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州,这一年的冬天有点冷,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
蒙恬手里拿着的是礼部的折子。是关于立太子的事,这么多年以来,自己的几个儿子,一直在明争暗斗。朝堂上,一些人主张“立长”支持信王,一些人主张“立贤”支持康王,一些人主张“立威”支持端王。如今,斗争已经白热化了,谁都不服谁,想找一个两全之策已经不可能了,不管立谁,日后都会兄弟相残。
他的每个儿子,都很优秀。这让他很为难。
他写信问蒙峥。
蒙峥直接写信给甲竹千。
当甲竹千拿到蒙峥的信时,顿时来了兴致。当即回信一封。
蒙峥接到回信,又给蒙恬写信。
蒙恬拿到信,甜甜一笑。
今日朝会,蒙恬提出了立储一事,果然如往常一般吵吵闹闹。
蒙恬制止。
“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堂下顿时安静下来。
“一国之君,关乎治下万千百姓,国君无能,则百姓苦,百姓苦,则国弱之,国弱则强敌来,强敌来则国君亡。此,一国之君,乃能者居之。不立长、不立贤、不立威,而立能者。何为能者?国富民强,安居乐业,外邦来朝,是为能者。”
“陛下圣明。”众臣马屁拍起。
“诸位爱卿,朝中谁可谓能者?”
众臣无语,谁敢说能者。
“朝中能者,唯陛下尔。”
“吾当政数十年,国未增寸土,反遭外邦虎视眈眈;民亦不乐业,十之四五无良田;政令不畅达,御下无能致群臣虚以逶迤;昏聩无远虑,立储之争而埋祸根。结党私营,贤臣不得用;上贪下腐,国库无闲钱;军备怠懈,军士无利器。能者乎?愚者也。”
群臣一听,立马红温,原来陛下都知道。
“能者,我说的不算,你们说的也不算,百姓说的才算!”
“因此,吾决定所有欲争立储的子嗣,国中自选一块封地,十城为限,从朝中挑选人才,治理封地,五年为期,谁治理得最好,谁就是王储。封地五年内,不用向朝廷纳税。朝中官员,也可跟随而去,搏个远大前程。朝中官员亦不可插手封地之事,一旦发现,定斩不饶,并取消立储之争。”
群臣一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诸位也不用立马决定,可回去细细思索,明日早朝再定。退朝吧。”
蒙恬对这条计策是相当满意,又可以清静五年,五年内没有立储之争,对付结党也不会伤到自己的儿子。至于五年之后再说,想必那时也会有对策。如果能从朝中带走一些人去,那就更好了。这蒙峥有能人相助啊,要把那能人挖过来。
想到这里,他迫不及待写信给蒙峥,要挖人。
信王府。
一大帮人商量着。
“各位大人,对于今日朝堂上之事,有何看法。大家尽管放心说,陈述利弊,本王不会怪各位。”
“陛下抛出此计,其实已经没得选了,一旦有人选,你未选,就失去了立储资格了。所以必须得选。”张台林说。
“张大人说得对。”有人附和道
“现在就看选哪块封地了,以及人员的安排。想必皇上已经选好了几块封地了,看明天具体选哪一块吧。南方最佳,西北最差。”
“封地选中之后,人员选择也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的。从朝中带人去,是最好的,各位要有准备。”
……
第二日早朝,几位王爷都选择封地试炼。
而蒙恬准备的封地,皆是西北、西南等贫瘠之地。美其名曰:苦寒之地,方显能者本色。
信王选择西南山鬼之地,多高山密林水田,盛产果蔬农产品;康王选择西北高原之地,干旱少雨,多矿产,盐井;端王选择西北沙草之地,端王母族之地,干旱少雨,盛产牲畜毛皮。让人意想不到的,除了这三王之外,还有默默无闻的润王也选择了一块封地,唯一的一块东南水泽之地,水灾频繁,盛产酒和鱼类。
无权无势的润王选择封地试炼,那是把自己置于危墙之下,参与立储之争,山高水远的,很容易出现意外。而这水泽之地,多为沼泽,洪水频繁,民风彪悍,不服管教,城池也是简陋不堪,而且毗邻云州,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海港城——沽城。这沽城规模小,还没有帝都附近的乡镇大。一直以来,朝廷都不怎么管这里。没什么税收不说,还要经常救灾。
“既然封地已选好,礼部拟旨吧。”蒙恬说。
“朕的儿子皆是麒麟儿,欲展治世之能,吾心甚慰。到封地之后,尽可大展拳脚,自由发挥,五年之期后,无论是否获得王储之位,只要是治理好的方面,均有重赏,治下官员,亦有犒赏。”
“陛下圣明。”
“此事既定,明年春节之后,就前往封地吧,这段时间,可在朝中挑选百名官员随从,所需银钱自理,届时,会有军队护送到封地。”
润王府。
润王蒙天奇,蒙恬的六子,向来无存在感,只喜舞文弄墨,博览全书。他之所以选择封地试炼,也只是他舅舅水部郎中李冰建议而已。
李冰素有大才,精通水部之事,可是朝中结党之争愈演愈烈,他不想站边,已经被边缘化了。要不是有润王舅舅这层关系,估计已经成了牺牲品了。他想远离朝堂,到无拘无束的地方去。可是这朝廷哪还有无拘无束的地方呢?这一次,恰好来了机会。才有了此事。
魁州,藩王只有一城之地,银钱管够,衣食无忧。此次封地试炼,在这水泽之地,如果能治理得好,说不定以后这十城都会给润王,相较于那一城之地的藩王,十城之地也算是一个土皇帝了。考虑到这一点,润王才同意了这封地试炼。这样一个地方,想治理好,简直难如登天,也不会被刻意针对,安全还是不用担心的。
“舅舅,这去封地,我朝中也无人可带啊。”润王自然是知道,朝中和自己关系好的,也都是没有抱负的儒生。
“这不要紧,舅舅有几个手下,到时一起去。到时,把这边的家产都卖了,尽可能的多带点钱去。利用好当地的官员才是关键。那里连年水灾,可是都未发生过民变,那些官员在那些穷乡僻壤都能经营那么多年,想必都有些本事。只是朝廷没有发现他们的才能而已。”
“都听舅舅安排,我再去母妃那里看看,能不能借点钱。”
“去吧。”
立储之争暂时解决了,蒙恬心里轻松不少。他想和人分享这份喜悦,可是环顾四周却没有一人可分享。帝王是何其孤独啊。
“来人,去叫苏木来。”
“是。”塞林领命而去。
蜻蜓监。
苏木领命而来。
“苏木,这里有一份名单,你去调查一下这些人的情况,越详细越好。在春节前一定要全部调查完成。”说着给了苏木一份名单。名单上有二十多人。
“是。”
“苏木,可知朝堂之上封地试炼之事?”蒙恬突然问道。
“嗯,知道。”
“觉得如何?”
“臣不知政事,不敢评说。”
蒙恬片刻沉默。
“下去吧。”
哎,在帝王这里,想听一句真话很难啊。