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今天出去监工,走了很远的路。有些累。
大古回到家中,瘫坐在椅子上。他揉着酸痛的双腿,心中却还在想着监工时看到的场景。他发现工人之间的工作分配并不合理,有的地方人手过多,而有的地方又人手不足,这才导致工程进度缓慢。
大古决定要重新规划工作比例。他唤来管家,吩咐道:“取来纸笔。”管家虽不知少爷为何如此疲惫还要忙碌,但也迅速照办。
大古在纸上写写画画,将各个环节所需人数仔细计算标注。正专注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是几个工匠前来求见,说是有关于工事的想法。大古赶忙让人进来,认真听着他们的建议。原来这些工匠早就察觉到了工作分配的问题,只是一直没机会反映。
大古听完后眼睛一亮,结合自己刚刚的规划,心中已有了完美的方案。他高兴地对工匠们说:“诸位放心,明日起便按照新的工作比例行事,定能事半功倍。”众工匠大喜,纷纷退下。
大古望着手中的纸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古将新的工作方案交给管家,叮嘱一定要尽快传达到每个工人那里。管家领命而去,大古伸了个懒腰,准备回房休息。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呼:“圣旨到!”大古心中一惊,忙整理衣冠出门接旨。原来是皇上听闻大古监工之事,赞赏他的尽心尽力,特赐下一些珍贵的绸缎布匹以资嘉奖。大古谢恩之后,捧着赏赐回到屋内。
看着这些精美的绸缎,大古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他叫来府中的裁缝师傅,说道:“用这些绸缎制作一批特殊的旗帜,每面旗帜代表不同的工种,以后工人每日出工便领取对应旗帜,便于管理查看。”裁缝师傅连连称妙。
不多日,新的旗帜制作完毕。工人们拿着旗帜各司其职,工程进展果然更加有序高效。周围其他工程负责人见状,纷纷效仿大古的做法。大古之名在城中愈发响亮,大家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大古依然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心,继续投身于各项事务之中。一日,大古正在家中研究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希望能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当中。这时,管家匆匆跑来,“少爷,知府大人来访。”大古连忙迎接。
知府满脸堆笑,“大古啊,你可知如今京城举办一场贤能之士的盛会,各地都推举人才前往,我思来想去,你最为合适。”
大古本不想参与这种争名之事,但想到也许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更多先进理念,便应下了。
到达京城后,盛会上各类能人巧匠展示着独特发明。大古大开眼界,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工程管理经验以及新的灌溉工具构想。众人皆惊叹不已。
然而,其间也有心术不正之人嫉妒大古才华,暗中使坏,企图破坏他的展品。但大古心思缜密,很快识破阴谋,并以德报怨,教导那人应一心钻研技艺而非算计他人。
此事传遍京城,皇帝知晓后更是对大古大为赞赏,欲留他在京为官。大古婉拒,只说愿将所学带回故乡造福百姓。皇帝嘉许,赐下许多珍宝与书籍。大古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乡,继续用心改善着当地的大小事务。回乡不久,大古便收到邻村的求助信。原来邻村遭遇罕见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苦不堪言。大古毫不犹豫带上自己新研发尚未大规模使用的灌溉工具赶过去。
到达邻村后,大古亲自指挥安装灌溉工具,并且教授村民如何操作维护。可是水源离村子较远,单凭这套工具难以彻底解决干旱问题。大古围着村子四处勘察地形,偶然发现一处隐蔽山谷中有一条地下暗河。
大古立刻组织村民挖掘沟渠引水。期间困难重重,有塌方危险,还有部分村民心生退缩之意。大古耐心鼓励村民,讲述曾经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最后成功克服的经历。村民备受鼓舞,齐心协力终于挖通沟渠。
清澈的河水流入干涸的田地,邻村的旱情得到极大缓解。邻村村民对大古感恩戴德,送给他一块刻有“恩泽乡邻”的牌匾。大古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他深知只要不断努力探索进取,就能给更多人带来福祉。大古带着牌匾回到自家村落。村里人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孩子们围绕着他欢呼雀跃。大古心里满是温暖,但他没有沉浸在荣耀之中。
不久后,他听说远方有一座城池饱受洪水困扰。大古决定再次出发。他带上自己绘制的水利图纸和一些得力助手。到达那座城池后,大古观察水势流向,发现是河道堵塞所致。
他指挥众人清理河道,又设计建造了几道防洪堤坝。可是城中物资匮乏,施工难度大增。大古灵机一动,利用山上的树木和石头,采用巧妙的结构搭建起简易却有效的防护设施。
经过数月苦战,洪水终于被控制住。这座城池的城主感激涕零,拿出一半的库银酬谢大古。
大古拒绝了钱财,而是请求城主用这笔钱修缮学堂,培养更多有用之才。大古再次踏上归程,他明白,无论前路多么艰辛,只要心怀善意和智慧,总能找到办法去帮助他人,改变现状。
大古回到家后,并未停歇太久。他听闻附近山林常有野兽出没,扰得周边村庄不得安宁,甚至还有村民受伤遇害。大古决心解决此事。
他先是召集了村中年轻力壮者组成巡逻队,分发自制的简单武器与防御装备。随后大古深入山林考察,发现野兽频繁出没是因为它们原本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短缺才靠近村庄觅食。
于是大古想出一个法子,他带领村民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开辟出一片区域,种植适合野兽食用的植物,并设置一些简易的遮蔽所。
刚开始,野兽们仍会接近村庄,但随着新栖息地逐渐完善,它们慢慢转移了活动范围。为确保万无一失,大古还在村庄周围设置了预警装置,一旦有野兽靠近便能及时察觉。一段时间过后,村庄恢复了平静,野兽伤人事件再也没有发生。大古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他的事迹被口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心身边人的安危,积极改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