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登上帝位的武则天的幼子李旦,史称唐睿宗。】
【有了哥哥李显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李旦直接老实了。】
【当然现实也不允许他不老实,武则天掌控朝政多年,也是时候迈出那一步了。】
武周,武则天嗤笑一声。
世人皆以为她不过是想同汉高后吕雉一样,做个临朝称制的太后罢了。
可是既然已经来到了权力的顶峰,为何不能往前一步,直接登基称帝呢?!
她自认不输男子,如何不能做这天下之主,令天下臣服?
这个皇帝,我武曌做定了!
【可是女子称帝之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武则天面对的阻碍是巨大的。】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要知道别说称帝,如今她临朝称制的反对声都不小。】
【先是徐敬业以拥护庐陵王为号召,举兵造反,聚众十余万。】
【可惜不过两月,就兵败自杀了。】
庐陵王(惊恐):你不要过来啊!
刘彻也不得不承认,这女皇还是有点东西的!
摇摇头,这一杀,后头的人再想起兵造反的就要掂量自己的分量够不够重了!
【而且武则天下令允许天下官员和百姓可以向朝廷自荐做官,还命人制造了铜匣放在洛阳宫城前。】
【这个铜匣表明了她随时接纳天下奏疏,广开言路的态度,对于稳定局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李世民想,这下子可是将人心尽皆收揽入怀了!
对于寒门之士来说,这无疑是一条通天之路,还不得对她这个掌权者唯命是从?
【对于前者用利益拉拢,而对于朝中的反抗者,武则天采取了酷吏政治。】
【鼓励宗室与大臣之间互相告密,以此来掌控朝堂。】
【可惜随着告密之风的兴起,在酷吏拷问中冤死的人逐渐增多,有些矫枉过正了。】
武周,武则天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事。
只是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她当时必须要除掉挡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阻碍!
【但酷吏政治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显着的,武则天对于朝堂的掌控进一步加深了。】
【毕竟你要想谋反,说不定第二天就被天后知道了,大家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小命的。】
【但摆在武则天面前的还有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麻烦。】
李世民沉痛的闭了闭眼,作为帝王他当然能猜到武则天的下一步举动。
只要李唐宗室在一天,天下反对她的旗帜就多一面,不是吗?
【是的,还有拥有着李唐血脉的宗室需要剪除。】
【毕竟如果李唐只剩下她的孩子们,谋反的潜在威胁就会小很多不是吗?】
【而且就自己那几个好大儿,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
庐陵王李显:二哥的下场还历历在目呢!
抱紧怀中的韦妃瑟瑟发抖,本王觉得还是好好活着比较重要。
【随着武则天加紧除掉宗室的步伐,李唐诸王也不能在家等死啊,纷纷起兵对抗。】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都兵败自杀了,李唐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李显(痛哭):本王说什么来什么!我可是母后亲儿子,应该...不会杀我吧?
比李显更惊恐的是还坐在皇位上的李旦(崩溃):夭寿啦!
三哥你先别哭,还有弟弟我在前面扛着呢!
嬴政一挑眉,不愧是开千古之先的女帝,有魄力,够狠心!
当皇帝的谁手上没有沾过鲜血呢?
武周,武则天也是这么想的。
也许她不符合世人对于女子的定义,可她是个皇帝啊!
对于帝王来说,皇权之巅本就是浴血之路,孤身一人不是吗?
她需要的是敌人的害怕,天下的臣服,而不是谁的喜爱!
【在铲除敌人的同时,武则天也没忘记进行舆论准备。】
【先是洛水发现神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再是武则天利用佛教信仰给自己抬位。】
【加封圣母神皇,建造万象神宫,玩造势这方面,我们武姐姐那叫一个溜!】
吕雉也不免有些激动,如今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不久李旦自请改武姓,群臣上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
【终于在公元690年,已经66岁的武则天完成了自己多年夙愿。】
【在则天门登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成为了武周的开国皇帝!】
武则天:有梦想多大都不怕晚!
东汉,邓绥心中激荡,仿佛自己也看见了女皇登基的场景。
不由喝彩:“好!好一个开国皇帝!”
宋朝,刘娥也难忍激动。
昔日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临地位,何等气魄!
如今的女子却越发变得不自由起来,越是压迫之下越有反抗!
我刘娥不也从那底层而来,如今也成为了大宋的掌权人不是吗?
天幕之下,无数的女子热泪盈眶,尤其是在明清之时。
越来越多的约束压在女子的身上,几乎要将人溺死在这喘不过气的礼教之中。
李世民心中复杂,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武则天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手段气魄的人。
主要她抢走的是我李唐的天下啊,还是子孙太不争气了!
【许多人总是用武则天的女子身份来攻击她,但在性别之前她首先是一个皇帝。】
【她在位期间,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增加武举,大力发展科举制;】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明辨是非,赏罚严明,有知人之明。】
【在位期间发展民生,与民休息,颇有贞观遗风。】
【《资治通鉴》中评价她“政如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宋朝,梁红玉冷哼一声。
“我看有些皇帝还不如人家女帝呢,长着眼睛竟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韩世忠心里赞同,但还是制止了下自己媳妇:“娘子息怒,小心隔墙有耳。”
宋高宗赵构打了个喷嚏:?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颇有贞观遗风。】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昔日骆宾王造反所书《讨武曌檄》,言辞激烈,非常的冒犯。】
【然而武则天看见之后却说这样的才华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其心胸可见一斑。】
武周,武则天却是一笑。
昔日太宗善于纳谏,她既然做了这个皇帝,就不能做的差!
区区几句辱骂讽刺算什么,若这也值得生气,她早就气死了!
【但登基为帝的武则天也同样面临着重要的抉择,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一边是儿子李显,李旦,一边是自家侄儿武三思和武承嗣。】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那就是颇有野心的女儿太平公主】
李世民:公主也来凑热闹?!
李治:??好像看见自家宝贝女儿了!
——————大唐小剧场——————
庐陵王府。
鬼鬼祟祟的有心之人:王爷,如今李氏诸王纷纷起兵反抗天后,要不我们....
李显头摇得像拨浪鼓:本王不去,要去你去!
身旁的韦香儿一双含情眼目露鼓动的看着李显,李显有些犹疑。
但是想起自家母后冰冷的眼神和雷厉风行的处理,瞬间心里一凉。
什么雄心壮志都飞到爪哇国去了!
立马打发走了失望的谋士,李显松了一口气。
一段时间后,传来兵败诸王被杀的消息。
李显:好险,好险!又是安全苟住性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