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凡收拾好电脑准备回家,忽然想起二狗的事。应该给老家去个电话,二狗的事他们恐怕还不知道,应该通报一声。
电话是母亲接的。左一凡一提二狗的事,母亲说家里人已经知道了,老狗他们家正哭成一团呢。也是昨天才晓得的,和二狗一起的人,昨天早晨才逃回来。母亲问:
“二狗现在怎么样了?”
“我哪知道?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具体情况也不很清楚。”
“报纸上都讲了?会不会枪毙呀?”母亲又问。
“如果真是杀了人,枪毙是免不了的。”
母亲听了,说了一句“作孽呀”就哼哼叽叽地哭起来。这老太也真是,不相干的人,哭什么呀!左一凡心里这样说着。母亲这人就这样,村里死人了,她都哭天抹地的。
他说了母亲几句,也劝了几句。母亲不哭了。母亲说:
“村子里这阵子老出事,接二连三都有好几起了。前两天村东头的石匠家的老三也抓起来了。”
左一凡问:
“”犯什么事了?”
母亲说:
“还不是跟二狗一样,‘摸分’呗。”
“杀人了没?”
“那没有,他们就‘摸分’,不会杀人的。”过来一会,母亲又说,“好好的,二狗怎么就杀人了?这作孽的小人!”母亲说着又哭了起来。
左一凡说:“你和大大的身体还好吧?”
“都好。你放心。”她又说,“你大大这几天要去苏州呢,老狗找的他。你要帮忙呀。兰英和小轩都还好吧?”
“都好。我也好长时间没有回合肥了。”
“兰英调动的事怎么样了?你上次不是说,快要办好了吗?”
“正办着呢。”左一凡说,“姆妈,没事我就挂了?”
他也没等母亲说话就挂了电话。
母亲似乎还占着线,没有挂断的意思。
母亲说的“摸分”,他是知道的。
“摸分”就是捞钱,就是盗窃。只是跟一般的盗窃有点不一样。
“摸分”的人必须穿戴整齐,打扮成白领的模样,贼眉鼠眼、形象猥琐是不适宜干这种事的。大腹便便一副干部的派头最合适。
“摸分”的场所大多选择写字楼,越高档越好,里面的公司越多越好。高档了,“摸”到的钱物也会比较多一些。办公的家数多,一是人员进出比较方便,大楼里的人门卫不会都认识,二是楼内人员很繁杂,这公司那公司的,人员之间不认识,见到陌生人,也以为是其他公司的员工。
要想顺利地进入大门,对付门卫,他们也有几套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形象包装。
据说这个方法,就是二狗琢磨出来的。他引经据典说了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因为衣衫褴褛官衙豪门不能进的故事。所以二狗得出一个结论:要想进入大楼,衣服至关重要。
第二个办法是自称有事找领导。
领导的名字网上都有。即使没有,只要“王书记”“李科长”“张主任”地乱叫,因为这些都是常见的姓氏,十有八九是能蒙混过去的。
还有一个办法是打电话。
门卫阻拦不让进去时,就掏出手机给躲在附近的同伙打电话:“喂,张经理,我到了门口了。门卫不让进。”然后,把手机交给门卫。同伙会说:“师傅,他们是来找我办事的。让他们进来吧!”说完电话就挂了。
同伙的普通话必须绝对好,而且最好带点官腔。这样,门卫也就会稀里糊涂放人了。
最后一个办法是硬闯。车子直接开进去。汽车,尤其是好一点的牌子,门卫一般不会仔细盘查。
“摸分”一定要结伙行动,三到五个人一伙,最多五个人,要开车的。开车也是便于流动作案,他们不叫“作案”,叫“跑路”。
开车,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得手后能够迅速撤离。打一枪换个地方。如果碰到一笔大的,比如说,三万五万或十万,那就直接打道回府。他们说:“”警察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些傻鸟还在忙着排查布控的时候,老子已经坐在千里之外的麻将桌上了。
进了楼,那就是鬼子进村了,能拿的都拿走。手机呀,电脑呀,皮包呀、金银首饰呀……现金也有,但不多。
他们出去一趟,短的一个星期,长的十天半个月。时间长短是由“摸”到的“分”数决定的。他们每次都给自己定个指标,就像做股票一样,到了一个理想的价位就抛盘。这种事是贪不得的,贪就可能连老本都搭进去了。股票搭进去的是钱,他们搭进去的可是人。
他们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不能空手而归。空手而归的时候也有,那往往是某个同伙出事了,不得不撤回来。
出事是出事,但相对于别的事情,比如“卖假货”和“做假和尚”,还是安全多了,也挣钱多了。
“卖假货”“做假和尚”那是面对面的骗,风险系数是不好比的。所以整个村,整个乡,男男女女几乎都改行“摸分”了。这地方就是这个风气:只要一个人做了某种营生,而且赚了钱,那就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滚雪球一般,整个地方上的人全都滚进去了。甚至县里乡里的有些干部家属也都参与其中。
当年“卖假货”和“做假和尚”也是这种状况。
这些年,左岭镇的人,一直都是干着这种非法的事。可他们不觉得是非法,赚到钱就行。
有一年,左一凡回家过春节。乡亲们纷纷请他去吃饭。这是农村过年的风俗,你请我,我请你,一家家的,半个正月,几乎全是在请客。尤其是像左一凡这种人,有头有脸,又是外地工作的,一个假期,都是在酒桌上度过的。
酒桌上全是谈论“摸分”的事,一次酒席就是一场”摸分”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会。
他有一个高中同学,叫左家和。据说这种营生就是他从外地引进回来的。他现在的“生意”做的相当大,传说都有几百万了。本来一个瘦巴拉几的小子,现在随着家里的楼房一座一座的增多,人也发福起来,俨然一副老板的派头。他劝左一凡:
“你那鸟书有啥教的?回来和我一起干算了!”他明显在显摆。
左一凡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当年考大学,这小子可灰溜溜的,听说左一凡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躲在家里几天不肯出门。
左一凡现在想:跟你干?跟你干只会干到牢里去!二狗不就进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