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裁缝铺后,季婉就安心跟着赵菊花逛起大集来。
村里人没有什么收入,除了下地挣工分,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分钱。
家里自留地种的一些蔬菜瓜果,就成了他们换取东西和钱的一种方法。
还有自家产的鸡蛋,更是来钱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季婉看到路边摆摊最多的就是自家种的蔬菜。
这个季节也就是蔬菜比较多一点,大家换来换去的,无非就是你家茄子换我家豆角,他家窝瓜换我家萝卜罢了。
当然镇上还有很多吃商品粮的工人,他们没有地可以种菜,老百姓的菜又新鲜又便宜,这也就促进了大集的交易。
赵菊花在一个大娘的摊子上两分钱买了两根苦瓜,天气太热,她准备苦瓜炒炒下下火。
然后又看到旁边有卖咸鸡蛋的,也买了五个,花了两毛五分钱。
这咸鸡蛋是给季卫国买的,他苦力重还舍不得吃好的,赵菊花给他买五个咸鸡蛋准备让他下饭吃。
这既然来了镇上,一会儿就给他送到厂里去。
两人又在集市上转了转,买了些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
随后便朝着季卫国工作的厂子里走去。
到了厂子门口,门卫大爷认得赵菊花,笑着让她们大门口等一下,他好进去叫人出来。
门卫大爷找到季卫国所在车间的时候,他正满头大汗地搬运货物。
在听到赵菊花和季婉来了,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赶紧跑到了大门口,“你们咋来啦?”
赵菊花笑道:“咋,我们还不能来看看你啦?给你买了咸鸡蛋,天热得注意补补身子。”说着把装咸鸡蛋的布包递给季卫国。
季卫国接过布包,眼眶有点红。
一旁的门卫大爷打趣道:“小子,你娘对你真好。”
季卫国挠挠头,傻笑着。
“娘,你跟婉婉这是来镇上赶集了还是有啥事儿啊!”
他知道农忙,母亲不放假轻易不会来镇上的。
尤其他妹子身体还没有好利索,这大太阳天儿的,没点啥事肯定不会往镇上跑。
“昨天顾平来信了,说是给你妹寄了个包裹,这不是今天我陪她来取一下。”
赵菊花给儿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高兴的说。
季卫国一听顾平给自家妹子寄了东西,那心里也是高兴的很。这证明那小子对婉婉上心,好事儿啊!
“行了,你回去干活吧,这咸鸡蛋虽然能放的住,那也紧凑点吃了,放了假早点回来啊!我和婉婉去邮局取包裹了,一会儿就回家。”
赵菊花和儿子说了两句话,就拉着季婉往邮局方向走去。
季婉回头看了看季卫国,笑着冲着他招手说道:“哥,我等你放假啊!”
季卫国高声回答道:“家里等哥的,放假给你带好吃的回去。”
赵菊花和季婉来到了邮局取包裹的地方,把包裹单给了工作人员。
两人在窗口等了一会儿,就看到工作人员扛着一个大包裹走了出来。
“这……这是我家的?”赵菊花看着这么大的包裹有些咋舌。
“呵,是季婉的包裹,军区寄出来的。你家是军属啊!”
这年头军人是令人敬佩的,一说是军属大家都有些优待。
“哎,我闺女是军属,这不马上要随军去了。”赵菊花接过有些大还略显沉重的包裹,笑着和邮局的工作人员说。
“行,那你拿好了,慢点儿啊!”邮局人员嘱咐了两句,又帮别人取东西去了。
赵菊花把这个大包裹放在背篓上,慢慢的背了起来。
季婉看到要自己背,可是被赵菊花拒绝了。
“这包裹沉得很,你那小胳膊小腿的不一定能背的动。再说了,背这个容易驼背不好看,娘已经老了不在乎,你年纪轻轻的对付着点儿。”
赵菊花说完就背起背篓往前走去。
季婉跟在赵菊花身后,满心的酸楚。
“娘,你说这里面会是啥呀?会不会有他给咱带的那边的特产呢?”季婉紧走了几步路,追上了赵菊花说。
“这可说不准,不过肯定都是些好东西。”赵菊花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着走着,迎面走来了村里的刘婶子。“哟,菊花啊,这大包小包的,收获不少啊。”
刘婶子的眼神不停地在包裹上打转。
“可不嘛,我家婉婉的对象从军区寄过来的。”赵菊花自豪地说道。
她就是要让村里人看看,她家婉婉好着呢!
马上要随军去了,让她们去羡慕吧!
每天在背后悄眯的说她家婉婉的小话,她是不愿意计较。
这么大的包裹,也让她们那些长舌妇好好看看,打打脸!
“啧啧啧,婉婉真是好福气,找了个当兵的,以后可有好日子过喽。”刘婶子酸溜溜地说着。
赵菊花也不恼,只是笑笑。“婉婉啊,快谢谢刘婶子。”
季婉乖巧地开口:“谢谢刘婶子。”
三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分开了。
赵菊花带着季婉加快了步伐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季婉都在想着包裹里的东西,而赵菊花则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女儿开启新生活后的幸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