠了挠头,忙拱手:“大人说得是,大人,其实您要是向三娘打听一下您就知道,我周礼祖也很有用,您知道吧,那晚上是我骑马……”
龙颜喜疯狂给周礼祖使眼色让他闭嘴。
周礼祖收到暗示马上转头吆喝:“身强力壮的先,啊,听见没?”
李景又看向陈书,鼓励道:“陈书,你这份才能,正是军中所需。日后,就随我一同为收复燕北努力。”
陈书眼眶泛红,激动地跪地磕头:“多谢大人!陈书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大人期望!”
台下众人见此,纷纷对李景的识人之明钦佩不已。而这场小插曲让校场中的气氛愈发热烈。各路好汉们愈发坚信,在李景的带领下,燕北收复之日,指日可待 。
忽然,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传来,众人回首。只见身着右衽长袍的传令官,双手捧着圣旨走来。人群自觉分开,让出通道,目光皆聚于他,现场一片肃静。
传旨官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拔高,仿若洪钟鸣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朕念李景智勇双全,忠心可嘉。特命其暂代苍硕城城主之职,总领军中要务,以苍硕城为根基,全力筹备兵力、粮草,务必一举收复燕北七镇。望卿不辱使命,为我大燕开疆拓土,扬我国威。钦此!”
李景“噗通”双膝跪地,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高声回应:“臣李景,领旨谢恩!”
圣旨宣读完毕,传旨官走近李景,脸上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李大人,皇上对您寄予厚望,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不过,此次收复燕北,虽赋予大人行政大权,但招募军队、筹集粮草之事,还需大人自行妥善安排。皇上相信,以大人的能力,定能不负圣望。”
李景微微颔首,神色谦卑,语气诚恳:“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但凡力所能及之事,绝不劳烦朝廷,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表面上,他言辞恭顺,态度谦逊至极。
然而,在心底,李景却另有一番筹谋。朝廷对他,虽欲用其才,却又心存疑忌,着实令人心寒。但转念一想,如此局势亦非全然无益。正因朝廷的这份不信任,才给了他自主行事之空间。他意欲从苍硕城及未来收复之燕北七镇中,精挑细选、全力打造一支只效忠于己之嫡系军队。
念及此处,李景心中暗忖,此或为不幸中之万幸矣。只要能将此支嫡系军队紧紧掌控,日后无论遭遇何种变故,自己皆有了安身立命之根本,不图他求,至少亦能令他人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