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威压随话音荡开,柜台上的算珠叮咚乱跳。
三更梆子响过,赵府密室的【避影烛】却燃得正旺。
赵家主赵天鹰攥着裂纹遍布的茶盏,盯着案上碎裂的传讯玉简——那本该在器元阁开张时引爆的【焚心蛊】,此刻正在琉璃罩中疯狂冲撞。
“听雨令……”他蘸着茶水在檀木案上勾画陈秋腰间的印记,笔锋突然顿住。
茶水幻化成飘渺仙子的云纹图腾,与听雨令严丝合缝地重合。
管家踉跄着撞开密室门:“家主!玄机门刘长老递来急讯!”
玉简刚触到案面便炸成粉末,浮现出执法长老铁青的脸:“赵老哥,器元阁背后站的是陈秋,天罡地煞飘渺仙子手下共有六人,陈秋有望成为第七人,此人正被缥缈仙子所看重。”
“此事我帮不了你。”
撂下这句话后,
烛火应声爆出七朵灯花。
赵天鹰猛地起身,袖中飞出十八枚铜钱,落地竟摆出坎离相冲的死局。
“备车!开甲字库!”
他扯下墙上悬挂的百年雷击木匾额,木屑纷飞中露出暗格里尘封的【碧海潮生壶】……他赵家最高不过金丹大圆满,凭借祖上余荫,与玄机门执事长老有几分关系。
平日里在外城排挤,那家铺子他赵家盯上很久了,以为只是个毫无根基的金丹……没想到啊。
卯时初刻,器元阁还未卸下门板,赵家的玄铁马车已碾碎晨露停在门前。
赵天鹰捧着潮生壶立在阶下,看着门缝里漏出的地火光晕,突然发现屋檐青瓦上凝着层冰霜——昨夜分明无雨。
“吱呀——”
朱漆大门洞开,谷璃一袭月白襦裙立在晨光中,发间别着李平安新炼的【定神簪】,浅笑道:“赵前辈来得巧,李大师正在试新到的北海玄冰。”
赵天鹰瞳孔微缩。
厅堂中央,李平安手持化水珠悬于冰柱之上,珠内流转的幽蓝波纹。
见到来人,他指尖轻弹,冰柱轰然化作漫天晶粉,却在触及赵天鹰衣襟前被潮生壶尽数吸入。
“好一尊碧海潮生壶。”
陈秋的声音从二楼飘来,他倚着栏杆把玩听雨令,“听闻此物能凝聚水之灵力,赵家主倒是舍得。”
赵天鹰躬身将宝壶举过头顶:“赵某管教不严,特来请罪。”
壶身突然腾起三尺海浪虚影,当中浮着闹事大汉的魂魄。”
这三个孽障私盗赤磷粉构陷贵店,任凭陈先生发落。
李平安接过潮生壶的刹那,化水珠突然剧烈震颤。
他瞥见壶底暗刻的玄机门旧纹,顿时明了这是赵家对仙子立场的试探,顺势将宝壶递给陈秋:“此物该由陈兄处置。”
“仙子常说万物归源。”
陈秋轻叩壶身,海浪虚影裹着赤磷粉凝成丹丸落入谷璃手中,“我虽说只占部分分成,但李兄乃是器元阁阁主,此物合该道友所持有。
赵天鹰见此微微放松,知晓此事翻篇,笑道:“赵某恭贺器元阁开张!”
……
如此,器元阁开启算是稳定下来。
春去秋来,一年时间对于修士不过弹指间。
青玉案上的鹤嘴香炉腾起第三十七道烟柱时,李平安掐灭了指尖跳动的紫气灵火。
闭关石室的青砖缝里钻出一丛鹅黄色灵菌,这是他去年随手洒下的菌种。
修士眼中春秋不过弹指,倒是这些细微处的生灵,总在提醒光阴流转。
丹器阁的门楣新漆还未褪色,檐角铜铃却已染了层薄绿铜锈。
李平安踩着晨露踱进店铺时,正瞧见谷璃在擦拭琉璃柜——这姑娘总爱穿月白色衫子,立在晨光里像截冰雕的藕。
柜台角摆着新摘的雾里青,细碎花瓣落在她发间竟浑然不觉。
“李大哥”
一个小女童从丹药架后探出头,发髻上缠的流苏穗子叮当乱响。
她怀里抱着的青瓷瓶险些撞上紫檀架,惊得角落里打盹的寻药貂炸了毛。
“昨儿个赤霄观的周道长又来订了两瓶清心丸,非说要拿妖狼脊骨抵账,我按您教的……”
李平安顺手扶正她头顶歪了的木簪,目光扫过柜台下压着的账册。
小女童声音渐低,看着玉竹似的手指在宣纸上游走,窗棂漏下的光斑在他睫羽间明明灭灭。
小女童是谷璃的堂妹,名为关小草,被谷璃拉过来当童工。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男童,张虎是张弦的远房表亲。
“三百三十二块中品灵石。”
李平安轻叩账册,惊得小女童指间的绸帕落进琉璃盏。
张虎扛着法器架僵在楼梯口,铜镜映出他鼻尖沁出的汗珠。
谷璃扯着李平安袖角晃了晃:
“李大哥,前三月白鹭楼论道会,咱们半价供的避瘴丹不是打出名号了嘛?上月赤炎坊的采药人来送药……还有一部分被陈大哥带去玄土界,虽说只是暂时亏本,但是最近一两个月名声逐渐打出去,已经开始回本了。”
檐角铜铃忽地叮咚作响,晨风卷着丹香掠过八宝格。
李平安指尖抚过架上新淬的寒铁剑,剑气震落三片雾里青。谷璃默默将花瓣扫入玉匣——这是要留着给韦姑娘制香囊的。
“东市新开了家百草堂。”李平安突然开口,张虎差点摔了怀里的七星盘,“他们掌柜前日找我吃茶,说愿出双倍价请谷璃去坐镇。”
小女童关小草的流苏穗子不摇了,张虎擦柜子的手停在半空。
丹炉余温裹着沉默在梁柱间游走,直到窗外传来货郎叫卖声:“紫云英蜜——换破障符喽!”
“算了……我经营好器元阁便是了。”谷璃柔声说道。
李平安忽然轻笑出声。
他随手弹出一道青光,檐角铜铃顿时清音缭绕:“明日把二楼隔间收拾出来,该添置些炼器鼎了,既然已经开始回本,便要早做准备。”
“我明日去多联系一些炼器师。”
谷璃眼睛一亮,当即应下。
就在李平安查看完账本欲离开之时。
忽然门前有人影闪过,一抹青光踏入其中。
待青光缓缓散去,正是青衫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